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耳鳴小問題 引發大毛病

耳鳴小問題 引發大毛病

在老年人人群中,耳鳴是極為普遍的現象,有時候內科病變如發高燒、貧血、藥物敏感、心臟問題、高血壓、多發性硬化症,甚至是膽固醇過高或低血糖症發作時,人們都會出現耳鳴,但這只是短暫性耳鳴。但如果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就須留意是不是耳鳴患者。長期耳鳴可能會導致患者情緒失常和罹患憂鬱症。

耳鳴是當我們身處寂靜的環境,卻一直聽到從耳內或腦內發出來的高頻雜音,但不包括脈跳動聲或血液流動發出的聲音。這些聲音可以類似敲木聲、水滴聲、滋滋聲或蟲叫聲等,都是聽覺神經發出來的一種電波,有些甚至被聽覺神經加了工,變成了恐怖的聲音。

耳鳴小問題  引發大毛病

什麼情況造成耳鳴

神經退化正常情況下,聽覺神經能夠自行調控聲波的發放。一旦聽覺神經退化,它無法自制地持續發出聲波(不曾停頓),就會形成耳鳴。這種現象多數發生在老年人的身上。

噪音環境 經常身處噪音環境的人也是耳鳴高危者。因為長期身處噪音環境,聽覺神經工作量比一般人多,導致耳蝸內的聽覺神經組織負荷過重,容易受損,提早退化。老年人和這類人也有高頻率失聰的問題,即無法聽到高分貝(即尖銳的聲音)的聲音。

聲音敏感患有聲音敏感症的人也是耳鳴的高危群組。約有40%的耳鳴患者同時出現聲音敏感症。普通人對日常生活一般的聲響不覺有礙,講話的聲音、吃東西的聲音、普通車輛行駛聲音或門聲等。但這些人卻覺得不勝其煩,感到很刺耳或很吵雜。

聽覺神經破裂 耳蝸在發炎或外傷下被破壞,導致聽覺神經線的外導體脫落或破裂,信息溢漏出來了,跟其他神經線發出來的信息交錯相撞而成的耳鳴。這種耳鳴只有病人本身聽得見,醫生即便用了儀器也偵查不到。

「加工」耳鳴是聽覺神經發放聲波之後,耳蝸幫聲波加工,讓聲音變得恐怖,患者接收了(即聽到了),就永遠儲存在腦袋裡,以致常常「聽到」這聲音的出現。比如,有些人聽到刮東西的聲音會很不舒服,不會像其他人事後即忘,反之無意識記著,之後每次一聽到這聲音就很難受,而且又難以自制不去「重溫」這些聲音,對自己構成困擾。至於加工的來源很難說定,不排除是心理因素。

耳鳴小問題  引發大毛病


怎樣檢測是否患了耳鳴

聽覺測驗 如果耳鳴均是自發性問題(聽覺神經的問題引發),醫生無法通過使用儀器聽見;反之,其他非自發性病因(如頸動脈病變、腦血管病變或內科病變)所致的耳鳴,則可被醫生偵查得到。一般通過問診和聽覺測驗,即能確定是否患上耳鳴。完整的耳鼻喉、心血管的臨床檢查是必須的,以便確定病人聽到的不是傳導性的聲音(即從其他部位傳來)。

純音聽力測試疑有耳鳴者必須接受聽力學家的純音聽力測試,分析是否有了聽力衰退的問題。方法是在隔音室內讓他掩蓋雙耳,找出造成耳鳴的適當音調。一般約15分貝左右的音調就會對患者造成干擾。這種方法也可以知道他是否患上聲音敏感症。

若確定是耳鳴,得找出它的類別,是間斷性或持續性發生,以及時脈動性抑或非脈動性。醫生也務必向病人了解耳鳴對他造成困擾的嚴重程度,比如是否打擾睡眠、影響情緒、無法集中精神,以便確定治療方案。如果確定是脈動性耳鳴,病因會較典型,多是患上血管病變,但還必須安排適當的造影檢查,以便準確診斷。

血液檢驗若還是找不到病因,可能是內科問題,就需要進行血液檢驗。病人可能患有貧血、甲狀腺問題(心跳率低,聽到聲音)、膽固醇過高、血糖低、膽固醇高(造成血管阻塞,血流不順而產生聲音)。

若患者有單側耳鳴,或不對稱的神經線聽力衰退,則可能是患上了聽神經腺瘤,患者需做進一步的檢查,如進行核磁共振等。

耳鳴小問題  引發大毛病


耳鳴患者的治療

自發性耳鳴的治療或需團隊的共同合作,包括聽力學家、耳鼻喉醫生、心理導師。

如果病人的耳鳴處於初發階段,可採用類固醇注射法,預後較理想。最新國際報告指出,如果在病發後的短期(2~3星期內)內注射,成功率可高達60%~70%。同時也要視乎退化的程度、年齡而定,退化較少且年輕者,預後較為理想。

若已過了病發初期,或年齡過大,或退化過多以致上述治療無法發揮作用,又或者病人拒絕上述治療法,那麼治療耳鳴的首要步驟是讓患者接受心理輔導。心理導師可向病人解釋病情,協助他解開心裡難題、排除負面思想(以為自己患不治之症);同時儘力說服患者對耳鳴的理解,讓他可以接受耳鳴。同時可採用聲音治療,即提高患者背後聲響以減低他對耳鳴的敏感。

根據病人的聽力程度,聲音治療共分為三種,一是聽力衰退者,必須驗配助聽器。可在改善聽力的同時,提升音背聲來抵消或減低耳鳴聲。二是聽力正常者,建議每天佩戴噪音製造器至少8小時,選擇幅度廣闊的低頻聲波,以掩蓋大部分耳鳴聲。一般情況下適用於睡眠時間,即在睡前放在耳朵旁邊播放。建議先讓一個耳朵聆聽直至痊癒,再讓另一邊耳朵傾聽。過往臨床經驗顯示,只要病人持續治療2~3個月,即可達到80%成功治癒率。三是嚴重耳鳴患者和弱聽患者,需要助聽器結合噪音製造器,雙管齊下治療。

(文/王淼 重慶市萬州區第一人民醫院)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醫學 的精彩文章:

吃飯時千萬別訓孩子,小心「訓」出胃病!
假性近視:亡羊補牢尤可為

TAG:家庭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