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起書本,放下你的破手機
在我看來,堅持閱讀是唯一可以讓人自內而外產生一種高貴氣質的方法。我最欣賞的一句話是:「要麼去旅行,要麼去讀書,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二十年前的農村,物質條件極為貧乏,在我生活的小山村很難見到什麼真正意義上的書籍,同學之間相互借閱的幾本連環畫,常常被我們被我們奉若珍寶,而就是這些連環畫讓我對閱讀產生了濃厚興趣。直到後來我考上了鎮上的初中,才真正在學校的圖書館見識到了一些像樣的書籍,我像一條魚一樣,每天遨遊在書的海洋里,那段時間,我讀的最多的就是金庸、古龍等人的武俠小說。就在不知不覺當中,我因為閱讀開始愛上了寫作,並一直堅持寫作到現在。
回想起來,真正意義上的閱讀,絕對不應該是功利性的。比方講,我明年要考什麼證了,就開始拚命看書,我認為這只是一種應付,很難在閱讀中體會到快樂。閱讀並不是一件需要向別人炫耀的事情,比方講我愛看書,你愛喝酒,他愛打牌,並不見得我比別人高雅多少,我們感受到的快樂是一樣的,但顯而易見的是,閱讀帶給人的快樂是由內而外的,這種快樂更持久,甚至能伴隨人的一生。
我說這些,並不見得我每年一定就讀了多少本書,坦率的講,我已經好幾年沒有靜下心來,安安靜靜讀一本書了,好多新書買回來,就束之高閣。我之所以每年還能寫出那麼幾個「小方塊」,我想這其實得益於我對生活的感悟,對於身邊很多像我一樣底層人物的關懷,對於鄉土文學的熱愛。但是沒有大量的閱讀來為寫作進行積累,我想這樣的寫作是危險的,也是沒有生命力的。今天,當我決定重新撿起書本,認真開始閱讀時,我想最大的動力來源於我的孩子,我希望通過我的閱讀來給他樹立一個榜樣,營造一種閱讀的氛圍。
試問,在今天這樣好的一個時代,為什麼很少有人能夠安安靜靜捧一本書來看?我想關鍵在於那些碎片化的信息每天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我們時刻都處於一種躁動與不安當中。很難說我們沒有閱讀,相反我們每天都在網上進行這大量閱讀,我把這些閱讀稱為碎片化的閱讀,而這樣的閱讀時毫無意義的,只是我們為了消遣,為了取樂,為了刺激的一種生活方式。捫心自問,我們有多久沒有聞一聞書墨的香味了,一個不看書的民族,其實是非常可怕的。可怕之處在於我們的文化自覺,我們的審美情趣,我們的三觀塑造等正在被網路引入歧途或是消滅殆盡。
為什麼我們要在今天如此重視閱讀,特別是加強對下一代閱讀習慣的養成?答案是長期的不閱讀,正在塑造著更多的機器人,他們能力超強,但他們缺乏感情,沒有溫度,對待生命的態度是冷漠的,對待人與自然缺乏起碼的敬畏。我想閱讀最起碼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功能:
一是培養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書籍是前人或者優秀的人留給我們寶貴的精神食糧,我們通過閱讀就可以直接和這些聖人先賢對話交流,在這樣的交流當中,我們的情感,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觀念自然會被他們所指引,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視野自然會更加開闊。
二是通過閱讀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建立一個強大內心世界,培養一種對待外界自我調節與適應能力。人活在世上,為什麼有的人會感覺無所適從,會感覺到糾結,不安,惶恐,我想這源自於他沒有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觀,別人太容易干擾到他的生活。我讀南懷瑾先生講《論語》,他在裡面說到,教育的目的就是教會我們洒掃、應對和進退,對於今人,這些都是很深的學問,特別是應對和進退,就很好的給我們講了如何應對自我內心,如何待人接物,如何應對自然界,也只有通過閱讀,我們才能不斷豐富內心,不斷完善自我,最終做到知行合一。
三是通過閱讀我們可以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在傳統文學當中感受到中國歷史文化的沉澱,增強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閱讀,我們到底該讓孩子們讀什麼,我當然沒有資格去建議,但是我想對於我的孩子當然首先是要讀經典的,特別是啟蒙教育,《弟子規》、《三字經》、《論語》等傳統國學必是不可少的。興趣是一點點培養的,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我想正是父母能給予孩子一生的禮物,將讓他終身受益。
後記:按照兒子所在幼兒園的老師要求,讓每一位學生家長寫一篇關於閱讀的心得體會,於是我寫了這些。我常常在想,我們的孩子那麼小,他們就像一張白紙一樣來到這個世界,我們到底要教給他什麼?讓他們成為什麼樣的人?想來想去,我想閱讀是他們必須要學會的,學會了閱讀,他們至少不會感覺到孤單寂寞,我希望我的孩子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就是這樣簡單。願閱讀給你所有想要的。
TAG:平淡小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