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知應會的歷史常識18——唐中
李隆基的能力毋庸置疑,只是沒有善始善終。晚年的唐玄宗見功業已然建立,失去了進取心,因為沉迷於「羞花」楊貴妃的歌舞之中,重用李林甫(口蜜腹劍)、楊國忠(楊玉環堂兄,狗仗人勢,為非作歹)等奸臣庸相,很少過問國事。唐朝的統治越來越腐敗,各種社會矛盾民族矛盾逐漸顯現出來,加上不成功的軍事改革,終於釀成了「安史之亂」,這一年是公元755年。
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節度使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的叛亂戰爭,叛軍從河北起兵南下,勢如破竹,很快京城失守,皇室流離,山河失色,生靈塗炭。玄宗一行逃至一個叫馬嵬坡的驛站時,隨行的將士怨恨之心日重,一擁而上,將楊國忠和楊貴妃的兩個姐姐給殺了,迫於壓力,玄宗讓高力士絞死了楊貴妃。
馬嵬坡兵變
馬嵬坡兵變是整個安史之亂的最高峰,之後太子李亨即位,即唐肅宗。唐肅宗重用李泌,組織郭子儀、李光弼反擊叛軍,經過接近八年的戰爭,終於平定了叛亂。可是卻留下了潘鎮割據、宦官專權的政治格局,而且長期存在,此後的唐朝一直內憂外患,問題重重,不復當年之勇了,所以「安史之亂」是唐朝興衰的重要轉折點。
繼起的代宗一心想要息事寧人,維持現有格局。
唐德宗試圖撥亂反正,兩稅法的改革、鹽鐵專賣的改進都取得了成效。可是他的削藩行動卻招致一場動亂,唐朝皇帝再次被趕出京城。及至鑾駕回京,已經沒有當初的銳氣了。
甘露之變
唐朝晚期發生了一系列事件,都與社會矛盾息息相關。比如「二王八司馬」「甘露之變」等,就是朝官與宦官矛盾衝突的表現;「元和中興」「雪夜下蔡州」則是唐朝中央政府與藩鎮之間鬥爭的失敗;
牛李黨爭
「牛李黨爭」反映的是朝廷內部的朋黨之爭。此外,由於政府對佛教的相關優惠政策及唐後期社會環境的惡化,導致佛教經濟發展很快,政府的稅收越來越少,而不少皇帝因尊崇佛教,大費資財,引起了韓愈「諫迎佛骨」的事件。當這種矛盾不可調和時,便出現了「會昌毀佛」事件。
張議潮收復河湟
由於諸多根本矛盾無法解決,儘管在晚唐時期有過唐宣宗(「小太宗」)這樣比較有作為的皇帝,也出現了張議潮收復河湟的軍事勝利,但仍然無法扭轉唐朝覆亡的命運。
唐朝末年,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反抗鬥爭此起彼伏。唐僖宗年間,鹽販出身的黃巢組織武裝力量,響應王仙芝的農民起義,共同反抗朝廷,一場轟轟烈烈、轉戰影響大半個中國的唐末農民大起義正式開始。
黃巢
最後黃巢率軍攻入長安,滿城盡戴黃金甲,唐僖宗逃亡成都。被勝利沖昏頭腦的黃巢一打盹,使唐軍獲得喘息之機,在各地節度使的聯合反撲下,黃巢軍節節敗退,黃巢最後身陷絕境而自殺。起義雖然最後失敗,但極大了動搖了唐朝的統治根基,中央政權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朱溫
黃巢的起義軍中有一員猛將叫朱溫,當黃巢軍漸漸落入頹勢時,他叛降唐軍。此後,朱溫開始反過來追繳黃巢義軍,同時消滅其他武裝力量,軍事實力和官爵都日漸提升和顯赫,野心大漲。當唐昭宗被宦官劫持到鳳翔鎮的時候,朱溫前去解救,昭宗被成功救出後也就徹底成了傀儡。朱溫回到長安後,殺盡宦官,至此宦官專政的時代才告結束。朱溫為了加快實現野心,指使手下殺害昭宗,另立13歲的李柷,不久廢掉,自立為帝,史稱「後梁」。
朱溫稱帝宣告了延續兩百多年的唐王朝正式終結,這一年是公元907年,中國歷史從此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
TAG:管錐之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