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親人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親人

尊敬的醫生:

您好!傳統節日春節和元宵節都已經熱熱鬧鬧地結束了。與街頭巷尾的節日氣氛不同,對於我們這樣的家庭,熱鬧的節日反而意味著提心弔膽和不安。

我的父親今年59歲,是一位退休工人,他飲酒已經三四十年了。從前生活在農村,經濟拮据,偶爾農閑時跟鄰居喝點散白酒解解乏;後來到城裡當打工,家裡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兒女也逐漸經濟獨立,逢年過節都帶些好酒回家孝敬老人。逐漸我們發現,父親每逢節日必喝高,連著喝高好幾天,之後難受好幾天,停酒好幾天,這幾天飯也吃不下去,只能喝點水,然後就是睡覺。周而復始,平時經常自己喝點酒,也沒什麼其他的事兒干,酒後會稀里糊塗、絮絮叨叨,經常和我母親紅臉拌嘴,有時候氣頭上還會摔摔打打。除了擔心他的身體,我們也覺得這樣的生活方式很影響家庭的和睦。以前一直沒有覺得這是病,只覺得是習慣問題、個人品德問題。直到春節前聽說一位同事在六院住院,診斷了「酒依賴」,才知道喝酒也是精神疾病。寫信想要向您求助,我們家人能做些什麼幫助他們戒酒治病?

謝謝!

山東徐女士

徐女士

您好!感謝對我院的信任!

聽您的簡單介紹,您父親是一位中年男性,飲酒歷史長達30-40年,酒後有情緒不穩,影響自身健康,還影響家庭關係。我們精神科診斷標準將這種帶來問題的飲酒方式叫做「酒精有害性使用」。因您提供的信息有限,只能揣測,您父親還可能存在以下情況:不飲酒時軀體和心情有不適或不悅,心裡還會非常想酒,每次喝酒控制不住量……如果部分或全部符合這幾點,那也就達到「酒依賴」標準了。

一旦是「依賴」的話,治療目標就是完全戒酒。不少患者和家屬都抱著一種希望:經過治療,回到正常人的飲酒方式……願望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因為大腦已經習慣藉助酒精的刺激獲得或者維持做事的愉悅感或動力,如果突然沒有刺激(酒精),大腦一下子受不了,人會有各種不舒服(戒斷癥狀),嚴重的時候抽搐(癲癇)、精神錯亂(譫妄)。如果經過各種方式(比如住院戒酒或者自己緩慢戒酒),再飲酒的時候,甚至是僅僅看到酒,聞到酒,或到了某種與酒有關的場合及節日氣氛中,大腦都會有強烈的反應,有的患者描述此時自己的行為「神不知鬼不覺」、「莫名其妙」就端起了酒或者去買了酒,;這一杯開始後,喝酒就在大腦強烈尋求愉快感的控制下一發而不可收拾。戒酒圈內有句話叫「一杯不多,千杯不少」,就是意思是復飲(「酒依賴」患者戒酒後又開始飲酒)時僅僅一杯,看似不多,但一旦開始,千杯都喝不夠。

上面說了很多酒依賴的疾病特點和通俗的原因。患者本人和身邊的人可能開始都不認為這是疾病,而認為這是人品問題、道德問題、意志力問題;其實不然,就像我們不能說我們控制不住血壓、血糖、心率,也控制不住抑鬱、焦慮這種客觀存在的情緒感受,飲酒問題也一樣,達到疾病的程度就像這些問題一樣,是跟意志力、道德等無關的,是需要尋求專業治療的。

能理解上面介紹的酒依賴表現和它的不可控性,家人朋友能多一些理解、關心,如果患者本人也對酒對身體、家庭、工作等等有一定認識而且想要解決問題,就一定要到專業機構(主要是精神專科醫院)諮詢,醫生會根據患者具體情況來提出治療建議。

但有一部分患者還沒有認識到酒給自己帶來的危害,家人可以在患者清醒狀態下深入溝通,表達對他的擔心以及告知酒精相關疾病(酒精有害性使用、酒依賴)所了解的信息,嘗試戒酒。如果已經達到傷人或自傷的風險而仍拒絕求助,《精神衛生法》對這類情況中的患者是允許非自願住院治療的。

如果住院的話,酒依賴患者的住院治療包括:替代酒精的藥物治療、營養支持治療、其他精神癥狀的對症治療、心理治療(包括團體和個體的心理治療)、康復治療、參加「嗜酒者匿名互助會」等等。

所以您可以根據父親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就診方式。希望上述信息對您能有幫助!

邱宇甲 醫生

本文由姜思思編輯校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神家園 的精彩文章:

個案管理的切入點——優勢評估
父母如何照料患病的子女?

TAG:精神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