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如何診斷防治?
骨質疏鬆即骨質疏鬆症,是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種以骨量低下、骨微結構破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徵的全身性骨病。中年以後,骨破壞加快,鈣沉積減緩,骨密度降低,骨質減少,骨頭變脆變薄,骨質開始疏鬆。在骨折發生之前,通常無特殊臨床表現。該病女性多於男性,常見於絕經後婦女和老年人。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質疏鬆症發病率處於上升趨勢,防治骨質疏鬆,已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健康問題。
病因
1.原發性
幼年型成年型、經絕期、老年性。
2.繼發性
①內分泌性 皮質醇增多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肢端肥大症、性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
②妊娠、哺乳。
③營養性 蛋白質缺乏、維生素C、D缺乏、低鈣飲食、酒精中毒等。
④遺傳性 成骨不全染色體異常。
⑤肝臟病。
⑥腎臟病 慢性腎炎血液透析。
⑦藥物 皮質類固醇(激素)、抗癲痛葯、抗腫瘤葯(如甲氨蝶呤)、肝素等。⑧廢用性 全身性骨質疏鬆見於長期卧床、截癱、太空飛行等;局部性的見於骨折後、Sudecks骨萎縮、傷後骨萎縮等。
⑨胃腸性 吸收不良胃切除。
⑩類風濕性關節炎。
?腫瘤 多發性骨髓瘤轉移癌、單核細胞性白血病、Mast-Cell病等。
?其他原因 骨質減少、短暫性或遷徙性骨質疏鬆。
臨床表現
1.疼痛
是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的癥狀,患者可有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以腰背痛多見,負荷增加時疼痛加重或活動受限,嚴重時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難。一般骨量丟失12%以上時即可出現骨痛。
2.身長縮短、駝背
多在疼痛後出現。脊椎椎體前部負重量大,容易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形成駝背,老年人骨質疏鬆時椎體壓縮,每椎體縮短2毫米左右,身長平均縮短3~6厘米。
3.骨折
是退行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和最嚴重的併發症。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脊椎後彎,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患者往往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新近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亦可產生急性疼痛,相應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強烈壓痛及叩擊痛。若壓迫相應的脊神經可產生四肢放射痛、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肋間神經痛、胸骨後疼痛類似心絞痛。若壓迫脊髓、馬尾神經還影響膀胱、直腸功能而出現便秘、腹痛、腹脹等症。
骨密度的診斷標準
T值
骨密度測試結果報告使用T分數表示您的骨密度高於或低於健康的30歲成年人的骨密度。 醫院主要依據最低的T分數來診斷骨質疏鬆症。T值是將檢查所得到骨密度(BMD)與30歲的健康成人骨密度數據相比,兩者之間的標準差(SD),世界衛生組織(WHO)根據此標準差定出以下4項指標:
①骨密度正常:T≥-1
②低骨密度或骨量減少:-1>T≥-2.5
③骨質疏鬆:T
④嚴重骨質疏鬆:T
Z值
骨密度測試結果還包括一個Z值,Z值是將檢查所測得的BMD與正常同齡人群的BMD比較而得出的值。根據國際臨床密度測量學會(ISCD),Z值>-2.0是骨密度在同齡人範圍內,Z值≤-2.0是骨密度低於同齡人。大多數專家推薦使用Z值來表示兒童、青少年、年輕男性和絕經前婦女的骨質疏鬆症的診斷不應僅僅基於骨密度測試結果,還要參考Z值。
防治
一、藥物治療。
一類為抑制骨吸收葯,包括鈣劑、維生素D及活性維生素D、降鈣素、二磷酸鹽、雌激素以及異黃酮;
第二類為促進骨性成藥,包括氟化物、合成類固醇、甲狀旁腺激素以及異黃酮。
要選擇單片鈣含量在150-200mg左右的鈣片,少量多次補充。人體能夠吸收的劑量都是有限的,不是鈣的劑量越大越好。正常人一般每次鈣吸收量在300mg以下。口服的鈣片需要藉助胃酸分解成鈣離子,才能被充分地吸收利用。餐時或餐後胃酸分泌時服用鈣劑,更有利於鈣的吸收。
二、多曬太陽。
曬太陽有利於鈣質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能促進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生成前維生素D3,再依靠皮膚溫度轉為維生素D3,吸收入血後,再生成活性維生素D。活性維生素D可促進腸道對鈣、磷吸收,促進骨的形成。早晨6點至10點、下午4點至5點是曬太陽的最好時間。
三、適當運動。
運動能幫助提高鈣吸收和保持骨密度。有氧鍛煉是最適合骨質疏鬆人
群的鍛煉方式之一,對於骨健康最好的項目是負重運動,如散步、慢跑、跳舞。建議每周至少做150分鐘的有氧運動。老年人則可以參加一些較溫和運動,比如做體操、打太極拳,或者伸腿擴胸等。
四、合理膳食。
膳食要全面、多樣、適量,要按照食物結構結合自身的體質情況合理安排膳食。多食用含鈣、磷高的食品,如魚、蝦、紫菜、牛奶、乳製品、骨頭湯、雞蛋、豆類、雜糧、綠葉蔬菜、水果等。主食、蔬菜、奶製品(或豆製品)多吃;多喝牛奶,這是補充鈣質的最有效方案。少食油脂、油炸食品,避免吸煙、酗酒和慎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不飲濃茶、咖啡、碳酸飲料等耗損鈣質的飲品,鈉會促進鈣的排泄,少吃鹽可以減緩鈣的流失,不食用垃圾食品。
※你的骨骼健康嗎?這些方法教你預測骨質疏鬆風險!
※怎麼樣預防骨質疏鬆比較有效果
TAG:骨質疏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