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讓來華洋人讚不絕口的晚清商人,有著這樣的生意經

讓來華洋人讚不絕口的晚清商人,有著這樣的生意經

原標題:讓來華洋人讚不絕口的晚清商人,有著這樣的生意經


微信ID


EYEONHISTORY


清代的商人群體相當活躍,且對經濟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清代後期,因當時世界的商業環境、政治格局等發生了大變化,外國來華人數增多,這些洋人看到了不一樣的清朝商人。


清代商販向外國人推銷服裝和瓷器


1844年,英國傳教士施美夫在遊歷廣州時,對當地商人的印象相當不錯,如此敘述:


「外國顧客踏進店鋪,店主會攜合伙人或夥計,以形形色色的問候來歡迎,有時會迎上前來握手。」


並且,廣州商人的品性也得到了洋人的美譽。



19世紀中期廣州城內的街道麻石街與招牌


他說,廣州店主「會極其耐心地展示欲售物品,即使外國顧客滿足了好奇心,一物不買而離去,店主依然笑臉相送,不露一絲失望。」(《五口通商城市遊記》)


法國人古伯察的《中華帝國紀行》中對晚清商業的觀點獨樹一幟。


他認為,當時民眾積極從商,而且無論大小商人都十分重視合作,

「所有這一切使它成為世界上最具商業性的國家」。



清代【做生意】手抄本


他對清代小商人的觀察描述深刻傳神,


「中國人置身於櫃檯後面,和顏悅色,極為耐心地等待顧客,此時此刻,他一有空閑就撥起那個給他增加進賬的小算盤。」


「他(清代商人)無論從事何種生意,都不敢忽略哪怕是最最微不足道的利潤。再小的進賬也值得歡迎,他來者不拒,熱忱相迎。」



這個法國人用細膩流暢的文筆將一百多年前的清代商人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


更有趣的是,他根據自己在晚清遊歷生活近50年的觀察實踐,還為晚清商人「勾」了一幅白描:


「到了晚上,他(小商人)關上店門,躲到角落裡一絲不苟地點錢,並且估算著來日的進賬——這是在享受最大的樂趣。」

19世紀70年代,來華七次的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分析了當時山西因為氣候和農作物生長特點,百姓依靠本地農業無法自給自足,但是生活得卻很富足的原因。



李希霍芬


他認為「除了四川的成都府以外,恐怕在中國再也找不到一個地方像山西太原這樣,城裡和村裡密密麻麻地遍布造價不菲的房舍……建房的錢都是主人們做生意賺來的。」


經過全面觀察分析後,這個精明的德國學者得出了一個結論:


山西人主要靠腦子賺錢(《李希霍芬中國旅行日記》)


在當時商圈裡,山西商人是出類拔萃的,而且也比較誠實守信,他們錢莊定的借貸利息,無論在哪裡,無論對誰,都一視同仁,


「因為他們的信用極好,所以生意才能持續地做下去」。



晚清時期的山西太原

同時,這位首創「絲綢之路」名稱,精於分析、思維敏銳的歐洲人,還將19世紀70年代的清朝商人作了一番比較:


江西商人的狡猾和機智,是山西商人所比不上的;


廣州商人膽子大,敢於投機做大買賣,「要價跟歐洲人一樣高」;


漢口的商人商業敏感性強,行動快;


他對當時寧波商人頗有微詞,但也認可他們的商業韌性,「自足地做著小買賣,斂取薄利」,對當時的上海城有著驚人的影響力,上海本地商人不如寧波商人厲害;


四川的客棧老闆善解人意,殷勤好客,「結賬時幾乎無一例外地不爭不吵就結算完了」。


李希霍芬對晚清商人的總體看法是:「中國人太精明了」。


而且,這個老外還預言:


「中國人到歐洲和美國開店做生意的日子也就為期不遠了。」


晚清中國商人


歷史證明,他還真有遠見。


通過到華外國人的眼睛,我們「看」到了一百多年前晚清商人的熱情、堅韌、誠信、精明……甚至狡猾、奸詐等品性,萬花筒一般多樣。


也因此,清代商界才有了更多吸人眼球的地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無問西東》講了那麼多,其實只看他們一家人就行了
張勳復辟失敗後,為什麼能得以善終?

TAG: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