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養羊戶認知當中,種羊肯定是越大越好!
在不少養羊戶的認知當中,種羊肯定是越大越好,這樣的種羊繁殖出來的羔羊生長速度才會快,因此而花費不菲的代價引進體型大的種羊。不過實際養羊過程中,體型大的種羊為養羊戶創造的效益並不一定高,甚至有時還遠不如本地羊表現優秀。這是一個養羊戶容易進入的誤區,下面小編則給大家介紹一下體型大的種羊為什麼不一定好,以及養羊應該選擇什麼樣的種羊?
一、體型大的羊生長速度並不一定快
羊體型大小與生長速度有一定的關係,但是之間的關係並不算太大。對於商品羊而言,一般不等到其長到最大體重便會出欄,例如綿羊最佳出欄體重為80~120斤,絕大多數綿羊品種均可以達到這一體重,相同管理條件下不同綿羊品種生長速度差異並不大,反而一些體型大的品種料肉比更高、出肉率卻更低。
二、體型大的羊需要更多的飼料來餵養
羊體型越大用於維持機體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營養便越多,這樣一來飼養成本肯定會有所增加。對於基礎母羊而言,120斤和200斤之間的飼養成本可相差1/3,舍飼情況下每年相差500元左右。兩者均年繁殖3隻羔羊的情況下,後者每隻羔羊需要多賺167元效益才能與前者持平,這相當於同樣飼養管理下後者每隻羔羊要比前者每隻羔羊多長出13斤才可以。
三、體型大的羊抗病能力往往比較差
體型大的羊多會比較「嬌貴」,採食的時候挑剔,放牧的時候亂跑,而且抗病能力往往比較差,由此可見體型大的羊並不太容易養。對於個體養羊戶而言,本身硬體條較差、技術薄弱,羊再不容易養的情況下肯定會天天出問題;對於規模化養羊場而言,規模較大更應該選擇易管理、抗病能力強的羊,不然將會大大增加羊群的管理難度。
四、一位資深養羊人總結的種羊選購「六大」的要素!
引種是養羊者的開始,所選購種羊的好壞直接關係到養羊的成敗,為防止養羊人盲目購買種羊,造成經濟損失,故總結選購種羊的經驗告知所有養羊人:
1、確定合適的種羊品種
種母羊一般選擇個體大、奶質好、適應能力強的本地綿羊或山羊品種作為基礎母羊,種公羊則選用生長速度快、出肉率高、功能好、耐粗飼的羊品種作為父本, 充分發揮羊的優勢進行雜交改良。常用作種母羊的綿羊品種有小尾寒羊、 湖羊等,種公羊主要選用杜泊羊、薩福克羊等;以杜泊羊為例,其早期生長速度快, 肉質好,而且長期發情,近幾年在國內備受寵愛。
2、引進種羊前的準備工作
有的養羊戶,因致富心切,急於求成,著急引進種羊,造成經濟損失。正確的做法是先學好養羊技術(起碼基本的問題要能解決),並嚴格按照標準建造羊舍,種羊 引進前必須備好充足飼料。此外,需對種羊的圈舍及飼養環境進行徹底消毒。
3、種羊購買時間、地點和數量
種羊最適合季節為春秋兩季,即前半年在3~6月份,後半年在9~11月份(這段時間青草茂盛,飼料豐足),寒冷高溫不宜引羊(當然,像杜泊種羊這種耐寒的品種一般 不受季節限制)。
4、挑選種羊
要對種羊的品種、年齡、技術指標等項知識有所了解,最好有專業技術人員隨同指導。引進的種羊,以7月齡左右及以上最好,引入後就可配種繁殖。若想節省資金,可引進4~5月齡的羔羊,自己培育。盡量不要選購羔羊。
5、種羊運輸的管理
運羊途中,要有至少一人看護種羊,隔1小時檢查一次,及時扶起擠倒的種羊,防止壓死。高溫遠途運輸時要選擇夜間行車,氣溫低,外界干擾少,當夜到達目的地,可避免產生過多的應激反應。
6、種羊到家後的管理
種羊到家後不要急於喂料,應先讓羊休息一段時間(大概1小時左右),再給予適當的飲水。前3天要在料中均勻拌入清溫敗毒散,可減少羊病的發生。觀察10~15天後,對種羊進行驅蟲、葯浴和預防注射。引進種羊後要精心觀察精神狀態、採食、反芻等日常變化,發現問題及時治療。
TAG:絨毛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