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盤點史上五位身披白袍的名將,薛仁貴第三,陳慶之第一

盤點史上五位身披白袍的名將,薛仁貴第三,陳慶之第一

歷經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一部戰爭史,有農民戰爭,諸侯混戰,王朝爭奪戰,對外作戰等。既然有戰爭,就不能沒有名將,因為一場戰役能否取得勝利,在雙方勢均力敵的情況之下,名將往往是決定性因素;甚至還有很多以少勝多的戰役,無不是名將取得。

中國歷史上的名將很多,數不勝數,如戰國時期的白起、王翦、王賁、李牧、廉頗;漢朝時的衛青、霍去病、陳湯;唐朝的李靖、徐世績、侯君集、蘇定方;明朝的徐達、常遇春、戚繼光等等。那麼,如果給名將們以衣著打扮為分類,有哪些名將是身披白色戰袍呢?要知道,白色戰袍在戰場上格外耀眼,很容易成為敵軍攻擊的目標,敢於如此打扮之人,必定非同一般。

第五名——多鐸。在皇太極時代,多爾袞三兄弟絕對能算是名將,尤其是放蕩不羈的豫親王多鐸更是猛將一枚。作為大清的豫親王,鑲白旗的旗主,多鐸每次衝鋒陷陣時均身披鑲白色戰袍,在萬軍之中十分顯眼。1629年,多鐸追隨皇太極入關,在遵化擊敗明朝勤王軍;1631年,圍攻大小凌河,迫使祖大壽投降;1642年,作為主力之一參與松錦決戰,俘虜洪承疇;1644年5月,揮師入關後,直接帶兵追擊李自成,迫使其戰敗身亡;1645年初,平定江南,消滅弘光政權。但是,多鐸人品不好,製造慘絕人寰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所以只能給他排名第五。順帶說下,1648年,多鐸死於天花!

第四名——趙雲。俗話說:「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由此可知,趙雲的武力值是扛扛的,僅次於號稱「馬中赤兔,人中呂布」的呂奉先;劉備更是直言道「子龍一身都是膽」。趙雲是三國時期出了名的白袍將軍,從戎幾十年,一副白色盔甲時時伴隨,從不更換風格。趙雲早年追隨公孫瓚,後來轉投劉備麾下,在長坂坡「七進七出」救出阿斗,一戰成名,此後便一直擔任劉備的貼身保鏢,助其攻取荊州、益州、漢中,戰功赫赫。劉備死後,趙雲追隨諸葛亮「南渡瀘水,深入不毛」,平定南中叛亂;同時還參與前面幾次北伐,七十歲高齡的他連斬曹魏三大猛將。可惜,趙雲雖武力值高,但情商不高,只能排第四了!

第三名——薛仁貴。作為唐太宗時代的後起之秀,出身貧寒的薛仁貴絕對能算是不世出的名將,唐朝一千多萬平方公里的疆域無處不留下他征戰的痕迹。貞觀十八年(644年),還是無名小卒的薛仁貴披著白色戰袍沖入敵陣,直取高麗上將首級,救出劉君邛。貞觀五年(645年),薛仁貴身著白衣,手持戟槍,腰挎雙弓,大呼沖陣,直取高麗統帥淵蓋蘇文,大破之。顯慶三年(658年),薛仁貴作為副帥出征高麗,斬首敵軍幾萬首級;次年,又擊敗來犯的契丹軍隊,威震遼東。龍朔元年(661年),薛仁貴出戰回紇部九姓鐵勒,三箭定天山,西域由此穩定。永淳元年(682年),年近70的薛仁貴北上剿滅突厥,取得雲中大捷。但是,薛仁貴在大非川之戰中不敵吐蕃,並與之和談,所以只能排第三了!

第二名——多爾袞。清兵能夠得以順利入關,睿親王多爾袞居功至偉,雖說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已經為入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戰局瞬息萬變,若不是他果斷採取洪承疇之策略,並同意吳三桂的歸順,清軍估計一輩子都打不開寧錦防線,只能困死遼東。多爾袞是正白旗旗主,在皇太極時代才開始嶄露頭角;清軍五次入寇中原,他都有份,而且還充當主力。1642年,多爾袞作為絕對的主力部隊在松錦會戰中起到關鍵性作用,洪承疇被俘虜,其功勞佔一半。1644年4月,在山海關擊敗李自成,掃清入關的障礙。可惜,入關後多爾袞大搞剃髮、易服、圈地、占房、投充、逋逃等激起民族仇恨的弊政,所以無緣第一!

第一名——陳慶之。在中國歷史上,名將有很多,但一生毫無敗績且經常以少勝多的則屈指可數,陳慶之是其中之一,另一位則是白起。陳慶之出身寒門,手無縛雞之力,文弱書生一枚,但他卻富於謀略,用兵如神,百戰百勝。陳慶之旗下的七千白袍軍是南梁王朝的核心力量,是抵禦北魏的一把利刃。其最知名的莫過於經常以少勝多,擊敗北魏幾十上百萬大軍;連續作戰四十餘場,攻佔三十多座城池。面對陳慶之的進攻,北魏名將爾朱榮發兵一百萬南下攻擊洛陽,決意與陳慶之一分高下,誰知連戰11場均大敗而歸,只能撤兵。因此,陳慶之第一,當之無愧!

您的關注、轉載、分享、收藏是「縱橫國史」創作的力量,您的評論、交流和指正是「縱橫國史」進步的推力。註:轉載時請註明出處,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孝庄皇后和多爾袞的關係有多麼不一般?這五件事告訴你!
晚清三次「炮艦外交」,次次振奮人心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