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研究】司鎮濤:越南的「學術外交」可資借鑒
原標題:【越南研究】司鎮濤:越南的「學術外交」可資借鑒
作者系中國東南亞研究會常務理事、越南問題學者
學術外交,在越南又稱作「學者外交」與政治、軍事、外交等手段一道近年來為越南在國際上樹立形象、爭取支持、維護利益等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筆者初步觀察,近年來越南學術外交開展得風生水起,受到國際廣泛關注,值得我們重視。其在具體操作中表現出來的組織意識、主導意識、宣傳意識、鬥爭意識和配合意識亦值得借鑒。
一是強烈的組織意識。由於國力有限,越南的學術研究和學術活動尚面臨諸多困難,學術外交開展起來就更是不易。但越南有一個優勢,就是政府的「政治投入」。在越南,政府所屬的學術機構均負有開展對外交往、爭取國家利益的政治任務,這在各單位組織編製中有明文規定。為了落實這一制度,中央政府及有關部門每年還專門對在對外學術活動中有效維護國家利益的學者授予獎章、獎狀或給予表揚等。這些措施,使越南學術外交獲得了在其他國家難以獲得的政治資源,有力地推動了學術外交的開展。
二是強烈的主導意識。過去,越南的學術外交主要呈現出被動參與的狀態,即參與各種國際學術交流,搜集相關情況,發出越南的聲音。對此,越南認為,要想利用學術外交維護越南的國際形象和國家利益,就需要採取更為主動、更具有主導性的行動,以儘可能地影響國際政、學界,引導國際輿論。近年來除積极參与各種雙邊和多邊對話、學術交流外,越還積極主辦一些高質量、權威性的國際學術活動,如由越南政府主辦的國際越南學研討會,至今已舉辦了5屆,每次均邀請數十個國家近千名越南問題學者與會,成為國際上最權威的越南問題學術會議。又如至今已舉辦了9屆的南海問題國際研討會,如今也產生了重要的國際影響。
三是強烈的宣傳意識。越南認為,在對外學術交流中積極宣傳越南的對外主張和國家形象是學者的責任。因此,越南學者在開展學術外交時非常注意樹立「地區和平的維護者」「值得依賴的夥伴」等形象。越南學術界不僅僅是廣泛宣傳越南的對外立場、觀點,還注意宣傳的針對性對美中歐等重點國家,根據其與越關係的實際情況和具體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活動。如針對南海問題,越南不少學術網站就專門設有中文版面,將越學者的一些南海研究文章翻譯成中文,向中國讀者灌輸越方的觀點。
四是強烈的鬥爭意識。越南深諳平衡之術,儘可能與各大國保持良好的關係。但它同樣認為,與大國周旋,必須要有鬥爭意識,否則無法維護國家利益。越南的學術外交也遵循這一思路,從而具有鮮明的鬥爭性。如果說越南政府在對大國關係尚注重斗而不破,注重保持良性互動的話,越學者在學術外交中所表現出的鬥爭性則強烈得多。近年來,越學者在政府的「寬容」下,通過學術交流、研討會、外媒訪談等各種方式,在一系列敏感問題上主動出擊,主動發聲,甚至充當了外交鬥爭中的主角。對此,有越南學者公開表示,越南的實力無法與大國相比,因此要善用自己的長處對付大國的短處,把相關鬥爭「學術化」將使越南贏得道義制高點和國際輿論支持,「有力地打到對方的痛處」。
五是強烈的配合意識。積極配合政府、配合形勢需要是越南學術外交的另一個重要特點。從近年來的實踐看,當越南遇到外交或安全危機時,越南學者都會廣泛地動員起來,在政府的安排下,發表文章攻擊對方,爭取國際上支持越南的學者和學術機構發聲,密切跟蹤對方輿論和相關文章並組織撰文反擊等等,一切進行得有條不紊。而當政府將事件緩和下來後,越學界的聲調也會隨著外交需要逐漸緩和下來。這反映出越政府在這方面的組織能力,同時也反映出越南學者的高度自覺性。
【絲路學研究】馬麗蓉:世界關注中國,中國絲路學振興不再是夢
【學術觀察】程亞文:大國競爭,戰略能力強者勝
【極地研究】李振福:北極須繞過地緣政治陷阱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國關國政外交學人平台觀點
文章來源:《環球時報》20180313;國關國政外交學人微信公眾平台編輯
※【一帶一路】潘光:「絲綢之路」與中俄文化交流
※【開卷有益】上海社科院潘光主編新著《來華猶太難民研究:史述、理論與模式》
TAG:國關國政外交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