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修行,追求的是現世,修來世是個空談!
道教以學道、修道、行道為主。發源最早,始於軒轅黃帝,為中國民族固有的宗教。道教基信仰是「道」,故稱道教。尊奉《老子》一書為《道德經》,作為主要經典。道教認為,道是,「虛無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萬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也就是說,宇宙、陰陽、萬物都是由它化生的。
道教認為:在萬物中,除了人居住的世界外,還有神仙居住的所謂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道化為三種氣,再化成三位至高無上的神,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道教信奉的神還有許許多多,擁有龐大的神團系統。如三官、四御、四值功曹、六丁六甲、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真武大帝、東嶽大帝、碧霞元君、斗姥元君、驪山老母、關聖帝君、城隍、土地、灶君、門神等等。
信仰「道」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相信人可以長生不死,可以成仙。道教認為道具有永恆的生命,獲得它、保持它便可長生,這也叫作「德」。德即得,即得道。道教重生,追求長生,相信人通過求神或修鍊可以得道,不僅可以享受人間的幸福,而且可以返本還元,與道同體,肉體永生,白日飛天,長存仙界。
道教所信奉的神仙,上至三清、四御,下至城隍、灶君,風雨雷 電、山川社稷均有神靈。而道教最根本的教理教義,是 「道」和「德 」。「道」在道教中是唯一的理論基礎,是以「清靜為宗、虛無為體、柔弱為用」的一種「道」。這種「道」就是道教最根本的信仰。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類的生產方式以及生活的方式不斷地發展,各大宗教也都隨之興盛或者衰滅。而道教作為華夏大地上唯一一個土生土長的宗教,自然也受到了本土經濟文化的影響,同時,它又反哺著本土文化。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中國文化的根柢在道教」。
鳳凰衛視《問答神州》,以下為文字實錄:
解說:延續千年,應對現世挑戰
吳小莉:為什麼普通老百姓和「道」,好像有一些疏離感?
李光富:「道」在生活之中,看你是怎麼用,所以說老百姓他(覺得有)距離,其實是在「道」之中,他不知道。
解說:道骨仙風,緣何修隱深山
吳小莉:為什麼道家講究在山中靜修?
李光富:拋開一切,放下一切,順著大自然去過生活。
解說:內外兼修,完善道風道紀
李光富:從外表到內里,你有外表,你就有內里。
解說:《問答神州》之信仰力系列專訪,問答中國道教協會會長,李光富道長。
李光富:每人都有道,但往往身在道中不知道
一、歷史沿革
解說:在中國的五大宗教中,只有道教是產生於中國的,它形成於公元2世紀,至今已經有1800多年的歷史。道教奉老子為教祖,把《道德經》作為主要的經典,以「道」為最根本的信仰。每一種宗教從誕生伊始,都嘗試著對宇宙觀和人生的意義構建一套學說,為人們創建一種認識世界,並且認識自己的理論解說體系以及身體力行的人生行為的規範。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類的生產方式以及生活的方式不斷地發展,各大宗教也都隨之興盛或者衰滅。而道教作為華夏大地上唯一一個土生土長的宗教,自然也受到了本土經濟文化的影響,同時,它又反哺著本土文化。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中國文化的根柢在道教」。
前不久,我來到了武當山,就道教所面對的挑戰,以及未來發展等話題,與中國道教協會會長,李光富道長,進行了一次相約問答。
吳小莉:魯迅先生說過,道教是中國的根柢,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李光富:道教本身是本土,它是在(漢)武帝前是道家的,道家的思想,到了(漢)武帝後就成了,專門是「道」是「道」,「家」是「家」,「家」是治國安邦,禮義仁智信,以這個理解來治理這個國家,成了道教了以後呢,它專門研究與社會長生、健康,專門來研究星象這各種方面的學,來探討宇宙大觀,所以說「道」跟「家」是兩種意思,但是合起來就是在魯迅說的,道教繼承了道家的思想文化,內涵,保留了傳統文化遺產,所以說,唯獨的道教把傳統的文化繼承下來了。
吳小莉:道教的發展,分為幾個時期,有人這樣子歸納,在魏晉南北朝是發展時期,隋唐五代北宋是興盛時期,到了南宋金元是分化時期,明朝是走向世俗的時期,您是否認同這樣的一個發展?
李光富:這個說法是比較相當的還是準確的,因為是時代發展,是根據皇家來認同,就是說這都是根據自己的教門,適合哪一個王朝,看看與時俱進沒與時俱進,與時俱進了,你都跟的上這個社會的步伐,你要不與時俱進了都被皇家淘汰了,所以說那你就走下坡路了。
吳小莉:我們其實聽到過一個故事,日本它拿到了中國道教的道藏,發現裡面有很多的,中國的古老的一些文化和精髓,是非常實用的和有用的,就融入了他們的神道教,所以他們很重視道家和道教的一些內涵,當國際上都在研究甚至舉辦國際道教研究會的時候,或者研究大會的時候中國並沒有被邀請在內,所以有一些道家的,道教的有識之士就提請,應該要在中國,將道家和道學能夠更好地發揚起來,是不是有這樣的一個轉折的過程?
李光富:也是國外促進了中國的教門的一部分, 也有部分中國共產黨是開明了,你再不自己發展你自己的傳統文化,都會失去了自己的傳統文化,所以說把傳統文化開始研究、探討,開始才發展,開始才開放,可以說是從1979年以後才開始開放的。
李光富:在道教這個方面呢,起步得比較晚,比較弱,因為是傳統文化,包括孔道文化都受到很大的衝擊啊。
吳小莉:在文革時期都受到很大衝擊?
李光富:對。
吳小莉:尤其是道教傳承了這麼多中華古文化?
李光富:那時候是牛鬼蛇神啊,所以說呢都說是,該興盛的時候興,該停滯的時候那是停,這是時代的變遷嘛。
吳小莉:我們就聽過一位正一派的道長這樣說過,他說雖然中國的傳統文化的根基在於「道」,但是當今的社會,「道」可能需要翻譯,老百姓才能理解,為什麼普通老百姓和「道」,好像有一些疏離感?
李光富:道本身都是在生活之中,每個人都有道,你走路都是道,看你吃飯都有道,道是大點兒是宇宙,小點兒是人,都有道,他實際在道之中他不知道,以為這是我正常的生活。
李光富:寧勸十人還俗,道教不勸一人出家
解說: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大陸掀起的氣功與特異功能的熱潮,到近幾年網路流行的講述修真、修仙的玄幻小說,其背後的主要學說往往源自道教。在普通中國人的心中,道教的思想可以說是一種深層次的存在。
吳小莉:咱們一般信眾來朝拜的時候,他的拜法跟佛教的拜法是一樣的嗎?
李光富:不一樣,他都是抱拳。
吳小莉:抱拳。
李光富:抱拳。這是手抱陰陽太極八卦
李光富:手抱陰陽太極八卦,它這個八卦是,根據這個布局,他這個手有個八卦布局,然後以後抱到一起來以後,左手抱日月,右手擺乾坤。過去的儒家的(手勢)是這樣的,道家是這樣的,嗯,佛家的這樣的,雙手合十。
吳小莉: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的時候,它漢化得很快,其中就截取了很多道教的方式,很快得融入中國的民間,成為了一個本土教但是現在看起來,佛教的力量卻比傳統的中華文化的道教要更為興盛,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和變化?
李光富:道教呢,寧勸十人還俗,不勸一人出家,佛教呢,是你要不進來,老讓你進來,它本身它有一句話「阿彌陀佛」也很好念,是吧,但是道教來說是,你要順其自然,就說是你只要在家裡孝道,只要在社會上做好事兒,做善事,能修成性,能與出家的差不多, 所以說道教跟佛教不一樣,因為佛教它,你只要信佛,都行,都進來,都可以,道教首先就是說先決志,因為是道教的這個路呢,說是修道的路比較窄,你在社會上,你一丈寬的路,到了廟上來以後呢,一尺寬的路,所以這個路很窄,要求的條件非常高。
吳小莉:您剛剛提到了有幾個關鍵,道教本身是順其自然,另外它入門的門檻比較高,使得它顯的弱勢和比較式微,您對於這種現狀,您覺得有改變的必要嗎?
李光富:信眾這個方面我們也有我們的想法,但是願意出家的,當然是我們歡迎,但是必須得按照教規教義來做,來體驗道的生活,體驗道教的傳統文化的這些根,要了解這個方面我們是歡迎的。我們也在完善我們的規章,讓人們更了解道教是做什麼,幹什麼?以後起什麼作用,我們也在用社交軟體,用網路,在朝這個方面來運作。
吳小莉:為什麼道家講就在山中靜修?
李光富:拋開一切,放下一切,順著大自然去過生活。
李光富:道教追求的是現世,修來世是個空談
二、道教觀點
解說:道教,和世界上一切偉大的宗教一樣,之所以會出現,是要回答人們最重要的、最切身的關切,也就是人從哪裡來,最終要走到哪裡去,以及如何解釋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苦惱與災難。事實上,人類也正是為了回答這些問題,而創造了宗教。而道教,自其創立之始,就對人類自身生存的問題傾入了比其他宗教更大的精力,同時,這也成為了道教最大的特色。其中包括了,人如何不死,如何延長壽命,如何治病,如何生存,如何對待他人,如何對待自然等等,因此也形成了獨特的價值觀、人生觀、自然觀,和生死觀。
吳小莉:現在我們看到五大宗教,除了道教是本土宗教之外,其他都是外來的宗教,他們大部分都是修來世,但是道教修的是在世的幸福,可以告訴我們道教的生死觀嗎?
李光富:道教追求的是現世,現世你要修自身, 一是做善事、二是做好事、三是保證自己的健康長壽。因為道教就是說是,注重的是長生久視,那麼我們所以又說,探討人生觀,你說你死了以後到來世,來世你又不知道,有些知道,有些不知道啊,不知道你怎麼辦啊,不是糊裡糊塗了嘛,所以死了以後再做,那是個空談,擱道教說是空談。
吳小莉:這跟中西文化的不同有沒有關係?
李光富:有關係,你像比如佛教,它講究的是來世了,我今世做好事也好,不做好事也好,我那個時候上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在哪裡啊?實際上極樂世界在心裡啊,你想我(就算)修不成神仙,我也是今生健康了,不生病了,都是活神仙了,為什麼道教追求的是「我命在我不由天」,你今天修好了,健康了,活到一百歲,也可能活到兩百歲,所以在這個方面呢,都達到自己的追求了。
※道家「子午訣」,秘傳鎮驚、辟邪、制幻掐訣方法!
※道家金丹文化的未來在哪裡?
TAG: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