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腫瘤疾病知識點及考點整理三

腫瘤疾病知識點及考點整理三

繼續更新腫瘤疾病相關考點最後一部分,還有一些比如宮頸癌,子宮內膜癌一類的腫瘤疾病,會在後面的婦產科護理內容中更新,各位護生朋友千萬別錯過哦。

白血病病人的護理

1.急性白血病的四大症候群是(發熱,出血,貧血,白細胞浸潤不同部位的表現)

2.白血病的發病因素有(藥物因素,化學因素,放射電離輻射,病毒,遺傳因素)

3.急性白血病的病人易發生感染的原因是(成熟粒細胞減少)

4.急性白血病的首發癥狀是(貧血),主要原因是(正常紅細胞生成減少)

5.急性白血病發生高熱的主要原因是(感染),伴有(畏寒,出汗)

6.急性白血病發生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血小板減少),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表現為(皮膚瘀斑,瘀點,鼻出血,齒齦出血,口腔血腫,子宮出血,眼底出血可影響視力),(顱內出血)最為嚴重,常表現為(頭痛,嘔吐,瞳孔大小不等,癱瘓,甚至昏迷)

7.白血病細胞若浸潤肝脾可出現(肝脾輕至中度腫大,偶伴輕度壓痛),淋巴結可表現為(輕度腫大無壓痛),若浸潤骨骼和關節則(胸骨下端局部壓痛)為多見,若浸潤皮膚及粘膜可出現(瀰漫性斑丘疹,結節性紅斑,牙齦增生,腫脹)

8.中樞系統白血病是指(因化療藥物不易通過血-腦屏障,隱藏在中樞神經系統的白血病細胞不能被有效的殺傷),表現為(頭痛,嘔吐,頸強直,重者抽搐,昏迷,但不發熱,腦脊液壓力增高)

9.診斷白血病最重要的依據是(骨髓象),表現為(骨髓一般增生活躍或極度活躍,主要細胞為白血病原始細胞和幼稚細胞)

10.白血病病人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嚴重感染)

11.由於大量白血病細胞被破壞,可產生(尿酸腎結石),引起(腎小管阻塞),嚴重者可致(腎衰竭),表現為(少尿或無尿),故要求病人(多飲水),給予(別嘌醇)以(抑制尿酸合成)

12.誘導緩解是指(從化療開始至完全緩解),完全緩解標準是(白血病癥狀,體征消失,血象和骨髓象基本正常)

13.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首選的化療方案是(VP方案),即(長春新鹼+潑尼松),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一般常用(DA方案),即(阿糖胞苷+柔紅霉素)

14.鞏固強化治療的目的是(繼續消滅體內殘存白血病細胞,防止複發,延長緩解期,爭取治癒)

15.防治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常用藥物是(甲氨蝶呤)

16.某些化療藥物如(柔紅霉素,阿黴素)等多次注射可引起(靜脈炎),藥物滴注速度(要慢),在(靜注後生理鹽水沖洗靜脈)以(減輕刺激),若發生靜脈炎需(及時應用普魯卡因局部封閉,或冷敷),靜注時注意(血管輪換使用)

17.化療過程中要定期(查血象,骨髓象),以(便於觀察療效及骨髓受抑制情況)

18.某些化療藥物可引起(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胃腸道反應,化療期間病人飲食要(清淡,易消化,富有營養),必要時可用(止吐鎮靜劑)

19.化療藥物的主要不良反應

長春新鹼可引起末梢神經炎,手足麻木感,停葯後可逐漸消失,柔紅霉素,高三尖杉酯鹼類藥物可引起心肌及心臟傳導損害,用藥時要緩慢靜滴,注意聽心率,心律,複查心電圖,甲氨蝶呤可引起口腔粘膜潰瘍,可用0.5%普魯卡因含漱,減輕疼痛,便於進食和休息,亞葉酸鈣可對抗其毒性作用,可遵醫囑使用,環磷醯胺可引起脫髮及出血性膀胱炎所致血尿,囑病人多飲水,遵醫囑應用解毒劑美司鈉,有血尿必須停葯

20.預防中樞系統白血病可採用的方法是(鞘內注射甲氨蝶呤)

21.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期最突出的體征是(脾大)

22.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首選的化療藥物是(白消安)

骨肉瘤病人的護理

1.骨肉瘤的好發部位是(長管狀骨幹骺端),好發年齡為(10-20歲青少年)

2.最容易發生骨肉瘤轉移的器官是(肺)

3.骨肉瘤早期主要癥狀是(疼痛),特點為(起初為間斷性疼痛,漸轉為持續性劇烈疼痛,尤其以夜間為甚),骨端近關節處(可見腫塊,觸之硬度不一,有壓痛,局部皮溫高,靜脈怒張,可伴有病理性骨折)

4.骨肉瘤x線檢查可見骨質表現為(成骨性,溶骨性或混合性)破壞,病變多起於(干骺端),因腫瘤生長及骨膜反應可見(三角形狀新骨),稱(codman三角),或(垂直呈放射樣排列),稱(日光射線現象)

5.骨肉瘤採用(綜合治療),術前(大劑量化療),後行(根治性瘤段切除,滅活再植或置入假體的保肢手術)

6.骨肉瘤化療期間的病人注意(改善營養狀況),攝入(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食物

7.骨肉瘤行化療一般經(靜脈給葯),藥物劑量(嚴格根據體重進行計算),應(現用現配),以防(藥效降低),化療藥物對血管刺激性較大,注意(保護血管,防止葯業外滲),一旦外滲,立即(停止靜脈滴注),局部用(50%硫酸鎂濕敷),以免(皮下組織壞死)

8.骨肉瘤行化療期間應注意(定期複查血常規),化療藥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胃腸道反應),可(在化療前半小時給予止吐藥物)

9.骨肉瘤術後(24-48小時)應抬高患肢,預防(腫脹)

乳腺癌病人的護理

1.乳腺癌早期的臨床表現是(患側無痛性,單發性腫塊),常發生在(乳房外上象限),特點為(腫塊質硬,表面不光滑,邊緣不整齊,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

2.若癌腫侵犯連接腺體與皮膚的cooper韌帶,使之收縮,可導致(皮膚表面凹陷)呈(酒窩征),若癌腫侵犯近乳頭的大血管,則可使(乳頭偏移,抬高或凹陷),造成(兩側乳頭位置不對稱),若癌腫繼續增大,與皮膚廣泛粘連,當(皮下或皮內淋巴管被癌細胞堵塞時),可出現(皮膚淋巴水腫),在毛囊處形成許多點狀凹陷,使皮膚呈(橘皮樣)改變

3.乳腺癌淋巴轉移多見於(同側腋窩),特點為(質硬,不易推動)

4.乳腺癌的治療原則是(手術治療為主)

5.乳腺癌術後待血壓平穩後取(半卧位)

6.乳腺癌術後若出現(胸悶,呼吸窘迫),應判斷(是否術中傷及胸膜而發生了氣胸)

7.乳腺癌術後為預防患側手臂水腫應做到(術後患側上肢用軟枕墊高,並行上肢遠心端按摩,以促進靜脈及淋巴迴流,忌在術側手臂測血壓,注射或抽血,以免加重循環障礙)

8.乳腺癌術後傷口的護理應(保持引流通暢),皮瓣下引流管持續(負壓吸引),以(利於創面滲液流出和皮瓣建立新的血液循環),更換敷料時若發現(皮瓣下積液),應(在無菌操作下穿刺抽液,然後再加壓包紮),注意(防止皮瓣移動),術後傷口(覆蓋多層敷料並用繃帶包紮),使之(與胸壁緊密貼合),包紮鬆緊度要(適當),過緊會(影響血液循環),若出現(患側上肢動脈搏動摸不清,肢端發紺,皮溫降低),提示(腋部血管受壓),應(調整繃帶鬆緊度)

9.乳腺癌術後為減少瘢痕牽拉,恢復術側上肢功能應行(功能鍛煉),鍛煉的方法是(術後24小時內患側肩部制動,病人可作伸指,握拳,屈腕活動,術後1-3天行上肢肌肉等長收縮,開始肘關節伸屈活動,術後4天病人開始作肩關節小範圍活動)

10.乳腺癌術後(5年內)應避免妊娠,以免(複發)

OK,腫瘤疾病相關考點更新完畢,接下來更新什麼呢?護基、婦產科、神經系統、內分泌?你想看什麼內容呢?留個言啊。。

一次看不完可以先收藏,有任何不懂的問題或者建議都可以留言給我們,我們會為你奉上專業的解答。如果這些考點對備考有幫助的話,別忘了轉發給你的朋友和同學。

? end ?

編輯 | 美小護

圖 |網路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只給你最想看的

關注護士家園網

了解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腫瘤 的精彩文章:

含淚送患腫瘤的愛狗安樂死,狗都患腫瘤了,我們卻還在做這些事
2018生酮飲食亟待解決的問題(一)腫瘤治療前途漫漫

TAG:腫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