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德經》五千多字,濃縮成這20條人生哲理,句句發人深省!

《道德經》五千多字,濃縮成這20條人生哲理,句句發人深省!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的作品,也被堪稱為「萬經之王」,一共有81篇,不知道你有沒有真正讀完過?

沒有也沒關係,這裡軟塵給你摘取了道德經20條精華!收好了!

一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老子說:有和無互相轉化,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顯現,高和下互相充實,音與聲互相諧和,前和後互相接隨。

單出曰聲,雜比曰音。這一段講的是相對立的事物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放眼世界,在老子的時代,能把事物間這種對立統一的關係說的如此透徹者,唯我中華《道德經》!

二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最高的善就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三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說:最好的統治者,人民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統治者,人民親近他並且稱讚他;再次的統治者,人民畏懼他;更次的統治者,人民輕蔑他。統治者的誠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

「不知有之」,有版本作「下知有之」,意思相近。話說在齊國,洪水衝垮了橋,一位老人被阻在河水這邊。這時候晏子(齊國宰相)也要過河,就用自己的船把這位老者載到了對岸。老者過河後感激涕零,稱頌晏子的盛德。這就是老子說的:其次,親而譽之。

最好的統治者是這樣,發現橋被沖毀,立即組織人修好橋,無聲無息地就把橋修好了。人們不知道橋是誰修的,或者說人們僅僅知道統治者很快修好了橋,或者根本不知道橋壞過。

四 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老子說:大道被廢棄了,才有提倡仁義的需要;聰明智巧的現象出現了,偽詐才盛行一時;家庭出現了糾紛,才能顯示出孝與慈;國家陷於混亂,才能見出忠臣。

經常聽到有新聞報道說,某地又出了一個孝子,好吃好喝的都奉養母親,還經常帶著母親旅遊。如果用老子的邏輯想想,這顯然是一種悲哀。這難道不是一個兒子應該做的嗎?這種事情之所以成為一個新聞,原因只有一個:大多數人都不孝順父母了,六親不和了。同樣,如果政治清明,所有人都各司其職,怎麼會有忠臣呢?

五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間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純任自然。

老子將道、天、地、人稱為四大,說明他對人的肯定和重視。我們知道在很多思想家和宗教那裡,人相對於真理,相對於神,地位是很低的。道法自然不是說,道取法自然,而是說道自然而然生養萬物。就像聖經記述上帝創世:「事就這樣成了。」

六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老子說:厚重是輕率的根本,靜定是躁動的主宰。輕率就會失去根本;急躁就會喪失主導。

《禮記·大學》雲,靜而後能定,定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諸葛亮《誡子書》說,才須學也,學須靜也。古人竟如此重視「靜」的功夫!

七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不為。

老子說,學習知識要每天都有所增加,修道(或者悟道)卻要每天不斷減損。減損了又減損,以達到無為的境界,無為就無不為。

學問是學以聚之,當然是與日俱增。而大道至簡,所以悟道要與日俱減;一個要做加法,一個則是減法。

八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說:事物過於強壯就會走向衰朽,這就不符合「道」,不符合於「道」的,就會很快死亡。

據說老子八十歲生日的時候,很多人都來慶賀。人們向老子請教長壽秘訣,老子沒說話,只是張開大嘴。大家都很疑惑,老子解釋說:堅硬的牙齒都沒了,而柔軟的舌頭卻完好無損!

九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老子說:上士聽了道的理論,努力去實行;中士聽了道的理論,將信將疑;下士聽了道的理論,哈哈大笑。

有人問孔子,所有的人都說這個人好,您覺得這個人怎麼樣呢?孔子說,這個人不咋地。應該好人說他好,壞人說他壞,這樣的人才是好人。可見,無論是道還是一個人,總不會讓所有人都滿意。

十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老子說:道生出一(陰陽未分之氣),一生出二(氣分化為陰陽),二生出三(陰氣、陽氣、陰陽交合之氣,是為三),三產生萬物;萬物背陰而向陽,在陰氣、陽氣以及二者交合中保合太和。

老子用一句話就說明了天地萬物的產生和根本,正所謂大道至簡。

十一 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老子說:最完滿的東西好像有缺陷一樣;最靈巧的東西好似最笨拙;最好的口才,好似不善言辭一樣;最方正的東西好像沒有稜角;最大的器具最後完成;最宏達的聲音沒有聲響;最大的象卻沒有形跡。

十二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老子說,不出門戶,就能夠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認識日月星辰運行的自然規律。他向外奔逐得越遠,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聖人不出行卻能夠推知事理,不窺見而能明了「天道」,不妄為而可以有所成就。

咋一看,老子這裡說的有違常識。我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到外面的世界走走,總會學到不少東西。不過,老子認為外界的感性的東西會影響人對道的體悟與把握,那是一種誘惑。正所謂「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十三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老子說,創造了東西卻不佔有,做出了功績卻不自恃功勞,養育了東西卻不主宰它的命運,這才是深妙的德。

人生一世,到撒手人寰的一刻,自己真正佔有、真正依恃、真正主宰的是什麼呢?沒有!一切都只是一種經歷,你生養了孩子,孩子不屬於你,父母也不該主宰孩子生活;你做的事業,創造的公司,甚至讀過的書,這些都不是你的。明白這些道理,就能理解老子所說的玄德。

十四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災禍啊,幸福依傍在它的裡面;幸福啊,災禍藏伏在它的裡面。

十五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老子說:謀劃困難的事情要從簡單的地方開始,做大事要從細節著手。天下的難事必然都是通過簡單的事做成的,天下的大事必然是通過細節做成的。

十六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老子說,要在禍患還未出生之前有所作為以消除,要在大亂還沒有發生之前就採取措施修正。

十七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老子說,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弱的,死了身體就僵硬起來。草木活著的時候也是柔軟的,死了以後就是枯藁的。所以,堅強的都是死的一類,柔弱的都是有生命的一類。

十八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老子說,天所行的道,是用有餘的去補償不足的,而人類所行的道,卻不是這樣,人道是用不足的去奉養那些有餘的。

十九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老子說,天道對任何人都沒有偏愛,永遠幫助有德的善人。

老子沒有明確說什麼事善人。我們也不應該把善人狹隘地理解為做善事的人。能夠體悟大道、修身養德的人都可以叫作善人。

二十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說,兩臂圍攏才能抱過來的大樹最初也是從毫末的小苗生長起來的,九層的高台也是一筐土一筐土壘起來的,千里的行程也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希望這二十條理論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發!覺得有用不妨轉發給朋友看看吧!

關注李軟塵,講詞讀詩,一起漫聊文化江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盛唐下半場:詩歌與兵戈的大時代》現已上架喜馬拉雅FM、荔枝FM、蜻蜓FM等平台,如果你也對唐史感興趣,歡迎前往收聽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藝界 的精彩文章:

他是一個主持人,卻做著藝術家的活,最後靠賣拼圖發家致富!
厲害了!這個美女用滑輪畫出水墨畫!不愧稱為「世界第一人」!

TAG:多藝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