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說:《武松打虎》是經典還是敗筆?
《水滸傳》中有一篇《景陽岡武松打虎》的文章,這篇文章還被選入現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語文課本中。當然,年近不惑的我在小學的時候,課本里也有這篇文章,記得那時老師在講台上講得神采飛揚,我們也聽得津津有味、血脈僨張,恨不得自己也變成武松,將那吊睛白額的猛虎也拖出來打一頓。
二十多歲的時候,我來到浙江。我是在平原里長大的,沒怎麼爬過山。看到永康雲霧繚繞的大山之後,也想去登臨絕頂,可是,山上會不會有猛獸呢?想起了武松打虎的事情,為了防身,也在路邊撿了一根棒子,心中一股浩然之氣,頓時洶湧激蕩起來。有一個老農見我提著棒子,直朝山中挺進,顯得風度翩翩,像是俠客行,不禁將鋤頭豎起來,問道:「小夥子,你要去幹什麼?」我說去爬山。他說:「拿這棍子幹什麼?」我不敢說打老虎,只說打野豬。老農莞爾一笑,說:「野豬打不得的,你打了它,它要盯著你趕,要跟你拚命的!」我大吃一驚,心想:「武松老虎都打得過,我難道一隻野豬也打不過嗎?」老農見我一臉迷茫,說:「看到野豬就跑吧,還是逃命要緊。」
年輕的時候,缺乏閱歷,是容易盡信書。
景陽岡武松打虎這一節,年輕的時候是相信的,現在呢,不但不信,而且覺得施耐庵將這一段文字寫得實在太糟糕了。《水滸全傳》固然是名著,但是《景陽岡武松打虎》中「打虎」的那一個情節,實在是敗筆。
為什麼說這一個情節寫得很失敗呢?只是覺得在施耐庵的筆下,這隻老虎太差勁了,根本就不像一隻正常的老虎,或者說,武松打死的,根本就不像一隻有經驗的、強壯的、智力達到老虎平均水平的正常的老虎。
為什麼我敢這麼說?我有九個理由。
為了便於將道理將清楚,讓讀者看得明白,我先將施耐庵的原文粘貼在下面,並將可疑之處用紅色字體標識出來:
武松走了一直,酒力發作,焦熱起來,一隻手提哨棒,一隻手把胸膛前袒開,踉踉蹌蹌,直奔過亂樹林來;見一塊光撻撻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邊,放翻身體,卻待要睡,只見發起一陣狂風。
原來但凡世上雲生從龍,風生從虎。那一陣風過了,只聽得亂樹背後撲地一聲響,跳出一隻吊睛白額大蟲來。武松見了,叫聲「阿呀」,從青石上翻將下來,便拿那條哨棒在手裡,閃在青石邊。那大蟲又餓又渴,把兩隻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撲,從半空里攛將下來。武松被那一驚,酒都作冷汗出了。
說時遲,那時快;武松見大蟲撲來,只一閃,閃在大蟲背後。那大蟲背後看人最難,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將起來。武松只一閃,閃在一邊。大蟲見掀他不著,吼一聲,卻似半天里起個霹靂,振得那山岡也動,把這鐵棒也似虎尾倒豎起來只一剪。武松卻又閃在一邊。原來那大蟲拿人只是一撲,一掀,一剪;三般捉不著時,氣性先自沒了一半。那大蟲又剪不著,再吼了一聲,一兜兜將回來。
武松見那大蟲復翻身回來,雙手輪起哨棒,盡平生氣力,只一棒,從半空劈將下來。
只聽得一聲響,簌簌地,將那樹連枝帶葉劈臉打將下來。定睛看時,一棒劈不著大蟲,原來打急了,正打在枯樹上,把那條哨棒折做兩截,只拿得一半在手裡。那大蟲咆哮,性發起來,翻身又只一撲撲將來。武松又只一跳,卻退了十步遠。那大蟲恰好把兩隻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將半截棒丟在一邊,兩隻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將下來。那隻大蟲急要掙扎,被武松儘力氣捺定,那裡肯放半點兒鬆寬。
武松把只腳望大蟲面門上、眼睛裡只顧亂踢。那大蟲咆哮起來,把身底下爬起兩堆黃泥做了一個土坑。武松把大蟲嘴直按下黃泥坑裡去。那大蟲吃武松奈何得沒了些氣力。
武松把左手緊緊地揪住頂花皮,偷出右手來,提起鐵鎚般大小拳頭,盡平生之力只顧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蟲眼裡,口裡,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鮮血來,更動彈不得,只剩口裡兀自氣喘。
武松放了手來,松樹邊尋那打折的哨棒,拿在手裡;只怕大蟲不死,把棒橛[jué]又打了一回。眼見氣都沒了,方才丟了棒,尋思道:「我就地拖得這死大蟲下岡子去?……」
第一個疑點:「風」颳得太邪乎。
在施耐庵先生的筆下,老虎還沒有動,就先颳起了一陣狂風,將武松吹醒了。這狂風不是自然界的風哦,施耐庵先生認為這風是老虎自帶的小旋風哦。施耐庵先生估計沒見過老虎,於是想當然地以為老虎身上是帶風的,他說:「原來但凡世上雲生從龍,風生從虎。」
估計施耐庵先生也很明白,如果不刮一陣狂風把武松驚醒,毫無準備的武松怎麼招架得住老虎的突然襲擊呢?可是,要把武松驚醒,刮一陣自然界的狂風,又未免太巧合了,讀者看了不會相信的。於是,施耐庵先生忽然靈光一閃,俗話不是說了嘛,雲從龍,風從虎嘛!老虎要來了,先刮一陣風,顯得陰風慘慘,不正可以烘托出當時的緊張氛圍嗎?可是這樣寫,哄得了古人,哄不過現代人。現代人看了動物世界,知道,老虎在捉獵物之前,都是屏氣凝神,大氣不出的。真實世界的老虎,只有在跑的時候才拉風,不跑,是不會拉風的。世界上有拉風的老虎,沒有被風拉著的老虎!
《武松打虎》中的風颳得久太邪乎了。老虎還沒到呢,風先刮過來了。自然界里的老虎要真這麼將排場——虎還沒有出場,風就先拉警報——還不都餓死了嗎?
施耐庵先生,您這麼寫不科學啊!
第二個疑點:響聲不正常。施耐庵先生說:「那一陣風過了,只聽得亂樹背後撲地一聲響,跳出一隻吊睛白額大蟲來。」
這一看就知道,這老虎智力有很嚴重的問題,或者說,這老虎吧,沒有接受過爹媽教育,完全是野孩子長大的,沒有任何捕獵技巧嘛!
首先,老虎你幹嘛要從亂樹中發起進攻啊?你真的餓急了嗎?正常的老虎在捕獵的時候,不會埋伏在亂樹中,而是會埋伏在草叢裡面。為什麼?猛獸捕殺獵物,是一秒都不能耽誤的。老虎埋伏在亂樹中,發起進攻的時候,要兜多少個彎子?等到你跑到的時候,獵物早警覺逃跑了。
第二個,老虎你躲在亂樹中,腳踩樹葉,會發出聲音來驚動獵物的。正確的方式應該是什麼呢?應該是在平坦的地方,悄悄跟在獵物後面搞偷襲。正常的老虎都是這樣做的,景陽岡也具備有這樣的條件。為什麼?景陽岡經常有人走過,是陽谷縣和清河縣的必經之路,因此,肯定有路可走,路邊肯定有草叢,你悄悄跟在武松後面,隱蔽好自己,觀察好武松,趁他不備,撲上去啊。路上沒有什麼樹枝絆腳,也不會發出撲的一聲響啊!
正常的老虎在襲擊獵物的時候,都是輕手輕腳,慢慢靠近,每走一步,都會小心翼翼,生怕弄出聲響來驚動獵物。這隻笨老虎發現武松以後,第一,沒有隱藏好,第二,沒有選擇恰當的偷襲時間和偷襲路徑,第三,一動就發出了聲響,這完全是不愛學習的熊老虎做的蠢事情,受過義務教育的正常老虎是不可能做這種傻事的。
第三個疑點:這老虎有江湖幫派色彩。正常的老虎是冷麵殺手,不問姓名,不圖名聲,不現身則已,一現身就直接襲擊獵物的喉嚨,沒有二話可說。
施耐庵筆下的老虎有江湖幫派氣息,它先是從亂樹叢里跳了出來,弄出了一聲響,給人以不搞陰謀詭計,不搞突然襲擊,遵守江湖規則,行事光明磊落的梁山好漢形象。他從亂樹叢裡面跳出來以後,先亮個相,擺個pos,然後,「把兩隻爪在地上略按一按」,算是向武松唱個諾,行了個禮,好像是說:「哥們您是一塊好肉,只是在下飢餓難耐,不好意思了,多多包涵則個!」
這幾個沒必要的動作,讓武松贏得了戰鬥準備的時間。
第四個疑點:老虎有賣弄嫌疑。正常的老虎在捕殺獵物的時候,都是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距離,直接撲向獵物,爪子和牙齒雙管齊下,以迅雷不及眼耳盜鈴之勢抱住獵物,咬斷脖子。而施耐庵先生筆下的老虎居然不是這樣直接,它是雙爪在地上按了一按之後,跳起來——和身望上一撲,要在空中劃一條優美的弧線,然後從半空里攛將下來。似乎在像武松炫耀:「看,我這身姿,多麼優美!我這曲線,多麼流暢!我這自由落體運動,多麼飄逸洒脫!耶!」
武松果然很給面子,「被那一驚,酒都作冷汗出了!」不過,武松因此又贏得了時間,他居然可以閃到大蟲的背後。能夠讓武松有準備,能夠讓武松閃開,這老虎,不一般!太菜了!
第五個疑點:腰胯怎麼個掀,老虎也跳舞嗎?武松躲到老虎身後了,施耐庵先生說老虎「背後看人最難」,就把前爪搭在地上,腰胯一掀,掀將起來,似乎要掀倒武松。老虎放著自己的爪子牙齒不用,卻要把腰胯掀一掀,屁股扭幾扭,大敵當前,居然扭起水桶腰來?跳舞嗎?臭美嗎?不管怎麼說,這個動作,對武松沒有絲毫的殺傷力也沒有絲毫的吸引力。武松閃開了。
第六個疑點:尾巴一剪是什麼意思?施耐庵先生說,老虎最後有個殺手鐧,就是用尾巴一剪。是不是欺負我們沒見過剪刀啊?剪刀又稱為並刀,兩把刀並在一起才可以剪,老虎只有一條尾巴,它跟什麼剪?
而且,老虎好像忘了自己是老虎了,他把自己當成了少林寺的羅漢僧;老虎忘了自己的尾巴是尾巴了,它把這個當成了少林寺的齊眉棍。我常常疑惑,老虎放著自己的爪子和牙齒不用,卻搖起了尾巴,這尾巴有殺傷力嗎?老虎會用自己的屁股對著獵物,然後將獵物殺死的嗎?難道老虎的尾巴,會比爪子牙齒更好用?怎麼用呢?一尾巴纏死你,跟蟒蛇似的?或者用施耐庵先生說的「一剪」——剪得人頭破血流,暈頭轉向,嗚呼哀哉?
恕臣妾見識淺陋,想像不出來啊!
不過,老虎搖尾巴,總讓人想到狗的樣子。傳說中,老虎是向貓學的藝,貓難道是向狗學的藝嗎?
第七個疑點:老虎太像病貓了。施耐庵先生說:「原來那大蟲拿人只是一撲,一掀,一剪;三般捉不著時,氣性先自沒了一半。」按照施耐庵先生的意思,可以翻譯成這樣的話:「老虎向前一撲,再把腰胯一掀,在把尾巴一剪,力氣就用了一半。」——病貓的形象躍然紙上了。真實的老虎會這麼差勁嗎?如果老虎真這麼快就會泄氣的話,小動物們確實可以開會慶祝一下了。
第八個疑點:武松怎麼抓住老虎的頭皮的?施耐庵先生寫道:「那大蟲恰好把兩隻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兩隻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將下來。」
我們想像這個畫面,老虎兩隻爪子抬起來了,在武松的面前,武松又將手伸出去,穿過老虎兩爪的空隙,抓住了老虎的頭皮。武松伸出手去的時候,老虎的爪子為什麼不死死地抱住、抓住武松的雙臂,將他的兩條胳膊撕碎?卻乖乖地讓武松抓住自己,沒有任何本能的反擊?
正常的情況是,當老虎雙爪伸到你面前,而你還要穿過它雙爪的間隙,抓住它的頭皮的時候,除非這個老虎很溫順,是在動物園裡長大的孤兒,否則,他會將爪子深深地抓進你的肉中……然後,後果很嚴重。
第九個疑點:施耐庵先生不懂人體力學結構?原文中這段話所描寫的動作太不科學了:
那隻大蟲急要掙扎,被武松儘力氣捺定,那裡肯放半點兒鬆寬。武松把只腳望大蟲面門上、眼睛裡只顧亂踢。那大蟲咆哮起來,把身底下爬起兩堆黃泥做了一個土坑。
武松要按住老虎的頭,還要用腳踢老虎的臉,您可以模仿一下,在家裡面找一個小板凳,按住它,並且不斷地朝它踢。您可以不用真的踢,只做猛踢的動作,腳上帶些力——要把這個凳子當作老虎——您會發現一個問題:這樣做,您自己的身體重心是不穩的,壓在「老虎」頭上的力度會削弱的。每踢「老虎」,身體上半身會有隨之上下運動的趨勢,這樣,雙手按壓在老虎頭上的力量就會在瞬間減弱許多。
武松將全身的力量壓在一隻兩三百公斤的老虎身上,都不可能將老虎壓住(有的畫面是武松騎在老虎身上,將老虎壓趴了,三百公斤重的老虎會被一個最多七十公斤左右的青年壓得趴下?)更何況用腳踢老虎的時候,身體會不知不覺向上提升,壓老虎的力量會減弱,在這個時候,老虎可以抓住機會,將頭一抬,只需一爪,就可以將武松徹底制服,而不是像施耐庵先生寫的那樣乖乖束手待斃。
胡適說: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數百年來,人們對《武松打虎》這一情節叫好的多,懷疑的少。而我卻提出了九個疑點。我也知道,小說是可以虛構的,小說的虛構,是為了表現人物的性格,製造驚心動魄的場面吸引讀者。但是,虛構的情節,也需要符合某種「真實」——貼近現實的情節要符合自然規律;而完全玄幻的情節,也要能自圓其說。
而施耐庵先生所寫的《武松打虎》,因不符合常理,所以我認為是敗筆。
我很贊同將武松打虎英雄的形象表現出來,但是,覺得施耐庵先生如果能換一種寫法,把老虎寫得正常一點,將這個情節重新設計,並讓武松最終戰勝老虎,那樣肯定會更好。
浙江 永康
博約大語文,專註語文教學
歡迎廣大中小學生跟我一起學語文
TAG:博約大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