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長大,就是一步步走向「變態」?

孩子長大,就是一步步走向「變態」?

孩子不是縮小版的大人。並不是一個純粹由時間積累自然過渡的進化結果。

大人和孩子更像是兩種不同形態的人類。看似是醜小鴨變成了白天鵝,其實更像是「毛毛蟲」和「花蝴蝶」。

為什麼孩子總是三心二意?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聽話?

為什麼孩子總是發脾氣?

為什麼上一秒還像個小大人一樣懂事的孩子,瞬間原地爆炸?

難道孩子的情緒和行為真的毫無規律可循嗎?

成長,發生的是」變態「反應啊!孩子與大人的思維、大腦和知覺形式雖然都很複雜有力,但卻完全不同,服務於不同的進化機能。孩子的發育過程就像蛹化成蝶一般,並不只是簡單的成長。所以,孩子漫長的毛毛蟲階段離不開成人的照料,離不開長期的學習和想像,更離不開對成年世界的模仿和思考。

就像物理定律和數學法則一樣,集魔鬼和天使於一體的孩子其實也有規律可循。很多心理學家、腦科學學者都用各種科學研究證明了孩子的五大成長規律:

1

小人眼裡的「大人國」,

是非常奇怪的

試想一下,每一個孩子從出生、爬行、站立再到滿地奔跑,開始的行動無法自理、吃喝需要被照料、視力有限逐漸過渡到一個「小大人」……就像從一個人的「小人國」踏入了成年人的「大人國」,不停的成長、學習、模仿、馴化,慢慢向「大人國」的規則靠近。就像是一條毛毛蟲踏入了蝴蝶谷,有驚嚇、有好奇、有驚悚,充滿了荒野求生的意味。

有一個故事很貼切,小朋友和媽媽去逛超市,孩子一直在哭泣,媽媽蹲下來試圖用零食哄逗孩子的時候剛好抬頭,暮地發現,從蹲下身的高度看過去,都是大人密密麻麻的膝蓋、褲腳,根本看不到陳列架裡面五顏六色的食物。對於大人來說很有趣的地方,孩子的視角裡面卻很可能一點兒都不美好。我們看到的,和孩子看到的,是兩個世界。

蹲下來陪孩子看世界,其實就是在講用「小人國」的視角和思維方式來看「大人國」。

我還記得第一次帶10個月的姐姐去沙灘,我被遠方的燈塔吸引,藍天碧海青塔,伴著海風,是極有詩意的畫面。我一直用手指指著遠處,試圖讓孩子的眼光和我一道欣賞美景,可是孩子不為所動,一直低頭在擺弄在岸邊撿到的鵝卵石,我剎那轉過一個念頭:「大老遠跑來看海,為什麼孩子居然只喜歡這個隨處可見的破石子!」但是,看著孩子入迷的樣子,想想她才10個月,哪看得到那麼遠的風景,如果一個石子能給孩子帶來這麼多的愉悅,我為什麼不能允許她在「小人國」裡面多呆一會兒,她不是遲早要來到「大人國」嗎?

2

孩子的大腦,

是一台超速運轉的機器

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寶寶的大腦就像一個嗡嗡作響的蜂窩,裡面有兩百億個蜂巢,大腦聯結程度是成人的1.5倍,比成人有更多的神經通路!感受一下,假如我們成年人看到的電影、聽到的聲音、接觸的世界都是1.5倍速的,整個大腦都會像鼓風機一樣轟轟運轉。

人類大腦分為了左半腦和右半腦。他們緊密的分工協作,不可分割但是各司其職。(在此特別說明,近年來的科學研究證明了「右腦開發」是個偽命題,左右腦無法離開彼此單獨工作,現實中,我們也無法脫離任何一個半腦解決問題。)

左半腦是「老唐僧」,做事有板有眼。它喜歡抓細節:遣詞造句、運算思考、它能幫助人類集中注意力,進行邏輯推理,保持穩定的情緒。

右半腦是「孫猴子」,能幫助人類迅速做出決策,識別熟悉的面孔,還負責音樂藝術和運動。同時,它很難集中精力,衝動任性,也很情緒化。

做父母不必成為腦神經專家,但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有助於理解非常重要的一點:孩子煩躁的時候,要想哄他們安靜下來,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通過語調、手勢和肢體語言,直接和他們的右半腦交流。就像我們在這個公眾號裡面介紹給大家的超多玩法一樣,用有趣、誇張、歡樂的方式,和右半腦的「孫猴子」一起大鬧天宮,能有效的讓孩子的情緒緩和下來。「演戲」和玩耍,比說教和懲罰更有用。

好消息是,孩子的進化成果是非常可喜的,待寶寶即將度過學步期,你會發現,寶寶的左半腦「日臻完善」,逐漸控制整個大腦的活動。他們會更加善於言辭,能夠集中注意力,不會一遭遇挫折,就大發脾氣。4歲以上的孩子絕對情緒更加穩定、有耐心、好溝通,更像一個懂事的「小大人」。

別害怕孩子衝動、情緒化、注意力不集中,這些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很多商家或者不專業的人士如此和你說的時候,內心一定要堅定:孩子不是大人,當然不可能一直穩定和理智。

3

孩子就是孩子,

天生就是淘氣鬼!

如果世界上真有「不聽話冠軍」,我想每個爸爸媽媽都會投票給自己家的孩子。你說東,他往西,調皮起來真是讓人頭疼。很多孩子干起一件事,就很難停下來。他們似乎很難把注意力從一項活動轉移到另一項活動上來。就像一台沒有「停止」鍵的「淘氣機」。你會經常在孩子玩耍的過程中,發現這種現象:

哦!我要扔這個球——一萬次!

我要推到這個積木——一萬次!

聽話的孩子都是一樣的聽話,別人家的;

淘氣的孩子是各種各樣的淘氣,時刻在線。

這幾個扎心的淘氣現象,就像是天下孩子的真實寫照——

1. 孩子永遠三心二意。超級豐富的神經通路決定了他們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時刻準備著分心。就像掰玉米的猴子,目標感非常弱,腦袋裡除了玩就是玩。

2. 孩子看上去總是注意力不集中。屁股上像長了針,大多數時間都不能老老實實呆一會兒。

3. 孩子都很固執。比如孩子說話一定要用固定的搭配和結尾、鞋子必須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排列、睡覺前必須先親吻洋娃娃再親吻奶瓶、下樓一定要走某一側的樓梯,有時候可能明明已經把門關上了,因為不是孩子自己關的,孩子還哭鬧著一定要重新開啟後親自關閉……也有人喜歡稱為秩序敏感期,有人整理出了上百個「關鍵期」來應對孩子對於某項事務的偏執,然而我不太傾向於用各種各樣具體的名目來給孩子的「小任性」貼標籤。其實孩子和成人一樣,越是情緒化,對穩定和秩序的要求就越高。給孩子一個安全穩定的成長環境,在這個層面上來講,也是意義重大的。

4. 孩子天生喜歡打破規矩。父母負責定規矩,孩子的天性就是破壞規矩。越是不希望孩子做的事情,他越容易重複做。摸摸這兒、碰碰那兒,即便大一些了,也依舊對於父母禁止的說髒話、不能亂塗亂畫、不能打人置若罔聞,還有越說越來勁兒的意味。似乎孩子和父母就像一對冤家,一個前面犯規,一個後面追著懲罰。

其實,探索和破壞就是孩子成長的方式,那些最好玩的遊戲情節,多少都有一些離經叛道。比如踩泥坑、枕頭大戰、過家家,都含著一些違反常規的因素。孩子就是在不斷的嘗試、破壞、挑戰邊界、抗拒規則的過程中慢慢探索並了解了這個世界。

4

尊重孩子的特質,

能節省一半以上的精力!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寶寶就像指紋一樣,獨一無二。不管是外貌、性格、喜好、特長、脾性,每個孩子都各有不同。即便是基因幾乎完全相似的同卵雙胞胎,比如我們家的弟弟小萬小億,也是有不相同的特點。

一些針對同卵雙生子的追蹤研究也越來越認證了這一點——孩子,都是不同的。很多人會把這些讓人覺得撲朔迷離、捉摸不透的「性情」與孩子性別、出生順序、基因特點、撫養環境等等相聯繫在一起。比如血型說、體型說、星座說等等,但是目前較為公認的還是氣質類型說。

氣質類型,關乎父母的教養方式。

氣質是人格的先天基礎。早在2500多年以前,希波克拉底就根據自己的觀察將人劃分為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鬱質四種氣質類型。

膽汁質:社交家。膽汁質的寶寶特別熱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氣急躁,心境變化劇烈,易動感情,具有外傾性。典型的人物代表如豬八戒、李逵、魯智深、張飛等;

多血質:夢想家。多血質的寶寶活潑、好動、敏感、反應迅速、喜歡與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轉移、興趣和情感易變換等等。典型的人物代表如孫悟空、王熙鳳、曹操、趙雲、薛寶釵等;

粘液質:實幹家。平靜,善於克制忍讓,生活有規律,不為無關事情分心,埋頭苦幹,有耐久力,態度持重,不卑不亢,不愛空談,嚴肅認真;但不夠靈活。典型人物代表如沙和尚、林沖、諸葛亮等;

抑鬱質:思想家。抑鬱質的孩子很容易顯得孤僻、不合群,但是他觀察細緻、非常敏感、表情靦腆、多愁善感、行動遲緩、優柔寡斷,具有明顯的內傾性。典型的人物代表如唐僧、林黛玉等。

孩子氣質類型不同,會展現出不同的特點,孩子還可能同時具備多種氣質類型。而且,孩子的性格也具有延展性,並不是氣質定終身。

父母可以將孩子的氣質類型作為參考,並相應調整自己的教養方式。接納孩子的氣質類型,因材施教,盡量尊重孩子的特點和成長節奏。外向或者內向只是特點,而不是缺陷。

在傳統價值觀裡面,我們都希望孩子活潑開朗親社會,一些內向的孩子恨不得逼著他上台表演趕快成為「別人家的孩子」或者「大眾意義上優秀的孩子」。其實內向孩子的大腦抑制了部分活躍行為的同時,也換起了更多的觀察力、思考力、專註力、創造力。孩子的氣質並沒有缺點,只是特點。

5

過度教育,

不如「放棄教育」!

看完前四條,或許很多人都會與我有一樣的感受:我們以為孩子是我們的孩子,可是我們居然對孩子了解的如此之少。我們因為生了孩子而成為生理上的父母,因為想給孩子更好的養育而成為真正的父母。孩子是第一次成長,我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

然而有時我們太迫切想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用那麼多的權威、道理、懲罰……似乎我們說的越多,效果往往越令人擔憂。那些棍棒和說教堆砌的童年裡,有太多的創傷和壓抑,父母的本心和孩子的個性也需要精妙的平衡。

沒有完美的孩子,

沒有完美的性格,

但是有適合孩子的教養方式。

放棄過度的權威、控制、約束、教條,

跟著孩子的特點和節奏,

和孩子一起成長。

牽著毛毛蟲去散步,允許「小人國」的小人用用自己的方式——一邊「玩」,一邊來慢慢學習、探索、長大,我們用「大人國」的愛與陪伴,給孩子相應的支持,靜待破繭成蝶的那天。對孩子而言,刻意教育常常失敗的,有笑聲有玩耍才是最美好的童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晴天媽媽小學堂 的精彩文章:

TAG:晴天媽媽小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