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東方快車謀殺案》,正義該如何救贖?

《東方快車謀殺案》,正義該如何救贖?

《東方快車謀殺案》是由英國推理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創作的小說。

該故事在1974年2001年被先後搬上熒幕

2017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又是一次新的演繹。

光看演員陣容就讓人驚艷!

你可以想像一代巨匠肯尼思·布拉納、傑克船長約翰尼·德普、妖女佩內洛普·克魯茲、偉大的朱迪·丹奇、美麗的米歇爾·菲佛……

居然都呆在這列火車上,共飈演技,風馳電掣向我們衝來……

好了,話不多說,讓我們檢票上車吧!!!

赫爾克里.波洛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筆下名探之一,比利時高傲的光頭大叔。

在為敘利亞為法國軍隊偵破一起內部案件後,輾轉搭上了豪華的歐亞洲際列車——東方快車

車上有位大富翁叫雷切特,做的是買賣古董,走私藝術品的生意。

他的髮際線有些高,微笑的嘴露出一排雪白的假牙,那對眼睛小而深陷,顯得陰險狡詐。

一天,他無意中收到了恐嚇信,有人在威脅他

焦慮的富翁想到了偵探,他想要出錢僱傭偵探來保他周全,可是卻遭到了偵探的拒絕

當晚,列車脫軌。

由於遭遇到暴風雪,被積雪困在溫科夫齊和布洛德之間動彈不得。

而此時,列車上就發生了驚天命案,富翁雷切特被殺死了。

兇手的犯案的手法十分殘忍

但同時也不合邏輯——遺體上共有十二道傷口,

可是每一道的深淺、位置都不一樣,有的傷口很深,甚至穿過了堅硬的骨骼與韌帶,

有的傷口卻幾乎沒有造成損傷,彷彿是亂刺的一般。

因此偵探成為了找出真兇唯一的希望!

這是一個封閉式的車廂,首先就排除了外人犯案的可能性。

他說兇手就在我們身邊,在這輛列車上,就現在。

隨即,偵探喚來了麥奎因先生,他是富翁雷切特的秘書,比任何人都要了解他。

但沒想到的是,雷切特對所有人都諱莫如深,連自己的秘書也不例外。

不過麥奎因還是提供了重要的證物,就是那幾封恐嚇信

偵探又重新回到死者房間檢查了屍體,並在死者房裡找到很多兇手留下的線索。

巴比妥殘留的紙杯,

一個鐘錶,

一條女士手帕,

一張燒焦的字條......

通過鑒別和還原燒焦字條的內容,偵探知道了!

死者不叫雷切特,他真正的名字叫卡薩蒂

他是震驚世界——阿姆斯特朗慘案的兇手。

兩年之前,阿姆斯特朗夫婦醒來後發現獨生女小黛西在睡夢中遭人綁架。

走投無路的阿姆斯特朗夫婦支付了贖金,

但不久後,人們還是找到了黛西的屍體,

兇手就是雷切特,也就是卡薩蒂。

身懷六甲的阿姆斯特朗太太受到刺激,

同未出世的孩子一道駕鶴西去,

阿姆斯特朗本人則於不久之後自殺身亡

哈伯德夫人叫來了偵探,她覺得兇手曾經潛入過自己的房間,

她今早在床上發現了一枚紐扣,正是列車員制服上的紐扣。

這是個強有力的證據。

偵探依次傳喚了男僕馬斯特曼,傳教士小姐姐,工程學教授,還有馬圭茲先生,還有德貝汗小姐,德拉戈米羅夫公主和施密特小姐,阿巴斯諾醫生,安德烈伯爵夫婦。

原來阿姆斯特朗慘案里死去的小黛西正是公主的教女

而施密特小姐指出列車上有另一名身材矮小的列車員。

偵探斷言這名神秘的列車員制服上肯定少了一枚紐扣!

他搜查所有人的行李,卻在自己的行李箱中發現了兇手用過的紅色袍子

兇手在嘲笑他!!!

偵探逮住想要逃跑的麥奎因,

從麥奎因的口中得知,麥奎因的父親是阿姆斯特朗案的公訴人,

卻因為找不到嫌疑犯,被迫將矛頭指向小黛西·阿姆斯特朗的女傭蘇珊,

她沒有有力的不在場證明,不堪壓力,選擇了自殺

女傭是無辜的,後來有證據顯示,兇手是卡薩蒂

與此同時,哈伯德夫人遭人背後插刀

這給偵探增加了壓力,破案要儘快。

否則,將有更多的人傷亡。

面對錯綜複雜,又毫無聯繫的證據

混亂的賬目,沒有破綻的不在場證明,

一直圍繞的阿姆斯特朗慘案

令人費解的是究竟有多少人因此受到傷害?

偵探陷入了迷惘,他現在就像個孩子一樣,一切都想不明白。

偵探再次找到德貝汗小姐談話,

他指出德貝漢小姐就是阿姆斯特朗的家庭教師

出於愛護小黛西的緣故,才殺死了卡薩蒂,策划了這起謀殺案。

但是醫生出現,袒護瑪麗,並承擔罪責,說自己才是真兇。

挨了一槍的偵探一下子全明白了。

這起案子可以有兩種結論:

第一種,雷切特有一個仇家,一個兇殘的黑手黨,趁醫生他們下車時,在溫科夫齊偷溜上了車,拿著制服和鑰匙,捅死了雷切特,再從哈伯德夫人的車窗逃脫。

第二種,一起命案造成了一個生命的逝去,當雷切特殺死了黛西的時候,十幾條生命隨之破碎,扭曲,終結,他們要求正義,儘管那麼多受傷的靈魂,還得找出在他們之中,誰是兇手?是誰拿起了刀子?

答案就是...僅憑一人之力是無法做到的,兩個人也不行,唯一的可能就是所有人都參與了

在座的12個人!!!所有人都在死者的胸口上捅了一刀!!!

車廂內的12個乘客組成了以人性而非法律為準則的陪審團,

宣判了卡塞蒂的死刑,而偵探最後選擇了成全。

善惡終有報」,這樣的結局看似十分美好,符合人們心中對正義的期待,

可這樣一種「實質正義」真的能代替「法律程序正義」嗎???

我想,這也是本書作者留給觀眾思考的一個問題。

是否越過法律的界限,

正義就更酣暢淋漓,大快人心呢???

原創丨薦影丨薦劇丨娛樂丨吐槽丨視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可可影屋 的精彩文章:

TAG:可可影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