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行雲流水,汪洋恣肆的姿態才是草書的傲氣,你的字夠不羈嗎?

行雲流水,汪洋恣肆的姿態才是草書的傲氣,你的字夠不羈嗎?

草書是一種主要的書法字體,其特點是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稱狂草)和小草,在狂亂中盡顯藝術之美。草書書寫的難度比較高,除了書者須具有嫻熟的技巧技法,更有賴於書者的內在綜合修養和與生俱來的天賦才情。草書行雲流水,汪洋恣肆,俯仰生姿,氣勢不凡,於沉雄中寓飛動,厚重大氣而能搖曳多姿,別具野逸之美。

章草筆劃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國吳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筆勢流暢,代表作如晉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現於唐代,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筆勢狂放不羈,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從此草書只是書法家臨摹章草、今草、狂草的書法作品。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張旭《肚痛》等帖和懷素《自敘帖》,都是現存的珍品。其中,懷素的《自敘帖》如行雲流水,活潑飛動,筆下生風,「心手相師勢轉奇,詭形怪狀翻合宜」。被稱為中華第一草書,為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

章草起於西漢,盛於東漢,字體具隸書形式,字字區別,不相糾連;歷代對章草的名稱有不同的說解。有以章帝愛好草書或曾令用草書作奏章,甚至說章帝創造草書的,都屬臆測。有以章法之章與章程書、章楷的章同義,符合早期草書略存八分筆意,字與字不相牽連,筆畫省變有章法可循的事實,近年來相信這種說法的人比較多。

今草的起源有漢末張芝和東晉王羲之、王洽兩種說法。從傳世的表、帖和出土的漢簡、漢磚看,在漢末以八分書為正體字的同時,已經出現近似真書的寫法。草書也會隨之變異。書法字體演變本來沒有明顯的劃分。說今草起於張芝是從新體的萌芽看;說今草起於二王,是著眼於典型的形成。唐代以來真書沿襲至今。

草書在唐代出現了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的狂草,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狂草亦稱大草,筆意奔放,體勢連綿,如唐朝張旭《千文斷碑》、《古詩四道》,懷素僧《自敘帖》等等,張旭史稱"草聖"。清朝馮班在《鈍印書要》談到:小草學獻之、大草學羲之,狂草學張旭不如學懷素。懷素的草字容易辨認,字跡清瘦見形,字字相連處亦落筆清晰易臨。張旭字形變化繁多,常一筆數字,隔行之間氣勢不斷,不易辨認,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學習難度非常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藝匯 的精彩文章:

「大清銅幣」歷史,這樣的藏品有收藏價值嗎?手上有的你定要注意
收藏小知識:中華傳世十大名帖,書法愛好者,你們知道多少呢?

TAG:中藝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