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正所謂兵不厭詐,為何古人不提倡大規模用毒箭上陣殺敵呢?

正所謂兵不厭詐,為何古人不提倡大規模用毒箭上陣殺敵呢?

古代戰場上,弓箭是一種必不可少的遠距離對敵的必備武器。特別是大規模兩軍交戰之時,弓箭的殺傷面積會幾何倍增加。但是古代的弓箭也有一些弱點,穿透性不強,對穿了重甲的人,幾乎沒有太多殺傷力。因為單人作戰的弓箭手,需要保持靈活的機動性,所以也大大的降低了弓箭的穿透力,不過在有效的範圍內,雖然不能一箭斃命,但卻可以讓對方降低戰鬥力,擾亂敵軍布局甚至殞命。

不過也有威力巨大的弓箭,秦始皇發明的秦弩,精良程度似於如今的自動步槍,是一種多人配合的遠距離作戰武器,殺傷力極強。縱觀古代大大小小戰役,從來沒有見過用毒箭上陣殺敵的。那麼,為什麼古代戰場上,弓箭手很少用抹了毒的弓箭呢?用毒箭射敵人,豈不是效率更高,殺傷力更大?

實際上,古代用毒箭傷敵是存在的,比如三國時期,關羽刮骨療傷的典故,關羽就是中了毒箭留下的後遺症。但是在古代,很少有大規模用毒箭的軍隊。

第一,難以服眾

古人用毒箭傷人,等同於近代戰爭中,用化學武器,化學武器是國際禁止使用的,就是因為他太過慘無人道。士兵打仗為了保家衛國,爭的是榮譽,古人最看不起暗箭傷人之輩。即便贏了戰爭,也會遭到天下人唾棄,很難讓人服眾。

第二,消耗量大

戰爭就是一個銷金窟,糧草、軍隊、武器都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錢財。而弓箭是戰爭中消耗量最大的,如果再加上毒的成本,軍隊開支會成倍的上升。

古代那些窮兵黷武的皇帝,大部分都是因為勞民傷財,最後才引起了天下之變。所以在金錢上面投資不划算。

三國演義裡面,赤壁之戰,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就送了諸葛亮10萬支箭,如果每一支箭上都抹上毒的話,那開支更大。都可以在裝備,一支軍隊了。

第二,提取毒難度太大,儲存攜帶不便

科學技術比較落後的古代,提取毒藥的方式非常簡陋,無法大規模提取,並且也沒有更好的儲存方式,而且製作毒箭並非是抹在上面就可以,清雍正年間改土歸流導致的平貴戰爭中土司兵就用過毒箭,但是限制很大,一方面,原料並非處處都有,另一方面,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需要熬制過,並且儲存時間不能太長。

第三,慢性毒藥,效率低

對於醫學落後的古代,受傷隨時意味著失去生命,比如像關羽中毒,他所中的毒是慢性毒藥,因為像一些見血封喉的毒藥,價格昂貴,提取難度大,沒有大規模的原材料可以提取,古代用的毒箭基本上都是慢性毒藥。

所以啊,真正用毒藥的是少部分,大部分都是用的金汁,所謂金汁,其實就是人體的排泄物。因為上面有很多細菌,塗抹在箭矢上,人體一旦受傷或者劃破,就會被細菌感染,同樣可以起到傷敵的作用。很多人都死在了破傷風上,所以,用不用毒藥都一樣。

第四,內耗太大

歷史上王朝更替,大部分都是內鬥,也就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對於普通士兵來說,跟誰打仗都一樣,一場戰役下來,多的死亡數十萬,少的,也有幾萬。所以非常缺兵員,能夠俘虜,為自己所用最好。

參考文獻:本文編寫,以史實為主,資料基本來自正史,兼別史,稗史記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馮趣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劉備死後,為何諸葛亮寧肯背上忘恩負義的罵名,也不願替劉備報仇
如果諸葛亮不早死,他能否守住蜀漢的基業,統一三國?

TAG:老馮趣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