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叫CUE,模板是櫻木花道,一出生就有20萬次投籃經驗
GIF
人工智慧時代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擺出了威脅的姿態。機器人學習的範圍和內容越來越廣,程度越來越深,各個領域都有它們的身影。
文學創作這塊高地也已經被攻克了,三兩前段時間看到了人工智慧演算法續寫的「權利的遊戲」和「哈利-波特」,不禁為包括自己在內的,伏案寫作的文字工作者暗暗擔憂。
早晚有一天,籃球手們也得好好琢磨琢磨,怎麼才能避免被機器人替代了。
根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通過人工智慧學習,一個名為「CUE」的人型機器人學會了怎麼投籃。CUE最近在東京亮相,它在籃球場上可以做出人類的投籃動作,並且保持著極高的命中率。
GIF
CUE在日本B級聯盟的東京Arvalq隊完成了「職業生涯」的首秀,它的投籃命中率比任何一個日本職業籃球運動員都要高。來自美國喬治亞州的艾薩克-巴茨目前是日本籃球聯賽命中率最高的球員「65.7%」。事實上,CUE的投籃命中率即便是在NBA也難逢敵手,火箭中鋒克林特-卡佩拉目前是NBA命中率最高的球員「65.5%」。
CUE的造型比較奇怪,除了類似鱗片鎧甲的皮膚和稍小的腦袋之外,它的身高也只有1.89米「櫻木花道1.88米-1.89米」,這要低於NBA球員的平均身高2.04米。當它穿上球衣和短褲之後,勉強有一個籃球手的模樣。CUE現在還只能完成距離籃筐3.7米範圍內的投籃,而NBA的三分線距離籃筐最遠處為7.25米,CUE還很難勝任投三分的任務。
這樣看來,CUE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們想要看到機器人籃球聯賽上的激烈對抗,恐怕還得很多年以後才行。
必須要指出的是,CUE只是一個「業餘作品」,來自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17名員工,他們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製造了這個人形機器人。就連給CUE套上的球衣,也是在機器人成型之後,由豐田公司贊助的。所以,這純粹是「白手起家」得來的作品。
儘管這17名豐田員工沒有任何建造機器人的經驗,但是他們還是想方設法,通過在互聯網上自學人工智慧編程方面的知識,給CUE錄入了20萬次不同的出手投籃,結合嚴格的機械控制,CUE在投籃姿勢上幾乎可以做到零偏差。
20萬記出手,對於NBA球星來說並不是難題,但也絕非一蹴而就的。
以「大將軍」吉爾伯特-阿里納斯為例,他10年的職業生涯里,累積常規賽和季後賽的投籃次數為12616次「包括罰籃」。如果要完成20萬次投籃的目標,他需要在比賽之外的時間裡完成187384次投籃。對於阿里納斯來說,超過20萬次投籃的量不是難題,因為有報道指出他在2007年夏天進行了「十萬三分球」訓練計劃,雖然只完成了半數,但這也是非常驚人的訓練量。只是這20萬次投籃的目標,即便是阿里納斯,也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實現的。
考慮到普遍情況下,NBA球員遭遇的傷病,身體機能下降等內在因素,以及球隊定位,出手許可權制等外在因素影響,對於許多NBA角色球員來說,累積20萬次投籃還真有可能是整個職業生涯才能完成的任務。
而這竟然是CUE的天賦技能,程序員們還可以給他錄入更多的投籃數據,這比球員在場上一個球一個球的訓練要來得簡單很多。而且,CUE可以在干擾情況下,依舊保持動作的穩定性,只要不被封蓋,它的投籃都會化作穩當的空心入網。
從動圖中可以看出,CUE有著非常擬人的投籃姿勢,它在投籃中會有屈膝,小臂向前伸,甚至包括手腕撥球後下壓等動作細節。一個業餘團隊通過自學就可以實現這樣的成果,機器學習的前景,令人生畏。
CUE在功能上的優化空間還有很大,現在CUE還不能移動,它只能進行定點投籃,也無法擺出防守的姿勢。CUE站立的平台連接著供電設備,看起來還很笨拙。此外,CUE在造型設計上也有可以完善的地方,它的外形據說是以「灌籃高手」中的櫻木花道為原型設計的,不過現在這個版本實在是很難辨識出來。
GIF
機器人可以為球員們提供方便,幫助撿球,如今它們拿起了球,以不會變形的投籃姿勢,達到了職業球員也很難實現的命中率瞄準了籃筐。誰說未來,縱橫野球場,甚至是職業聯賽的不會是它們呢?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並推薦給你的好友。
TAG:三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