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濃縮成精華,就這11句!
每晚八點與你不見不散
回復「
18.03.11」獲得今日詩詞
每天一首詩詞,詩意生活從現在開始
《左傳》作為中國第一本編年史著作,含有大量的古人說話、做事的智慧,可以說不僅是一部史學著作和文學著作,更是一部教我們做事的寶典。
1.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
估量自身的力量而去實行,觀察並掌握時機而採取行動。
世界上有很多事,我們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當下實力的來做,就像舉重的人。如果選擇的太輕,即便成功了也不會有成就感和成果;但如果選擇的太重,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不僅不會成功,還有可能傷及身體。只有量力而行,才能步步為營,把事情做成、做好。
而相時而動,就是要我們選擇最好的時機做事。時機選擇的好,就能事半功倍,反之就事倍功半。時機,這是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認真考慮和揣度的。
2.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最上等的是樹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業,再其次是創立學說。即使過了很久也不會被廢棄,這就叫做不朽。
春秋時魯國大夫叔孫豹稱「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立德」,即樹立道德;「立功」,即為國為民建立功績;「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見的言論。
立言需要才氣和積累,立功需要機遇和努力,而才氣是多由先天而來,機遇更非人為。所以,三不朽中,立功、立言要靠先天和運氣的成分。唯有立德,不講天氣稟賦,不講時勢,成就與否全在自我一心。所以孔子說:「我欲仁,斯仁至矣。」
3.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曾國藩一生勤勞,養成了三個勤勞的好習慣。一是反省的習慣。曾國藩每一天都寫日記,曾國藩說:「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今日進一分德,便算積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業,又算餘了一文錢;德業並增,則家私日起。」
第二個勤勞的好習慣是讀書。他規定自己每一天必須堅持看歷史不下十頁,飯後寫字不下半小時。曾國藩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古之精於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通過堅持讀書,曾國藩不僅改變了氣質,更磨練了他持之以恆的精神,同時也增長了他的才幹,懂得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
第三個勤勞的好習慣就是寫家書。據說曾國藩僅在1861年就寫了不下253封家書,通過寫家書不斷訓導教育弟弟和子女,在曾國藩的言傳身教之下,曾家後人人才輩出。曾國藩的成就是和他的勤勞分不開的。
4.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孟子》里記載一個故事,有一個人,每天偷鄰居家一隻雞。有人勸告他說:「做這種事情,不是有道德的人該有的行為。」那個偷雞的人說:「好吧,請允許我減少一點兒,每月偷一隻雞,等到了明年再停止。」
這個故事諷刺犀利,非常幽默,又發人深省。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缺乏這種一鼓作氣的精神,人很難做成事。
5.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誰能沒有過失?有了過失而能夠改正,那就沒有比這再好的了。
《論語》上說,「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孔子的意思是說,君子坦坦蕩蕩,正道直行,即便犯了過錯,別人也能看到。
而且一個君子總是能及時改正錯誤,別人也一定會更加尊重他。所以當我知道自己們犯了錯,第一個反應就是要及時改正,別人不會因為我們改正了錯誤而嘲笑我們。
6.宴安鴆毒,不可懷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吳王夫差,繼父登位之初,勵精圖治,大敗勾踐,使吳國達到鼎盛。
在位後期,生活奢華無度,貪圖安逸,吳國被越王勾踐滅掉,夫差自縊。後唐庄宗李存勖建立了「唐」國,史稱「後唐」。但他建國之後,就開始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
他昏昧無知,冤殺大將,寵幸伶人到無可復加的程度,最終被叛軍所殺。歐陽修的《伶官傳序》,寫的就是這個事,中心是「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7.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
下棋的人拿著棋子而決定不了下在什麼地方,這樣的人必定勝不了對手。歷史上楚漢之爭以項羽失敗告終。項羽雖然孔武有力,但卻優柔寡斷。
項羽在與劉邦的對峙中不夠果斷,項羽當時的實力是強於漢劉邦的,但是浪費多次除滅劉邦的好機會,最典型的就是鴻門宴上,他不忍心殺了劉邦,導致劉邦的崛起。
8.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
河流、大澤中也容納污水,深山草野中也會藏瘴癘之氣,美玉中也會微有瑕疵。
美和丑是對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沒有丑也就沒有美,美醜總是共存。
這要我們在為人做事的時候千萬不能求全責備,每個人都是有缺陷的,我們要包容這些缺陷,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古語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水過於清澈養不住魚兒,人太過苛責,太過計較,最後都沒有朋友了。
9.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
空有虛名而無其實,言過其行的人。必然會招來人們的怨恨。
《道德經》上說「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
《道德經》是經書,《左傳》是史書,經書和史書都告訴我們,做人不能華而不實,一定要居其實不居其華。在現實生活中,喜歡追求虛名的人總是會招致很多怨恨,而實實在在做人,淡泊名利的人卻能給人留下好的印象。
10.驕奢淫逸,所自邪也
驕橫、奢侈、荒淫、放蕩,是邪惡發源的處所。
春秋時,衛國國君衛庄公非常溺愛他寵姬生的兒子州吁。州吁長大後非常任性,生活放蕩,到處惹事生非,專橫霸道。庄公對也聽之任之,從不嚴加管教。
衛國大夫石碏勸告庄公說:「我聽說,父親喜愛孩子,應當用道義來教育他,不要讓他走上邪路。驕橫,奢侈,荒淫,好逸的惡習,都來自邪惡。這些惡習所以產生,就是因為父母寵愛得太過分。」
11.善不可失,惡不可長
善念善行不能放棄,惡念和壞事不可任其發展。即便是聖賢,心裡也不能完全沒有惡念。只是他們絕不會讓自己的惡念在內心膨脹,以致發展成為行動。
《左傳》中同樣還說:從善如登,從惡如崩。正所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原走馬,易放難收」。這是我們都要引以為戒的。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歡迎點贊分享轉發到朋友圈
※梁啟超評價李鴻章:位居諸葛亮之下,郭子儀之上
※俗語中的智慧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