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龍齒又名青龍齒、白龍齒《本草綱目大全-鱗部》

龍齒又名青龍齒、白龍齒《本草綱目大全-鱗部》

點分享 | 關注公眾號

「入葯部位」

古代哺乳動物如象類、犀牛類、三趾馬等的牙齒化石。

「性味」

甘,澀,涼。

《吳普本草》:"神農、李氏:大寒。"

《葯對》:"平。"

《日華子本草》:"澀,涼。"

「歸經」

入心;肝經。

《本草經疏》:"入心、肝。"

「功效」

寧心安神,除煩熱。

「主治」

神經衰弱,頭暈目眩,心悸怔忡,失眠多夢,驚癇癲狂,煩熱不安,驚癇,心悸怔忡,身熱心煩。

「附方」

1、治小兒驚熱如火,亦治溫壯。

龍齒為末。調服。

2、治因驚成癇,狂言妄語。

龍齒(研)、鐵粉(研)、凝水石(研)各一兩,茯神(去木)一兩半。上四味,搗研羅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溫米飲下。

3、治小兒天釣,手腳掣動,眼目不定,有時笑啼或嗔怒,爪甲皆青。

龍齒半兩(細研),鉤藤、白茯苓各半兩,蟬殼二七枚(微炒),黃丹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鐵粉一分(細研),硃砂一分(細研),川大黃一分(銼碎,微炒)。上件葯搗羅為末,入研了葯令勻。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六分,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4、治鬼黃,病人汗不出,漸加困重,啜氣心脹,唇黑,遍身黃,妄見異物。

龍齒、麥門冬(去心,焙)、人蔘各一兩,遠志(去心)三分,甘草(炙,銼)一分。上為粗末。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鬼黃,宜烙中脘穴,更灸二七壯,次烙背心及灸上囟一七壯,又烙心俞、肝俞、腎俞。

5、治小兒百日以來,痰實壯熱兼驚。

龍齒、大黃(銼,炒)各一分,枳殼(大者)一枚(去瓤,麩炒黃),朴消、甘草(炙,銼)各一分。上為粗末。每服一錢匕,水半盞,煎至三分,去滓,食前溫服,一日二次。

6、治傷寒陽痙,通體大熱,心神煩悸。

龍齒一兩,前胡(去蘆頭)一兩,犀角屑半兩,牛黃(別研)半分,麥門冬(去心,焙)二兩。上為細散,入牛黃同研均勻。每服二錢,以竹瀝調下,不拘時候溫服。

7、治小兒驚悸夜啼。

龍齒、茯苓、白附子(炮)、蟬蛻、甘草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一小錢,臨卧薄荷湯下。

8、治牙齒根宣露挺出,爛肉,黑血不止,疼痛搖動,臭氣,欲脫落。

龍齒、黃礬、白石脂各二兩,桂心一分,芎藭半兩,皂莢刺一兩(銼,微炒)上為末,不津器中盛之。每食後,用少許貼之。有津勿咽。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打碎先煎;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

「禁忌」

《本草經集注》:"得人蔘、牛黃良。畏石膏。"

《雷公炮製藥性解》:"畏乾漆、蜀椒、理石。"

「性狀」

1、龍齒,呈齒狀或破碎成不規則的塊狀。完整者可分為犬齒及臼齒。犬齒呈圓錐形,先端較細或稍彎曲;長約7cm,直徑0.8-3.5cm,先端斷面常中空。臼齒呈圓柱形或方柱形,略彎曲,一端較細,長2-20cm,直徑1-9cm,有深淺不同的溝棱。表面為青灰色或暗棕色者,習稱"青龍齒";為白色或黃白色者,習稱"白龍齒"。具棕黃色條紋及斑點,有的表面呈有光澤的琺琅質(年限淺)。質堅硬,斷面常分為兩層,層間有空隙,有時間有石化的牙髓,有吸濕力。無臭,無味。以體完整、吸水力強者為佳。

2、龍齒墩(俗稱牙床)為不規則方形,長約7cm。表面灰白色,粗糙或光滑,在龍齒脫落處有明顯痕迹。質堅硬,斷面粗糙,亦有吸濕力。以吸濕力強者為佳,但比龍齒質次。

「原形態」

礦物組分主要為磷灰石、纖磷石。

主含磷灰石 晶體結構屬六方晶系。單晶體呈六方柱狀或厚板狀,隱晶質為依動物牙齒形態的集合體。表面白色、青灰色。粗糙白堊質或稍顯琺琅質光澤,或有灰白、灰、黃褐、褐黃色環帶,似油脂狀、琺琅狀光澤。斷口不平坦,顯示出纖維狀個體時硬度稍低,一般硬度大於或近於小刀。齒化石內部呈灰白色瓷狀光澤,斷口平坦或次貝殼狀,硬度大於指甲,小於小刀,在5以下。原礦物具琺琅質和丘狀脊形齒冠,不同於龍骨。

「分布地域」

分布於內蒙古、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河南、四川等地。主產河南、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

「採集收藏」

挖出後,除去泥土,敲去牙床。

「炮製」

龍齒:刷凈泥土,打碎。

煅龍齒:取刷凈的龍齒,在無煙的爐火上或入坩堝內煅紅透,取出,放涼。用時碾碎。或火煅兩淬,研末,水飛過,晒乾。

《綱目》:修治同龍骨,或雲以酥炙。

鹽淬龍齒:取凈龍齒,置適宜容器內,用武火加熱煅紅透,取出,立即噴洒食鹽水,冷後研碎。每凈龍齒100kg,用食鹽12.5kg。

「相關論述」

《本經》:"主小兒大人驚癇,癲疾狂走,心下結氣,不能喘息,諸痙。"

《別錄》:"小兒驚癇,身熱不可近,大人骨間寒熱。"

《藥性論》:"鎮心,安魂魄。"

《日華子本草》:"治煩悶,癲癇,熱狂。"

- End -

本文僅普及中醫常識,不做處方

請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您點老闆給加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本草綱目大全 的精彩文章:

干蟾又名蟾蜍皮《本草綱目大全-虫部》

TAG:本草綱目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