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巴林左旗皮影戲:訴說光影交織下的故事

巴林左旗皮影戲:訴說光影交織下的故事

藏在白幕後的皮囊,好似月光下微風中搖曳的柳枝,若隱若現,亦真亦幻,木訥的皮囊像復活的影子,變幻移動光影,光怪陸離,虛無縹緲,訴說皮囊下光影交織的靈魂故事。

赤峰市巴林左旗素有「皮影戲之鄉」的美譽。皮影戲傳入巴林左旗已有70多年的歷史,上世紀30年代初,一些皮影藝人來到巴林草原開始了皮影戲的演出,具有濃郁鄉土氣息和民間特質的皮影藝術,很快在內蒙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成為了當時巴林左旗老百姓娛樂的主要活動。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巴林左旗皮影戲發展達到了高峰,全旗有皮影班子40多個,從藝人員200多人。當時最具影響力的有「西宋」「東孫」「北郭」「南李」四大名班。隨著皮影戲的不斷傳承發展,赤峰市寧城縣、克什克騰旗、林東鎮,通遼市奈曼旗、開魯縣,呼和浩特市都有了皮影班子的身影。2005年,為了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巴林左旗成立了「皮影研究協會」和皮影劇團,組織編寫了《大遼雙星》等新劇目,編寫了《巴林左旗皮影志》,2011年,巴林左旗皮影戲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巴林左旗的皮影當地人都叫它「驢皮影」,是用驢皮做影人來表演民間故事。巴林左旗的皮影屬北方皮影的唐山影派,受到了唐山影派的影響,以唐山灤縣灤州皮影音樂唱腔為基礎,又兼融了其他皮影流派。受內蒙古地域的歷史人文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皮影藝術在沿襲漢文化傳統的同時也融入了游牧民族的文化影響,皮影戲的人物造型、影人、影片製作以及表演和演唱都具有明顯的內蒙古特點。

皮影戲作為人類文化遺產和民族藝術瑰寶,已經傳播到全國各地,甚至聞名海內外。呼和浩特市玉泉區舉辦的春節、元宵節大召廟會期間,邀請了非遺傳承人現場進行皮影戲非遺展示,正月初六進行了首場免費公演,後在大盛魁文創園內演出,一直持續到元宵節當天,讓市民近距離接觸了民間傳統技藝,在家門口享用文化大餐,熱熱鬧鬧過大年。

如今,呼和浩特市呼和塔拉西街討思浩村成立了玉龍皮影劇場,觀看精彩絕倫的皮影故事、了解皮影戲起源與製作過程、DIY皮影戲、學跳皮影舞成為討思浩村民樂此不疲的趣事。這裡成為孩子們和老人消遣娛樂、穿越尋夢、感受傳統文化熏陶的天堂。

來源:內蒙古旅發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活力內蒙古 的精彩文章:

速來圍觀!一場冰涼的火熱比賽開始啦!

TAG:活力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