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廣東省古驛道旅遊地質資源調查成果簡介Ⅴ:汕頭樟林古港

廣東省古驛道旅遊地質資源調查成果簡介Ⅴ:汕頭樟林古港

樟林古港位於汕頭市澄海區東里鎮,處於城區建成區。樟林古港以人文旅遊資源為主,其旅遊地質資源主要分布於附近的潮安和南澳。

一、汕頭樟林古港旅遊地質資源

(一)南澳宋井——省級

宋井位於汕頭市南澳縣雲澳鎮澳前村東南海灘,據記載,南宋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5月,因元兵進迫,時禮部侍郎陸秀夫和大將張世忠等護送少帝退經南澳,駐蹕澳前村,並挖有供皇帝、大臣和將士兵馬飲用的「龍井」「虎井」「馬井」三口宋井。

宋井之奇,在於700多年來,時隱時現,目前僅僅見的是馬井。宋井奇妙之處在於雖然地處海灘,常被海潮淹沒,但是潮退之後井水不帶鹹味,照樣甘清甜美。故被稱為「奇妙宋井」。

圖為南澳宋井

宋井直徑約1m,井口呈方形,有人工護欄保護,護欄高約0.8m,井底有兩重方形石岩,為人工砌置而成,底部石岩上面鋪滿卵石塊,石塊乾淨亮潔,而井水清澈透明,二者相得益彰,使得宋井熠熠生輝。

南澳島全島主要由燕山期花崗岩組成,主要發育北東向和北西向的斷裂構造。海灘環境優美,可見花崗岩孤石。新構造活動強烈,是廣東省主要地動活躍區。

圖為南澳島海灘花崗岩孤石

(二)南澳疊石岩花崗岩地貌——省級

疊石岩為花崗岩堆積地貌,成景物質主要為燕山期二長花崗岩、正長花崗岩、石英閃長岩、花崗斑岩等火成岩。該處為花崗岩崩塌堆積地貌,由於有眾多石頭崩塌堆積一起,因此稱為疊石岩,其次還發育有孤石、球狀風化等花崗岩地貌。區內聞名的景點有疊石岩寺、智慧泉、千佛塔等。疊石岩內千佛塔高約十幾米,為疊石岩寺所建,是重要的人文遺迹。

圖為疊石岩花崗岩孤石地貌

(三)南澳黃花山花崗岩地貌——省級

位於汕頭市南澳島,成景物質為燕山期二長花崗岩。區內較高峰為大尖山,海拔587.5m,是汕頭頭一高峰。主要發育有花崗岩地貌有石柱、孤石、球狀石蛋、一線天地貌,聞名景點有試劍石、冰榴石、夫妻對歌石、雙駝峰石、企鵝石、鷹嘴石、蛇頭石、大蟲石、清長山尾炮台花崗岩巨石等。

左圖為球狀石地貌;右圖為石柱地貌「鷹嘴

黃花山斷層構造遺迹發育較好,是教學與科普教育的場所。

文化遺迹主要有:長山尾炮台建於清康熙55年(公元1716年)。此炮台與澄海大萊蕪炮台隔海相對,扼樟林古港出入外洋之門戶。鷹石石摩崖石刻群:已鐫刻有現代書法名家墨寶900多幅。龜埕:其中有紀念抗戰義勇軍而建的南澳抗戰紀念館和知青舊址等景點。

目前建立黃花山國家森林公園,面積2.06萬畝,北回歸線從中部橫穿而過。這裡三面環海,山戀重疊,林茂石奇,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資源十分豐富。

二、汕頭樟林古港旅遊資源

樟林古港位於汕頭市澄海區,在宋代已是潮州東部的鹽業核心,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這裡迅速成為「漁鮮盈市」的埠頭,樟林開始名播潮州。清開海禁,樟林港日益繁榮昌盛,逐步發展為粵東地區早期僑民海外的主要港口,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三個重要起源地」之一。

樟林古港沿線由西北往東南主要景點依次有風伯廟、西塘庭園、陳公祠-新興街-永定樓-南盛里-秦牧故居、錫慶堂-樟林古港碑刻-天后宮等。

圖為汕頭樟林古港周邊主要景點示意圖

清朝中葉「通洋總匯之地」的樟林古港,南宋時期的福建泉州港、元明時的漳州月港這三個地理標記,並列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三個重要起源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南粵古驛道 的精彩文章:

岐澳古道上的海防重鎮——前山寨

TAG:中國南粵古驛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