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4年不留家庭作業是素質教育生動實踐

34年不留家庭作業是素質教育生動實踐

不留作業和提高成績是否矛盾?瀋陽鐵路第五小學用34年實踐給出了近乎完美的答案。當眾多家長奔跑在課外輔導班、為陪孩子寫作業而焦慮時,這所小學三任校長堅持34年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實施愉快教育改革試驗,學生在興趣引領下高效融入學習,在愉快教育理念下減負提質。(3月13日《半月談》)

當不少家長還在為學校留的家庭作業太少,還在極力為孩子報各種補習班時,瀋陽鐵路第五小學34年不留家庭作業但收效頗豐的實踐,趟出了素質教育的一條嶄新之路,值得各界學習。

與減少家庭作業有關的新聞可以數不勝數。有地方推出晚上10點學生可以在家長同意下不寫作業;有地方推出教學禮包,不少學生選擇可免寫一天作業;有地方推出三月份不留家庭作業……這些減負的消息,往往讓學生們興奮不已,但作為家長卻憂心不已,給孩子報各類補習班的新聞不絕於耳,與減負的新聞形成鮮明對比。

不管是34年不留作業,還是題海戰術、補習班爆棚,或許都是為了孩子們能夠有素養,在激烈競爭中能夠勝出。然而,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靠不斷累加家庭作業,靠題海戰術來提高學習效率,並不是一個正確的路徑。給學生減負,正成為有識之士的共識。

34年不留家庭作業,並非是對學生放之任之,也不是推卸學校、老師的責任。相反,「教師把大量精力用在備課、教學交流上,保障教學的高品質。」同時,也在拓展學生各方面愛好學習與實踐中,增加了學習的廣度,拓展了維度,提升了學生在課後「個性化學習」的興趣度,這種教學方法,無疑得到了學生有力回應,教學相長就有了可能。

34年不留家庭作業,與當下學校作業過多問題,與公眾呼籲的給學生減負,形成了鮮明對比,恰恰給出了一個可以參考和對標的對象,探索該怎樣提升學生學習和拓展能力的渠道。

家庭作業過多問題,難免與傳統教學理念分不開,放大到整個社會的學生評價機制和升學機制來看,家庭作業似乎承載著過多考評功能。在整體教育理念和環境尚未有效轉變的情況下,34年不留家庭作業,只能是一個學校的個案化實踐。雖然只是一個學校的實踐,但卻可以為教學改革提供一個有益方案。

留作業也好,不留作業也好,目的都是為了學生能夠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個人能力。關鍵是看,哪一種方法的「投入產出比」會更大,學生更容易接受,更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於教育教學的全面提升。緊緊圍繞這一點,瀋陽鐵路第五小學34年不留家庭作業,不僅惠及了這所學校的學生,更能惠及教育改革本身,給未來的學生們一個寬鬆、健康、高效、個性化十足又充滿競爭活力的學習預期。

文/張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Do都城」推出親子元宵節
《聲臨其境》朱亞文翟天臨組團撒嬌引尖叫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