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保持本心、無畏流言,後巔峰時期的《歌手》2018固守文化自信

保持本心、無畏流言,後巔峰時期的《歌手》2018固守文化自信

文|甄真

無論是「我是歌手」亦或是「歌手」,這個品牌有著一種天生的驕傲感,它保持本心、無畏流言,它代表著業界的一種高度,而並非以取悅大眾為主要目的。呂煥斌說,「你能分辨《歌手》這個節目到底是綜藝,還是文藝?它的層次相當高,一點都不低俗。」

「你是無意穿堂風,偏偏孤倨引山洪;我本垂眉擺渡翁,偏偏沉迷獨愛儂。」

上周五晚,《歌手》2018進入到第八期,迎來了本季最後一位踢館歌手霍尊,溫婉的翩翩少年、遊刃有餘的高低音轉換、融合獨特的戲腔讓他驚艷亮相。

然而即使本場受到眾多好評,霍尊首次表現僅排至第五,因為本場的歌手們都放大招了:汪峰的說唱首秀、騰格爾厚重而凄美的歌聲、華晨宇向音樂人致敬,他們的表演高於無數觀眾的期待值。

《歌手》2018再次衝上了一個小高峰,其不僅拿下了高數據,更是獲得了不少專業人士的支持。截至目前,#歌手#的新浪微博話題閱讀量突破100億,討論量2000萬,而霍尊發布的演唱短視頻微博下,上海音樂學院講師田汨、上海歌舞團首席朱潔靜、蘇州崑劇院演員朱瓔媛等人紛紛點贊。

後巔峰時期的《歌手》2018,日子並不好過

《歌手》這個節目牢牢守著音樂綜藝「龍頭老大」之位實屬不易,節目做久了觀眾的要求便更高了,自己養成了高審美群體最終卻「反噬」到自身。實際上,在每季節目開啟之前,都要接受內外的多重矛盾以及來自不同受眾的質疑。

隨著音樂類節目熱度的逐年下降,知名歌手資源過度開發、原本空白的單類音樂市場也被深耕,重複的面孔、熟悉的歌曲、大同小異的節目模式都成了擺在節目組面前的難題,更何況在音樂和節目雙方面都在追求高品質的《歌手》。

總導演洪濤在《我是歌手》第一季開播時就曾說過,這檔節目能辦五季就已經成功了。而到今年的第六季,《歌手》2018儼然已經「超期服役」了,所以也就有了洪濤現場哽咽的場景。或許是源自於對整個品牌後續力的憂慮,而憂慮也成了現實,觀眾的期待值越高失望也越大,翻看豆瓣評論,許多網友紛紛提出了質疑。

如本季因為歐美系歌手Jessie J的加入,第一次讓節目局勢有了一點微妙的改變。除了曲庫的多元化,最根本的在於Jessie J在舞台上遊刃有餘的自信與態度,似乎給了緊張的華語樂壇當頭一棒,前者是表演的心態,後者是比賽的心態,兩者相比,在整體的氣氛上有了截然不同的差異。

「結石姐」秒殺的評論不絕於耳,特別是其前兩期的連冠以及張天、KZ等歌手的加入讓歐美唱法一家獨大。國內歌手們不斷被唱衰,但他們一直試圖在歌曲中增添中華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在第八期的節目中,騰格爾所演唱的《懷念戰友》就用到了多種如二胡、塤這樣的中國傳統樂器,而霍尊更是加入了傳統的戲曲唱法……

譚安定

以節目為介質,盡己所能傳播國粹經典是《歌手》作為一個國際化舞台的意義所在。如同霍尊所說:「通過戲曲讓我學到了我們文化中、民族中獨具魅力的,能傲立於世界頂點的瑰寶,我們也有能讓別人肅然起敬的東西。」其實正是觀眾在這方面的質疑,印證出國人缺少充分的文化自信,在海外歌手進入華語市場的情況下,以《歌手》為代表的平台、媒體更有責任向世界證明中國的文化自信。

而單純地從節目來看,《歌手》的模式以及賽制到中後期已經進入了倦怠期,根據《2017騰訊娛樂白皮書》數據顯示,2016年音樂類綜藝節目有19檔,2017年則增加至21檔,而音樂節目今年並沒有降溫,新元素、多玩法、細分類型都是解題之道,但《歌手》還能如何變呢?

對於節目的創新,湖南廣播電視台黨委書記、台長呂煥斌在兩會期間接受採訪時表示難度很大,「有高原、沒高峰是目前的普遍情況。但只要我們的觀念不是求一夜暴富,只要我們能夠兢兢業業去鑽、去追求,總是能接近目標的。觀眾的期待很高,我們自己也要把壓力化作動力。」

當我們在看《歌手》的時候,我們到底在看什麼

儘管充斥著這麼多質疑聲、花邊消息滿天飛時,但節目播出時反而更能感受到節目的品質、歌手的追求,這些精神是《歌手》的魂,於此時顯得更為彌足珍貴。

其實無論是「我是歌手」亦或是「歌手」,這個品牌有著一種天生的驕傲感,它固守本心、無畏流言,它代表著業界的一種高度,而並非以取悅大眾為主要目的。呂煥斌說,「你能分辨《歌手》這個節目到底是綜藝,還是文藝?它的層次相當高,一點都不低俗。」

宏觀地來看,《歌手》已經不能用綜藝節目來定義,它是表達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文化自信。而細看到每一季、每一期節目《歌手》都在借用歌手的話語以及選曲來傳達一些價值觀。聽歌是淺層次的需求,而觀眾的精神需求亟待娛樂化的方式來滿足。

第八期節目的開篇便直白地討論到了「特例獨行還是迎合受眾」這樣兩難的問題,實際上這已經老生常談,但在這個冒險家的樂園裡,李泉「激進」地批判了華語音樂:「整個華語市場的音樂類別相對來講比較單一,香港音樂曾一度引領時代潮流,但香港音樂到90年代後期的時候,有個性的藝人的風格越來越萎縮了,怎麼會有一百首歌都寫同一種心情?」

在他看來,上了《歌手》的舞台就有責任讓大家了解到音樂的多種可能性,即使是不被市場認可的高級音樂,但還是選擇自己更想唱的歌。

霍尊也是一樣,首場表演沒有選擇大眾熟知的《卷珠簾》,「你們都知道了我幹嘛要唱?即使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不是那麼流行和討巧,但我想把我喜歡的東西、我特別想唱的才選這樣的歌。」

除此之外,第四期華晨宇的首秀也傳達了一個新新人類的音樂理念:「我剛進入這行的時候沒有觀眾,我是自己在家裡彈琴唱歌,堅持了十幾年,所以當我站上舞台的時候觀眾不用思考我在表達什麼,只用去聽自己的畫面就好了,情感共鳴因人而異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觀眾對於有一定地位、來參加演唱競技的Jessie J也有很多疑問,而結石姐非常豁達,「為什麼不?來吧,我真實的想法是沒有什麼我做不到的。我今年就要滿三十歲了,來參加《歌手》會是一段特別的經歷,機會可能只有一次,現在我只想好好享受。」

這幾段採訪內容,可以感受到歌手內心的強大,感受到沒法量化的歌曲、人生所蘊含的態度。《歌手》播出的每一分鐘其實都有想要傳達的內容,歌曲傳達的正能量、歌手對舞台和夢想的追求、國粹經典與中華文化自信等等。節目創作雖是來源於生活,但更高於生活。

音樂沒有規則,但《歌手》的舞台規則得適時而變

說了這麼多《歌手》2018的內在,但其實本期最大的關注點在於Jessie J退賽,自錄製當天傳出消息時,關於退賽的消息和猜測一度霸佔新浪微博的熱搜,但Jessie J只是因為身體原因需要飛回倫敦進行治療,本周的節目中,她也將回歸併帶來《我心永恆》。

音樂行業沒有規則就是最大的規則,多個國別的歌手能以音樂互相交流,也有前幾季的時候,李榮浩前來踢館卻沒能成功,但他唱的歌一夜爆紅,轉眼從默默無名的音樂人轉身成熱門歌曲的創作者,這說明抱著實在音樂內在的人不怕輸。但這個舞台是一個有規則的舞台,賽制也總是被津津樂道的一點。

由於Jessie J臨時退賽,《歌手》2018做了新的賽制調整:第三輪第一場的競演成績清零,綜合本場及下場成績來決定歌手去留,也就是本周播出的節目將淘汰兩位歌手。雖然是突髮狀況,但節目組還是做出了最佳的選擇,但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從第一季《我是歌手》開始,齊秦赴美探母、羅琦懷孕、張靚穎需處理歐美工作以及孫楠總決賽突發性地發言等等,節目組經歷了不少難處,但也發揮出了找補位歌手或者是更改賽制的急智。想來這個集聚了力量的團體,充滿了智慧的節目,在到達了高峰、也經歷了高原後,會獲得永不衰竭的生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同相 的精彩文章:

「9000歲」時代那些演員終靠綜藝翻紅,是順應潮流還是無奈妥協?
即將赴美上市的B站,開主題便利店是不務正業嗎?

TAG:同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