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美術課本中的熟面孔:回顧俄羅斯巡迴展覽畫派

那些美術課本中的熟面孔:回顧俄羅斯巡迴展覽畫派

能在上海博物館看到這場展覽實在幸運,看到了少年時代美術課本上熟悉的作品,還親眼見識了俄羅斯畫家的藝術造詣。巡迴展覽畫派,這個名字有些陌生,國立特列恰科夫美術館也少有耳聞。今天,我們帶大家回顧這場重量級的展覽,了解這一畫派以及這家美術館的前世今生。

3月4日,在上海博物館歷時三個月的「巡迴展覽畫派:俄羅斯國立特列恰科夫美術館珍品展」落下了帷幕。趕在展覽的「尾巴」,我們去了一趟上博,慶幸這場大展沒有在眼皮子底下溜走——把這場展覽存到今日分享。

說到俄羅斯的藝術,讓人聯想到的通常是芭蕾、交響樂。若是與人談到俄羅斯的繪畫藝術,身邊多半朋友會不知所謂。這場「巡迴展覽畫派」特展,就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這個畫派,或者說俄羅斯的繪畫似乎總是不顯山、不露水,其中的知名畫家我們也認不得幾位,但看完接下來幾幅名畫,必是有所改觀。

《伏爾加河上的縴夫》

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

19世紀80年代初

《伊凡雷帝殺子》

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

1885年

《無名女郎》

伊萬·尼古拉耶維奇·克拉姆斯柯依

1883年

《查波羅什人寫信給蘇丹王》

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

1880-1891年

《列夫·托爾斯泰肖像畫》

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

1887年

「噢!原來是這些畫啊!」,看完以上畫作,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慨,在藝術賞析與美術課本中頻繁出現的畫面,正是俄羅斯巡迴展覽畫派中的代表之作。

但凡是看畫展,了解其主題、背景和歷史肯定是必要的,不然一幅幅名畫就算擺在眼前,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這個展覽亦是如此。

這個畫派的一些主題頗為沉重,濃烈、暗沉的色調透露出一種蒼涼的、甚至是壓迫性的美感。畫家筆觸下的情緒很少讓人心生雀躍,這與印象中俄羅斯人粗放、熱烈的民族性格並不相符。細膩、沉重又帶著尖銳,或許是那個時代的俄羅斯藝術家獨特的一面。

在壓迫與反抗中誕生—巡迴畫派

1871年-1923年的俄羅斯,腦中浮現的肯定是各類社會變革。腐朽與新銳,壓迫與反抗全都聚集在這裡,這是巡迴畫派的誕生背景。

▲聖彼得堡美術學院。

1863年的聖彼得堡美術學院,14位畢業生在畢業典禮上因拒絕統一的命題作畫而被開除,他們主張自由命題作畫,並反抗當時嚴苛的既有規定。

他們認為,油畫的美不應只出現於宗教與神話的頌歌之中,認為「美就是生活」,他們的畫力求真實,深入俄羅斯的普羅大眾之中,努力擺脫西歐歌頌讚美類的命題,將目光聚焦於俄羅斯人獨特的民族性格及社會生活。

1871年10月28日,美術史上的「俄羅斯巡迴展覽畫派」第一次在聖彼得堡舉辦展覽,展出了15名畫家和一位雕刻家的作品,共47件。其中,《獵人的休息》、《白嘴鳥飛來了》和《五月之夜》等畫作都得到了人們的高度評價。

這幅創作於1883年的《無名女郎》,被人稱讚與《蒙娜麗莎》比肩,是肖像畫中不可多得且影響極為深遠的畫作,畫家為伊萬·尼古拉耶維奇·克拉姆斯柯依——「巡迴畫派」的創始人、組織者和領袖。

▲伊萬·尼古拉耶維奇·克拉姆斯柯依肖像。

以他為核心,這14位滿腹才華的青年學生於1865年組成了美術家合作工廠,承接各類美術工作,成為一個公社式的集體。克拉姆斯柯依主張,藝術必須干預生活,關心現實最迫切的問題,並聚焦俄羅斯堅強的民族性格。

每到夏天,他們就到民間去寫生作畫;而冬天,他們便從事聚集在一起,熱烈的討論大家關心的題目。正如杜里諾夫的詩歌一般:「房子的壁爐里什麼也沒有點燃,但是卻燃燒著每個人對俄羅斯繪畫滿腔熱愛的熊熊火焰。」

《荒野中的基督》

伊萬·尼古拉耶維奇·克拉姆斯柯依

1872年

克拉姆斯柯依的肖像畫幾乎可以代表整個巡迴畫派的精神內核,有評論家曾這樣說:「他的肖像畫可以構成一個展示十月革命前夕從事民主進步事業的接觸藝術家和卓越活動家的畫廊,這不僅僅是克拉姆斯柯依的光榮,也是肖像畫的光榮」。

《無法慰藉的悲痛》

伊萬·尼古拉耶維奇·克拉姆斯柯依

1884年

除《無名女郎》之外,克拉姆斯柯依的重量級作品還有許多,這幅創作於1884年的《無法慰藉的悲痛》就是其中之一。47歲時,克拉姆斯柯依不幸喪子,中年喪子之痛一直折磨著他,這幅畫的創作動力就來源於此。為了完成這幅作品,他曾先後三易其稿,最後塑造出一位失去兒子而悲痛欲絕的母親,令人感懷。

《月夜》

伊萬·尼古拉耶維奇·克拉姆斯柯依

1880年

《月夜》是克拉姆斯柯依的又一力作,一幅被譽為「愛情詩」的油畫,浸透了俄羅斯人的民族個性和文學成就,講述了一個美麗的故事:銀灰色的月光席地,一個沒有晚風的仲夏夜,參天的菩提樹幽暗且深沉,夜色中的薔薇花點綴其中,蜿蜒的小路旁是一汪水塘,身著白色衣裙的少女獨坐在路旁的長椅上,目光穿透月光與水面。

前文提到的多幅其他名作,出自巡迴畫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

▲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肖像。

列賓是俄羅斯公認的繪畫大師,在他的一生中,幾乎所有作品都建立在充分觀察和深刻理解生活的基礎之上。他總是堅持在鄉村和民間寫生,並且和革命民主主義知識分子密切往來,他的作品中總會出現如《宣傳者的被捕》、《拒絕懺悔》等以革命者的鬥爭為題材的作品。

《宣傳者的被捕》

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

1878年

《拒絕懺悔》

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

1879-1885年

因為對俄羅斯歷史事件的關注,列賓總能從中提取出傳作靈感用於諷刺當下,如《伊凡雷帝殺子》、《索菲亞公主》和《查波羅什人寫信給蘇丹王》等。列賓一生創作無數,其中多是歷史畫及肖像畫,而其中最著名的肖像畫是大文豪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像》

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

1887年

列賓與托爾斯泰的交往,時間長達三十年:從1880年起到1910年托爾斯泰辭世。列賓為托爾斯泰畫過七十多件寫生作品,包括油畫、水彩、素描及雕塑。

▲托爾斯泰(左)與列賓(右)。

他筆下的托爾斯泰非常生動,既有托爾斯泰犁田耕地的素描和油畫,也有寫作中的托爾斯泰,還有長椅上、病榻上的托爾斯泰,林林總總。

《樹林中休息的托爾斯泰》

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

1891年

《托爾斯泰在耕地》

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

1887年

除去少見的影像資料外,人們對托爾斯泰最清晰的印象,就來自列賓:把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老者呈現在了公眾面前,讓托爾斯泰不再只是神壇上的「文學巨匠」。

一人之力,收藏一個時代

別忘記這次上博特展的全名為,「巡迴展覽畫派:俄羅斯國立特列恰科夫美術館珍品展」,其中所有展品都來自特列恰科夫美術館。讓我們感到熟悉的那些名畫也都出自這裡。其實,說這家美術館是巡迴展覽畫派的聚集地是最為合適的,因為這一畫派絕大部分的作品都收藏於此,且這些收藏大部分只來自一個人——特列恰科夫。

▲位於莫斯科的俄羅斯國立特列恰科夫美術館。

特列恰科夫於1832年出生於一個世代經商的殷實家庭,青年時期因對繪畫藝術的興趣,萌發了收藏畫作的想法,而這個想法出現之後就開始一發不可收拾。1860年,28歲的特列恰科夫在自己的遺囑中寫道,「我要把我資產中的十五萬盧布用於在莫斯科建一座藝術博物館或對公眾開放的畫廊。」

《帕維爾·米哈伊洛維奇·特列恰科夫肖像》

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

1901年

當時正是巡迴畫派崛起之時,特列恰科夫與畫派中諸多畫家交往頻繁,克拉姆斯柯依與列賓時常成為他的座上賓。受到巡迴畫派理念的影響,特列恰科夫在寫給托爾斯泰的信中說到,「我要收藏具有獨立發展進程的俄羅斯繪畫」,「我只收藏能夠展示俄羅斯繪畫面貌的作品」。

那個時代,在收藏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的特列恰科夫也曾受到過不少非議,家人的反對,朋友的不理解,公眾的議論等等,甚至自家親戚曾想要以「極度浪費」的罪名將他告上法庭。不過一切關於他的謠言,都在1892年不攻自破。那一年特列恰科夫一母同胞的弟弟逝世,遵其遺囑,將他所收藏的藝術品全數轉到了哥哥的名下。同年,特列恰科夫將自己35年來積蓄的所有藏品一併捐贈給了莫斯科市,其中包括俄羅斯藝術家的1805幅繪畫(油畫、素描、水彩等),9座雕塑及83幅國外(主要是法國與德國)畫家的繪畫作品。也正是這批藏品,成就了如今的「俄羅斯國立特列恰科夫美術館」。

美術館中幾千件展品的背後,藏著浩如煙海般的故事,若要一一敘述,恐怕是幾天幾夜也講不完。所以,在這位大藏家的收藏品中,我們再分享一些代表作。

《奔離風暴的孩童》

康斯坦丁·耶格羅維奇·馬科夫斯基

1872年

《為赫爾墨斯柱碑祝聖》

費奧多爾·安德烈耶維奇·布龍尼科夫

1874年

《釣魚者》

瓦西里·格列高里耶維奇·彼羅夫

1871年

《夜》

伊萬·伊萬諾維奇·希施金

1871年

《黑麥田》

阿列克謝·康德拉季耶維奇·薩夫拉索夫

1881年

《沒落》

瓦西里·馬克西莫維奇·馬克西莫夫

1889年

#更多資訊,建議大家走訪以下網站:

(文中所有圖片來自互聯網,如有疑議請聯繫我們。)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屬於21City城市,如有媒體或微信公號想轉載發布,請聯繫我們相談授權事宜。

本文由21City城市生活委員會出品,

轉載請聯繫後台。

如果你有一丟丟喜歡本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21City城市 的精彩文章:

從汽車到船舶,新能源浪潮下我們即將改變的出行方式

TAG:21City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