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史上第一位洋人「帝師」:庄士敦眼中的末代皇帝溥儀

史上第一位洋人「帝師」:庄士敦眼中的末代皇帝溥儀

庄士敦,字志道,專門取自《論語·里仁篇第四之九》中「士志於道」。他是英國人,畢業於牛津大學,因對古老的中國文明有著濃厚的興趣,大學時代便立下誓願:尋究中國文化的真諦。他曾遊歷中國20多個省,熟悉各地的風土人情,悉心研讀了儒、時代、道諸家經典,並廣泛涉獵經史子集諸部。

1898年,他作為東方見習生被派往香港,從此以學者兼官員身份在華工作生活了三十四年。1919年後,庄士敦在紫禁城中擔任末代皇帝溥儀的英文老師,成為史上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擁有「帝師」頭銜的外國人。

眾所周知,中國人非常尊敬老師,尊「天、地、君、親、師」,老師的地位之高可見一斑。而帝師,作為皇帝的老師,在古代中央集權、皇權至上的社會中,更是具有崇高的地位,僅次於少數王公貴族。

一般情況下,帝師都是從品級最高的官員中間選拔的,即便被選拔的帝師不是最高品級的大臣,在被選為帝師以後也會被拔擢為最高級別。此外,朝廷通常還會賜予帝師許多其他殊榮,包括各類賞賜和特權,甚至死後還會獲得一個謚號。可以說,帝師這樣一種角色,在身前身後都獲得了極高的榮耀與禮遇,更不用說,作為帝師可以隨時覲見皇帝,對萬人之上的皇帝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這些方面了。

帝師的地位是如此特殊,以至於即便是對於垂死掙扎的清王朝和已經退位的宣統皇帝溥儀而言,帝師的選擇都極其慎重。顯而易見,任命一個西方人,當時人們心中的「蠻夷」作為皇帝的老師將引起怎樣一場軒然大波。

據庄士敦回憶,最開始皇室的保守派堅持只讓他教授溥儀英文,並且不給「帝師」的頭銜,畢竟在保守派眼中,一個洋鬼子是沒有資格成為帝師的。更為嚴苛地是,保守派堅持這一位「洋人帝師」不可以和其他幾位帝師一樣過問朝政。因此,在「洋人帝師」庄士敦上任之初,僅僅只是內務府的一個僱員。

但情況很快就發生了改變,也許是由於開明的皇室成員和當時總統徐世昌的施壓,也許是害怕招致英國政府的不滿,保守派最終同意給予這位洋人「帝師」的頭銜和應有的待遇。甚至在1922年,溥儀大婚時,庄士敦被擢升為一品大員,成為了「朝廷」品級最高的官員。

那麼,在這樣一位「洋人帝師」的眼中,他的學生宣統皇帝溥儀又是怎樣一個人呢?

庄士敦在他的著作《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溥儀》中有這樣的回憶:「我和皇上一開始就建立了一種和諧而友好的關係,而且隨著我們相處日久,關係也逐漸深厚。我慢慢地發現,皇上身上有很多的閃光點,他很風趣幽默,臨危不懼,富有同情心,毫不傷害別人,與人為善,擅長藝術,關心國家大事和世界大事,才華橫溢,為人真誠」。

庄士敦還在書中披露了他和溥儀之間的一個小秘密:1911年到1912年之間,溥儀層匿名向北京的幾家期刊投了稿,是幾首詩,並且為自己起了一個叫做「鄧炯麒」的筆名,據庄士敦猜測,「炯麒」取發光的麒麟之意。報刊發表了溥儀的所有詩稿,並多次打探「鄧炯麒」是誰,但一直沒有結果。庄士敦在書中略顯得意地說:據他所知,北京城的人從來都不知道「鄧炯麒」是宣統皇帝,現在他說出這個秘密,想必所有的人都會大吃一驚。

但作為「帝師」,庄士敦也自然需要對皇帝的不足與缺點適當地指出來。對於這一點,在庄士敦看來,雖然皇帝能夠接受他的批評和說教,並且在事後毫不抱怨。但問題卻在於,聽取批評不代表接受批評,皇帝雖然對於「洋人帝師」指出他的問題沒有一點兒生氣,卻也沒有一次能夠改正下來。庄士敦認為這可能是溥儀性格中所固有的「輕浮」,並且猜測這樣比較「浮」的一面可能來自於溥儀的生父醇親王。

即便溥儀的性格中有著問題和缺陷,但是這樣一位來自英國的「洋人帝師」卻依舊對他評價極高,甚至在返回其家鄉英國蘇格蘭之後,用其著作版稅買了一個小島,升起滿洲國的龍旗,還在小島上辦了一個陳列館,陳列著他的學生宣統皇帝溥儀賞賜給他的朝服、飾物等物件。

可以說,終其一生,庄士敦都熱愛著中國文化,而在他成為溥儀的「帝師」之後,對溥儀也產生了深厚的師生情誼,並且得到了溥儀的敬重。

那麼,對於這樣一位「洋人帝師」,對於他對宣統皇帝溥儀的評價,你又怎麼看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樓說 的精彩文章:

梁武帝為了蕭梁王朝的長久,為何想調和士族與庶族之間的鬥爭?

TAG:金樓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