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元標準38年未變,稿酬所得稅起征點或調整
來源:傳媒獨家原創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現在一些作家放棄了嚴肅文學,而熱衷於追逐網路熱點,寫電視劇本,就是為了解決經濟上的窘迫。」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文匯報社特聘首席編輯潘向黎在上海代表團分組審議會上就作家的稿費與徵稅問題,建議對稿費徵稅制度進行改革,對稿費進行免稅。
潘向黎代表說,在紛紛減稅免稅的情況下,唯獨作家不但沒有免稅,而且稅的起征點38年不變。
稿酬或納入個稅起征點
1980年版的《個人所得稅法》規定了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等6項所得,應繳個人所得稅;針對稿費徵稅,國家相關部門在《關於對稿費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複》中明確指出,對個人從事著譯書籍、書畫的稿酬所得的徵稅,參照勞務報酬所得執行。其起征點和工薪所得、勞務報酬所得一樣,都是800元,這樣的起征點與當時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38年過去了,目前全國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是3500元,但作家稿酬的所得稅起征點仍沿用1980年制定的800元的標準。此外,稿酬所得還面臨稅率過高的問題。
從目前我國稅法對稿酬的徵稅方式看,稿酬所得以每次出版、發表取得的收入為一次收入。每次稿酬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800元後進行徵稅;4000元以上的減除20%後的餘額進行徵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為了鼓勵創作,我國稅法對稿酬所得應納稅額給予了減征30%的優惠,因此實際稅率相當於14%。
正如潘向黎代表所說,現行的徵稅制度進一步縮減了本就不高的稿酬標準。不過,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表示,2018年我國將改革個人所得稅制度,其中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等勞動性所得將作為綜合所得合併起來,然後再確定一個基本減負費用,即所謂「起征點」,改革後,這些綜合性徵稅的因素會按年匯總進行綜合徵稅。
記者每月能拿多少稿費?
潘向黎代表在兩會上呼籲對「稿費」免稅經各大媒體報道後也引發媒體人關切,其實,關於作家的稿酬標準和稅負高低一直在被輿論關注,不僅作家如此,記者稿費與納稅問題也經常被拿出來討論。
比如寫稿子的收入,為什麼不是按「稿酬所得」而是按「工資薪金」納稅? 對於在報刊、雜誌上發表作品取得稿酬所得的個人所得稅,國家稅務總局曾對北京市地方稅務局作出批複,確定對不同人員採取不同的徵收方式:
其一:任職、受雇於報刊、雜誌等單位的記者、編輯等專業人員,也就是 「專職記者」,因在本單位報刊、雜誌上發表作品取得的所得,屬於因任職、受雇而取得的所得,應與其當月工資收入合併,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
其二:除上述專業人員以外,其他人員在本單位的報刊、雜誌上發表作品取得的所得,應按 「稿酬所得」 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
一般而言,媒體專職記者大多有工作量指標,每月需完成一定字數文章才能取得相應工資,單位對於指標內工作量文章不再向專職記者另付稿費,只有對超過工作量指標之外的作品才支付稿費。
關於記者稿酬每月能拿多少, 美通社發布的《2016中國記者職業生存狀態與工作習慣》顯示,排除5.6%不方便透露收入信息的受訪樣本,超過8成(80.6%)的中國職業記者月薪收入低於10000元,其中3成(32.2%)的記者月收入低於5000元。
在美通社發布的《2017中國媒體內容生產者職業發展狀態與工作習慣調查報告》中顯示,記者薪酬和工作滿意度相比2016年並沒有明顯提升,2萬元依然是月收入天花板。
從「千字百元」到「千字千元」
一般而言,記者群體主要收入來源於稿費。長期以來,每千字80至100元成為新聞出版行業稿酬默認標準,國家版權局在2014年發布的《使用文字作品支付報酬辦法》將此標準提升為每千字80至300元。
不過,近年來,隨著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全媒體平台發布,內容創作多元化,原創優質內容日益稀缺,各大報刊雜誌為了爭取優秀作者、優秀文章相繼提升稿費標準。
比如《人民文學》優秀稿件每千字800元,其他稿件平均在每千字500元左右;《長江文藝》在2015年已經將稿酬最高標準提升至千字千元;新京報的評論稿,千字在200至500元之間;經濟觀察報稿酬標題千字千元。此外,《上海文學》《解放軍文藝》《湖南文學》《青年作家》《當代》等文學期刊也提高了稿酬。
稿酬的上漲對於作者而言更能激發優秀作品的誕生,但是稿費中還得扣除一部分個人所得稅。按照目前規定,所有稿費只要超過800元,就得繳納14%的個人所得稅。起征點過低、稅率過高,對於文字創作者而言負擔較重,正如潘向黎代表所說,這幾年作家們的稿費是上升了,但幸福感卻沒有提升。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稅收」的問題,現行的徵稅制度進一步縮減了本就不高的稿酬標準。
本文來自傳媒獨家,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外媒:中國無人駕駛或超美,因更放心交出自身數據
※競爭升級、比拼模式、洗牌期將至,猩便利「有準備」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