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有無」歸於「玄」,萬物歸自然

「有無」歸於「玄」,萬物歸自然

作者|道君

老子《道德經》的第一章是整篇文章的綱領,統領全文,就好似我們今天寫學術論文,在一篇文章的第一章前言部分,先交代清楚本文的主旨思想,理論基礎,後續章節再展開討論。而在《道德經》第一章中除了上篇文章我們解釋的「道」「名」外,還有「有、無、玄」三個字的理解也非常關鍵。承接上篇文章內容,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下他們的關係。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無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萬 物 之 母 。故 常 無 , 欲 以 觀 其 妙 ﹔ 常 有 , 欲 以 觀 其 徼 。此 兩 者 , 同 出 而 異 名 , 同 謂 之 玄 。玄 之 又 玄 , 眾 妙 之 門 。

「無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萬 物 之 母」,「無」是一種自然的混沌狀態,也就是「天地之始」,這時候沒有萬事萬物,沒有對事物的定義和分門別類。而混沌狀態被打破後,才有了萬物,有了天地,日月,山川河流,所以「有」乃萬物之母。所以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裡的無就是「道」,有就是「一、二、三......萬物」。

「故 常 無 , 欲 以 觀 其 妙 ﹔ 常 有 , 欲 以 觀 其 徼」,意即:所以「無」是有的本源,是最原始的自然法則,所以人要經常從無的角度,去觀察自然法則的原理;而「有」是自然法則的展現,所以要常從有的角度,去觀察自然法則在外事萬物中的應用,延展。

「此 兩 者 , 同 出 而 異 名 , 同 謂 之 玄」,意思即「有」和「無」本來是一個東西,只是表現出來的形態不同,而引起不同的東西就是「變化」。所以,這裡的「玄」是變化的意思。那麼接下來一句就好理解了。「玄 之 又 玄 , 眾 妙 之 門 」,也就是變換來變換去,這才是所有奧妙的法門,變化才是一切法則和事物的出處。

在這裡句話中,難點在於「有」和「無」的理解,有無表示的一種存在或出現的狀態,現代漢語中很少做名詞解,後面往往跟名詞,比如有錢,有人來了等。所以我們在理解有無的時候不妨加一個代理變數「陰陽」。那就變成了「無陰陽」和「有陰陽」。「無陰陽是天地之始,有陰陽是萬物之母」,「無陰陽」就是沒有分類,事物沒有分類時候就是一片混沌,「有陰陽」就是有了分類之後,就有了天和地、白天和黑夜、春夏秋冬四季,而所有這些分類都可以用陰陽來概括。事實上,老子的有無觀和易經中的陰陽觀也是「同出而異名」,是一樣的東西,道德經也是以「陰陽對立,陰陽變換,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這一思想所統領。

「道德經」第一章總結:

道德經第一章是總綱,老子先告訴我們自然法則和自然法則的展現是可以被人類觸及的,但是人歸納總結出的法則和類別往往是有「陰陽」的,有「陰陽」的法則和類別不是永恆適用的。宇宙萬物則是由自然法則通過陰陽變幻作用而展現出來的。所以,人們可以通過去掉萬物萬象的「陰陽」,來發現自然法則的原理。人們也可以通過觀察自然法則通過某種陰陽變幻所展現出來的形式,來發現自然法則是如何運用的。自然法則是通過陰陽的變幻來運用的。無陰陽和有陰陽,它們都是用來描述同一個事物,只不過是陰陽變幻後的不同表現形式。陰陽的變幻之中再變幻,就是所有法則原理的來源。

舉個最容易理解的例子,人可以分為男人和女人,這種分類是絕對的嗎?不是,因為還有人妖,人妖你能說它是男的還是女的,不能,因為它「不男不女」,而「不男不女」又可以理解為「既男又女」,這是很難說清楚的,但是有一點是不會變的,那就是人妖是「人」。這個「人」就是去除了「陰陽」屬性的「無陰陽」,不管男女都有一些人性的基本的東西,比如「善惡」等等。

當然,我們可以把「陰陽」的內涵無限的擴大,還以人來講,除了男女,還有:小孩、老人;窮人、富人;高;矮;胖;瘦,這些都可以理解為「陰陽」的對立,所以正是有了陰陽,才有分類,有了分類的屬性,才有了各個人不一樣的特徵。為什麼那麼多人沒有完全一樣的,那麼多的樹葉沒有兩片一樣的,都是因為分類和不同類別的屬性,我們定義一個人或事物有很多的角度。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訊 的精彩文章:

馬化騰能成中國首富,只因讀懂了荀子的一句話,悟出了兩個字!
日本人的廟裡沒有神,他們在拜什麼?

TAG:道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