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唐朝名將,身體被掏空,躺在床上指揮,改變唐朝國運
原標題:此人是唐朝名將,身體被掏空,躺在床上指揮,改變唐朝國運
唐朝安史之亂中最具有轉折性意義的一戰是靈寶之戰。
由於經過了非常充分的準備,安祿山的叛軍勢如破竹,很快攻克了唐朝的東都洛陽。
唐玄宗李隆基為了對付叛軍,決定起用卧病在家的哥舒翰。
哥舒翰因為酒色過渡,身體非常虛弱,只能躺在床上,不能起身,所以他堅決拒絕唐玄宗的要求。
但唐玄宗不批准,他任命哥舒翰為天下兵馬副元帥,率兵八萬,討伐叛軍。同時,命田良丘、蕭昕、火拔歸仁等率領本部兵馬跟隨,連同高仙芝舊部,總兵力號稱二十萬,全部交由哥舒翰指揮。
哥舒翰沒有辦法,只能上任。
替換高清大圖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有「兩京」或「兩都」的說法,「西京」為長安,「東京」為洛陽。唐朝的都城是長安,洛陽就是都城在東方的第一道屏障。
所以,當洛陽被叛軍攻克的時候,對於唐朝朝廷來說是很受打擊的。不過,長安還有最後一道防線,那就是天險——潼關。
潼關可以說是長安的門戶。
哥舒翰的眼光非常精準,他把大軍進駐到潼關。
他相信:只要守住潼關,皇上就能穩坐龍床,朝廷就穩如泰山。
哥舒翰的設想很完美,但他似乎從一開始就註定要失敗。中國歷史上從來還沒有一個躺著指揮大軍的統帥吧?
由於哥舒翰的病情原因,唐軍衍生出了一連串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軍務誰來處理?哥舒翰決定交給田良丘,但田良丘卻表示:責任太大,我擔當不起。
第二個問題,部將不和。兵馬使王思禮負責統率騎兵,高仙芝的舊將李承光負責統率步兵,他們兩人在軍中的職位旗鼓相當,互相不服,明爭暗鬥。
由於哥舒翰無法起身,田良丘又不願掌權,他們二人就成了軍中的實際指揮。但他們各行其是,發布的命令互相衝突。士兵們不知道到底應該聽誰的,陷入混亂。
與此同時,哥舒翰又不愛惜士卒,所以,整個唐軍從上到下軍心渙散,沒什麼鬥志。
公元756年,也就是唐玄宗天寶十四年,農曆正月初一,安祿山在洛陽稱帝,國號為「大燕」。
僅僅過了十天,正月十一,安祿山就命令兒子安慶緒進攻潼關,對唐朝朝廷發起試探性的衝擊。
試探沒有成功。
畢竟雄關當道,又有二十萬大軍守衛,輕易是攻克不了的。
唐軍的情形似乎還不錯。
但表面的平靜並不能掩蓋唐朝這個龐大帝國的暗流涌動。
自古以來,皇上和將領、中央和地方、朝廷和前線之間就有著非常微妙的關係。如果處理得當,那麼國泰民安;處理不當,則禍福難料。
哥舒翰雖然身在前線,但是真正令他擔心的力量來自於身後的朝廷,來自於皇帝唐玄宗和宰相楊國忠。
楊國忠從一個小混混到身居高位,蠻橫不法,為禍天下。安祿山的反叛就是他一手導致。全國人民都對他恨之入骨,哥舒翰當然也是其中之一。
部將王思禮讓哥舒翰上書誅殺楊國忠。
王思禮的想法應該是,趁著他們手握重兵的時候,剷除這個國家罪人。
這個想法顯然並不妥當,因為有要挾皇帝的意思在,即使皇帝被迫同意,也會為自己埋下殺身之禍。
哥舒翰沒有同意。
作為一個將領,王思禮的想法比較直白。你哥舒翰不就是怕皇上不同意嗎?那我們直接不要經過皇上同意不就行了嗎?
於是,王思禮再獻一計。他讓哥舒翰派十三個騎兵到首都把楊國忠抓到潼關的軍中來,直接殺掉。
哥舒翰說:這樣做的話,就不是安祿山反叛,而是我哥舒翰反叛了!
哥舒翰腦中的弦綳得很緊,雖然他跟楊國忠私怨很深,但他更知道為了殺楊國忠而得罪唐玄宗,是得不償失的。對於王思禮的建議,哥舒翰斷然拒絕。
這件事並沒有因為哥舒翰的拒絕而告終,事情傳到了楊國忠的耳朵里。
楊國忠也沒有因為哥舒翰拒絕殺他而心生感激。相反,楊國忠身邊的人提醒他:現在國家的大軍基本都掌握在哥舒翰的手中,要是他想趁機對你動手,你就危險了!
楊國忠思前想後,輾轉反側,終於決定: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他向皇帝上書:潼關雖然有大軍駐紮,但是後面沒有常備軍,萬一失守了,京城就會陷入危險,所以,我建議在皇宮裡面挑選出三千人組成軍隊以備不測。
拋開背後那些圖謀,這個建議是有道理的,唐玄宗當然予以批准,並且把這支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了將領李福德。而李福德則從屬於楊國忠。
這是楊國忠防備哥舒翰的第一招。
不過,楊國忠還是不放心。他又說服玄宗招募了一萬人為軍駐紮在灞上,擔任統率的是自己的親信杜乾運。
這支軍隊名義上是防備安祿山的,不過杜乾運知道,自己的任務是監視哥舒翰。
有了這兩手準備,楊國忠自以為高枕無憂。
哥舒翰當然知道楊國忠的這些小動作。他決定反擊。
他一反擊,就呈現出雷霆萬鈞之勢。他上書皇帝,要求將灞上一萬軍併入到潼關大軍中,得到了皇帝同意。
農曆六月初一,哥舒翰按照皇帝的旨意,把杜乾運和他的部隊調到潼關。緊接著,他隨便給杜乾運扣上了一個違反軍令的帽子,直接斬首。
楊國忠大驚失色,手握重兵的哥舒翰太可怕了。他現在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唐玄宗了。
楊國忠相信,只要有玄宗的支持,他就一定能扳倒哥舒翰。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楊國忠這個陰謀家無時無刻不在心中醞釀著陷害哥舒翰的毒計。
機會很快就出現了。
由於哥舒翰採取了堅守潼關的策略,叛軍已經好幾個月都難以取得進展。他們被阻擋在潼關以東,難以越過一步。與此同時,河北方面的戰局大大向唐朝方面傾斜。郭子儀和李光弼的軍隊將安祿山的大將史思明打得潰不成軍。
史思明的失敗不僅僅是丟城失地這麼簡單,還使得叛軍的整體戰略形勢都陷入被動。安祿山所在的洛陽和自己起兵的大本營范陽之間的通道被切斷,郭子儀和李光弼下一步的計劃就是直搗安祿山的老巢范陽。安祿山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從戰略角度來看,如果這種情況繼續延續下去,叛軍敗局已定。
安祿山深知,要麼進取,要麼退守,兩條路至少要打通一條。但安祿山不想退守,既然事情已經到達這一步,為什麼不能轟轟烈烈?安祿山決心打通去往長安的道路,而這條路上最硬的釘子毫無疑問就是哥舒翰。
搞定哥舒翰就成了通盤大局的關鍵步驟。但哥舒翰是久經戰陣的名將,他深知只要堅守不出,叛軍就會越來越被動。
於是,想辦法讓哥舒翰出戰就成了通盤大局的重中之重。安祿山決定採用「示弱之計」來誘敵,他命令將領崔乾佑把精銳部隊全部隱藏起來,只派四千個老弱殘兵來跟哥舒翰對峙。目的非常簡單,引誘哥舒翰出戰。
安祿山會成功嗎?
當然不會。
替換高清大圖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哥舒翰根本就無動於衷,他對這些打仗中的伎倆早就爛熟於胸。
就在安祿山幾近絕望的時候,轉機出現了。一直蓄意暗害哥舒翰的楊國忠嗅到了機會。哥舒翰的大軍離他這麼近,使他每時每刻都提心弔膽。他在玄宗面前不斷吹風,勸說唐玄宗命令哥舒翰出戰。
唐玄宗得到密報,說叛軍將領崔乾佑的軍隊只有四千人,而且全是老弱病殘。
時機已到,反攻吧!
唐玄宗派人去催促哥舒翰進攻。
哥舒翰大驚,趕緊上書:安祿山非常精通軍事,他們的準備是非常充分的。崔乾佑手下的老弱殘兵是他們採用的誘敵之計,並不是他們真的勢衰力竭。叛軍千里征戰,想要速戰速決,而我們的優勢則是據守險要。叛軍的殘暴早就引起了民心不滿,時間一長他們就會不戰自敗。所以,目前為止,最好的策略就是繼續堅守。
哥舒翰還是一如既往保持著非常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與他保持高度一致的是河北方面的郭子儀和李光弼。
他們聽說了之後立刻上書:我們準備直搗叛軍大本營范陽,一旦攻克,叛軍肯定會從內部分崩離析,潼關方面的大軍應該繼續堅守就可以了,千萬不要輕易出擊。
三位大將都這麼說,怎麼辦?
唐玄宗決定把最終的決定權交給最信賴的人——楊國忠。
楊國忠當然希望哥舒翰走得越遠越好,他說:叛軍現在鬆弛懈怠、沒有防備,這是千載難逢的良機,當然應該進攻,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啊!
唐玄宗很滿意,下令讓哥舒翰出戰。
哥舒翰當然不肯,再派人去陳述不能出戰的理由。玄宗就認為哥舒翰在推脫,於是不斷派宦官去催促。史載當時的情形是「項背相望」,去的人太多了,在路上不斷能看到。
哥舒翰知道,玄宗主意已定,不會改變,只能遵從。
但他也知道出關作戰,就是將大唐的命運交到敵人手中,自己的生命也同樣吉凶難測。
於是哥舒翰捶胸痛哭,終於率軍出戰。
長安與洛陽之間的地理形勢非常複雜,這兩個地方之所以被歷代用作都城,就是這個原因。潼關之外的靈寶,南面是崤山,北面是黃河,中間是一條狹長的道路,長達七十里。
這樣的地形是非常適合打伏擊戰、殲滅戰的。大軍進入了這樣的地形,陣型一定會被拉得很長,如此一來首尾難以相顧,容易被分割包圍。春秋時代著名的崤之戰就發生在這裡,秦軍被晉軍全殲。
叛軍大將崔乾佑是一個非常精通兵法的人,他早就在這裡設下了巨大圈套,苦苦等待哥舒翰的進入。
六月初八,哥舒翰和田良丘乘船順流而下。
因為崔乾佑的兵非常少,唐軍分前後兩軍大舉挺進,王思禮率領精兵五萬為前軍,龐忠等人率領十萬兵馬為後軍。而哥舒翰則帶著三萬人在黃河北面遙控指揮,擊鼓助陣。
崔乾佑堅決貫徹他的示弱之計,他們的前鋒才不到一萬人,毫無陣型可言,稀稀拉拉,東一隊西一隊。
唐軍看到這樣的敵人都哈哈大笑,就這樣還打仗呢?
一經交戰,叛軍就大敗逃跑。唐軍以為敵人不堪一擊,於是整體的陣型開始鬆動,忘乎所以地追擊。這一追,就進入到了七十里狹長的險道中。
本以為是一場屠殺,沒想到已成瓮中之鱉。
崔乾佑的精兵早就在山谷的另一頭堵住出口,而埋伏在山上的士兵從高處投擲木頭、石頭襲擊唐軍,唐軍立刻大亂,死傷無數。
在這條狹長的山谷中,大軍根本就難以完全施展開,唐軍擁擠在一起,士兵手中拿的長槍和長槊反而成了累贅。
哥舒翰看到戰況突變,立刻籌思破敵之策,他命令士兵用馬拉著車組成戰車陣,衝擊叛軍。
只要衝破了山谷口的守軍,唐軍就能完全展開,兵力的優勢也就發揮出來。
不過,崔乾佑絕不容許這種情況的出現。他為了這一天,苦苦等待了幾個月,又怎麼會輕易出現破綻?
無論唐軍怎麼衝擊,都難以突破。他們被死死困在山谷中。
替換高清大圖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交戰到中午時分,突然颳起大風,正對著唐軍的方向吹。崔乾佑靈機一動,命令士兵駕起馬車,上面塞滿乾草,點燃火之後往唐軍陣中衝擊。一時間,唐軍被煙霧所迷,聽到四面八方的吶喊聲,以為叛軍在衝殺,就亂射弓箭作為防禦,很多都射在了自己人的身上。
唐軍的混亂一直持續到傍晚,箭都射完了,才知道根本就沒有敵人。
此時,崔乾佑已經完成了他的最後部署,他的同羅精騎(游牧騎兵)從南面繞道到唐軍的背後,發動突擊。
唐軍發現前後都是敵人,亂成一片,終於引發了全軍崩潰。
隔河相望的哥舒翰一軍知道大勢已去,也不攻自破,形成潰散。哥舒翰僅僅帶了部下一百多騎兵從首陽山向西逃過黃河,進入潼關。
當初為了加強潼關的防禦,唐軍在潼關外挖了三條非常深而寬的壕溝,好讓叛軍不能輕易進攻到潼關。但這時卻成了唐軍逃跑的阻礙。潰敗的唐軍從靈寶往潼關撤退,遇到深溝,都掉進去,很快就把深溝填滿。後面的人就踩著這些人過去。最終逃進潼關的人只有八千多。
六月初九,崔乾佑乘勝進攻潼關,一舉就攻克。
哥舒翰撤退到關西驛站,準備收攏敗兵,回去爭奪潼關。
如果能奪回潼關,雖然兵力不多,仍然能夠完成堅守,哥舒翰有這樣的自信。
但是,他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他的部下火拔歸仁帶了一百多個騎兵把驛站包圍,然後勸說哥舒翰投降安祿山。他說:你有二十萬兵馬,一戰就全完了,有何面目去見皇帝?而且你沒看到高仙芝、封常清的下場嗎?我們趕緊去投靠安祿山吧!
哥舒翰不肯。
火拔歸仁就直接把哥舒翰綁在馬背上,去投奔了叛軍。
哥舒翰一生英雄了得,立下赫赫戰功,沒想到最後晚節不保。他到達洛陽之後主動向安祿山投降,並且表示可以寫信招降以前的舊部。
事實證明,他的計策完全無效。拿到他書信的人都大罵他無恥。安祿山看他失去利用價值,將他囚禁。一年之後,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把哥舒翰殺死。
這一戰就是「靈寶之戰」,在整個安史之亂中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潼關的失守使得唐朝和安祿山叛軍之間的戰略形勢發生根本性大逆轉。安祿山從岌岌可危,一下子變得柳暗花明。唐朝的都城長安緊接著就被叛軍攻克,唐朝朝廷被迫進行大轉移。而河北方面的郭子儀和李光弼在得知朝廷危急的情況下,不得不撤兵回援,叛軍將領史思明死灰復燃。天下再次陷入到失控的局面。
楊國忠因為一己之私逼反了安祿山,致使國家陷入到巨大的災難之中,又因一己之私逼迫哥舒翰出戰,使得唐朝剛剛穩定的局勢再次陷入全盤的崩潰。
最終,他為自己的愚蠢和自私付出了代價。唐朝的士兵們忍無可忍,在馬嵬坡發動兵變,將楊國忠殺死。
《中國古代戰爭100場》系列之靈寶之戰
劉弘文為您全面解讀中國古代戰爭,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劉弘文。
TAG:劉弘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