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從美軍遇襲看傳統作戰技能

從美軍遇襲看傳統作戰技能

原標題:從美軍遇襲看傳統作戰技能


近日,一段所謂「美國特種兵在尼日遇襲」的視頻在互聯網上迅速流傳開來,並引起了廣大軍迷的熱議。殘酷的戰場畫面猶如「黑鷹墜落」,令所有看過這段視頻的人印象深刻。


據悉,這段視頻源自一場真實的戰鬥!2017年10月3日,12名美軍「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士兵,在30名尼日政府軍的陪同下,前往首都尼亞美西北約200公里的蒂拉貝里地區執行偵察任務。第二天,這支「聯合部隊」乘車返回時,在通戈村附近遭到約50名帶有重型武器裝備的極端組織武裝人員的伏擊。

戰鬥打響後不久,由於尼日政府軍的迅速潰散,致使美軍「綠色貝雷帽」被迫在幾無遮蔽的地形上孤軍作戰。由於沒有地形地物可利用,作戰準備不足,空中火力支援力量又沒有及時趕到,美軍特種兵只能躲在汽車後進行還擊,最終不敵裝備有火箭筒、反坦克武器的極端組織武裝人員的交叉火力打擊,以4人戰死的慘痛代價再次重演了「黑鷹墜落」一幕。


從美軍遇襲視頻中可以看出,戰場地形地貌雖為沙漠戈壁,但也有不少的坑窪地,如果在跑不掉的情況下,依託汽車,再用工兵鏟就地構築簡易掩體,固守待援,或許可以減少傷亡。有工兵專業人士計算過,匍匐在30厘米高的土台下,就可以對50米外的機槍射手形成射擊死角。在反恐作戰中,特別是在非洲的反伏擊作戰中,其作戰樣式與傳統的陣地攻防戰相似,尤其是在沒有地物可利用的情況下,士兵的土工技能就顯得尤為重要,而且土工作業一直是陸軍步兵的傳統單兵作戰技能。


二戰時期,土工作業一直是各國陸軍士兵的重要考核科目,不僅反應在陣地構設和築城的水平上,也反應在遭遇襲擊時的快速應對上。在許多戰爭題材電影中,常常可以看到作戰雙方士兵土工作業構築堅固防禦陣地的畫面。據八路軍老兵回憶,在平型關設伏、關家堖戰鬥、奇襲陽明堡戰鬥中,日軍士兵在我炮火正面,就只靠一把工兵鏟,幾刨幾刨就刨出了一個簡易單兵掩體,趴在裡面躲避炮火和子彈。


不過,隨著戰爭進入信息化時代,單兵武器裝備的發展,工兵鏟已經不在許多國家陸軍步兵的技能包里了,即使裝備有,其數量和比例也少之又少。經過這次慘痛的教訓,不知美國陸軍是否又要重新強調單兵土工作業這項傳統作戰技能了。

去年,美國海軍接二連三發生了多起撞船事故,造成10多名船員喪生。按理說裝備有性能先進的雷達、GPS導航系統和自動識別系統的美國軍艦,在幾海里外就能發現其他船舶,是不會發生撞船事故的,結果卻讓人匪夷所思。為吸取教訓,加強航行安全,美國海軍要求所有軍艦重新使用傳統的紙質地圖和普通指南針進行導航,同時增派人員在艦橋值守,通過目視來發現航道上的過往船隻。


隨著戰爭的發展,武器裝備技術含量的提高,有的人認為傳統的作戰技能已經過時了,沒有必要將其列入訓練內容。如刺殺,有的人認為信息化戰爭絕大多數都是非接觸作戰,肉搏式的近距離作戰幾乎沒有;又如參謀的傳統「六會」,有的人認為信息化軍隊都裝備有自動化作戰系統,只要輸入相關參數就可以自動生成作戰態勢圖。然而,肉搏式的陣地戰幾乎沒有,並不是絕對沒有,戰場上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另外自動化作戰系統也有「打盹」的時候,而且還是敵人重點打擊目標,一旦遭到敵干擾或火力重創無法正常工作,那就只能依靠傳統作戰技能來指揮部隊打仗了。


由此可見,經過戰爭檢驗的一些傳統作戰技能是不會過時的,有備則無患,我們應從最壞的情況出發,強化一些傳統作戰技能訓練,將其作為戰場保底手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二戰時期德軍的兵力究竟如何?陸軍裝甲部隊尤其引人注目
千里歸途,暖心服務伴隨一路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