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邊是窮追不捨的敵兵,身邊是群逃之夭夭的兵將,他把唯一確定活著的兒子推下了馬車!
儒家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最根本原因就在於,人與人之間的愛有差別,正常情況下,如無道德約束,人都更愛子女而非父母--這也是所有種族得以綿延的秘密。
劉邦當然也不會例外。
但劉邦還是在最緊急最為難的時刻,痛下殺手,親自把唯一確定還活著的兒子推下了馬車,等於主動放棄了讓兒孫繼承王位的可能。
當時,劉邦在前邊跑,項羽的追兵在後邊追,劉邦擔心追兵追上自己,所以想要捨車保帥,很正常的思路。想必他當時環顧左右,看了一圈,只有自己的一雙兒女是可以「舍」掉的。
題主也說了,正常情況下,人都是護犢子的,劉邦也肯定捨不得自己的一雙兒女,但如果不舍掉魯元和孝惠,便極有可能被追兵追上,一旦追兵追上,別說一雙兒女的命,就連自己和身邊的將軍、士兵,都將沒命。
所以,如果要捨棄誰,也就只能劉邦做出犧牲,以壯士斷腕的勇氣,舍掉一雙兒女,讓自己落個連接班人都沒有的境地。
這裡有必要向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說劉邦捨棄孝惠與魯元後,便會落一個連接班人都沒有的境地。
按照司馬遷的記載,當時的劉邦,彭城大敗,沒有直接逃回根據地,而是逃回老家,意欲收載家人西去,但劉邦到家後,家人都逃亡了,只在路上找到了孝惠和魯元。
劉邦所生活的那個時代,不比現在。
現在是和平年月,通訊又發達,一旦失散,很容易找到,劉邦彭城大敗時,正是兵荒馬亂的時節,通訊也不發達,逃亡中的劉邦家人,很可能死於兵荒馬亂。
從劉邦和項羽傳記中的相關記載來看,劉邦應當也一直認為除了魯元孝惠以外,自己豐沛老家的親人,都死於戰火了。
直到項羽把劉邦的老爹綁上城頭,劉邦才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家人還都活著,這才有了後來的劉項息兵,項羽歸還劉邦的「父母妻子」,雙方劃鴻溝為界。
劉邦在戰敗之時,還往老家跑,還想帶上家人回根據地,而且當時的劉邦,已經過了知天命之年,土埋半截了,好不容易有了巴蜀、漢中、三秦,肯定得安排繼承人啊,不然這麼大的一個家業,扔給誰呢?
因此,我推斷,劉邦最想接的家人,很有可能是長子劉肥。
可惜,劉肥也跟呂雉等人被項羽所擒。至此,劉邦只得到魯元和孝惠二人而已,6歲的孝惠成為接班人,已是板上釘釘之事。
這種情況下,你讓劉邦「舍掉」孝惠,基本上等於讓劉邦放棄子孫接班的可能,可想而知,當時的劉邦,心裡該是多麼地煎熬。
就在如此煎熬之際,劉邦仍舊迅速地做出了最正確、最殘酷的選擇:舍掉孝惠。
如果舍掉孝惠後,大家成功脫險,接班人的事再想辦法,沒有兒子還有弟弟(劉邦四弟劉交隨軍),如果大家不能成功脫險,自己辛苦打下的漢家江山將分崩離析。
可能有人見到我如此說,會很不服氣,告訴我,劉邦除了劉肥和劉盈,還有劉如意。
雖然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劉如意是哪年生的,但司馬遷明確記載了,劉邦是在當上漢王以後才和劉如意母親在一起的!
劉邦是在進咸陽後四個月才受封漢王的,也就是說,劉邦和劉如意母親在一起的時間,再早也不會早過劉邦受封漢王,即漢元年二月。
漢王劉邦彭城大敗的時間是漢二年四月,此時距離劉邦受封漢王,僅僅十四個月,劉如意還未必出生呢!
就算是出生了,一個尚在襁褓中的嬰兒,又能有什麼用呢?
再說了,也沒人可以確定劉邦和戚夫人在一起的時間便是漢元年二月啊!
我們只知道,劉如意年齡比劉恆大,但我們不知道劉如意比劉恆大多少,我要是說,劉邦是從彭城戰敗後才跟劉如意母親在一起的,你也沒法反駁我啊,是不是?
不過,劉盈是幸運的。
雖然被劉邦踹下馬車,但既沒有被楚軍給追上,也沒有受傷,被劉邦帶到櫟陽後,就被立為了太子。
也算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吧?
※作為劍宗唯一倖存的大佬,風清揚為何既不帶劍宗後人重整河山,也不見劍宗後人?
TAG:遙望燕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