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快樂的人更容易找到工作
三種日常習慣培養樂觀思維
1.每天想心懷感激之事
2. 早上寫正能量郵件
3. 記錄有意義的片段
我是個研究快樂的學者,你可能會以為我的工作就是努力幫職場中人避免不快樂。並不是那麼簡單,不快樂其實很重要,因為不快樂的感覺是呼喚改變的信號,會督促我們改換公司或是改變工作領域,哪怕只是提醒自己在家偷偷更新下簡歷(以防萬一嘛)。正是因為不快樂,我才會辭去電腦工程師的工作,去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當國內新聞主播,現在又開心地研究起積極心理。
問題來了,不快樂一方面能督促我們尋找更適合自己的事物,而另一方面,我們經常會發現真正努力追求之後也並不是那麼適合自己。從科學角度看,追求道路上更重要的動力其實是積極樂觀的思維方式,而不是一開始推動我們尋求改變的不滿和負面情緒。
積極的思維模式能幫我們挺過變動期,也能激勵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原因在於,面臨挑戰時樂觀主義者一般都會期待事情向好的方面發展,更重要的是,樂觀主義者相信自己的行為確實能夠推動進展。
最近,我和同事們接待了一些剛失業來諮詢的人,我們總能一下就認出其中的樂觀者:樂觀的人會更迅速開始找新工作,因為他們相信逆境都是暫時的;他們會更新簡歷,趕緊登陸領英跟前同事們搭上線,看看有沒有什麼工作機會。悲觀者當然也會這麼做,但通常會花更長時間,也沒那麼有激情,結果找工作都不怎麼順利。
面試過程中積極樂觀也有幫助,樂觀的求職者更容易讓人喜歡,也會顯得更有能力。招聘經理問面試者最近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式時,從求職者回答的方式就能大致判斷其未來的工作表現。我經常告訴想招樂觀者的經理,只要認真聽求職者回答問題的方式就能識人。樂觀者會更關注工作中讓人興奮的方面,也更注重能掌控的領域。如果面試者在回答問題時自信滿滿地給出了問題的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談論問題本身,那麼這個人就可以進入第二輪面試。
開始新工作後,樂觀者通常也不會讓老闆失望。我研究肖恩·埃克爾(Shawn Achor)(正好也是我丈夫)後發現,職場中樂觀者感覺疲憊不堪的比例僅為悲觀者的五分之一,而且樂觀者專註工作的可能性為悲觀者的3倍。大都會人壽的一項調查中,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者發現,樂觀的專業銷售人員比悲觀的同行業績高出37%。此外,職場中樂觀者的薪水一般更理想,對職業發展的滿意度也更高。
研究樂觀心態後最讓人心懷希望的發現就是,我們的思維方式是有可塑性的——就像在健身房裡鍛煉肌肉一樣,我們可以通過鍛煉改變現狀。思維方式並不僅由基因和成長環境決定,只要能將注意力轉移到生活中更積極、更有意義的方面,多看自己的優點,科學地說,我們是可以阻止大腦陷入負面思維中的。
研究中我們發現,有3種日常習慣可以非常有效地培養樂觀的思維方式,一是每天想出3件不同的具體的讓你心懷感激的事;二是早上花兩分鐘給人寫封內容積極的郵件,稱讚他們或是感謝他們,每天換著人誇;三是每天花幾分鐘記錄下過去24小時里有意義的片段。
別再陷於困擾、抱怨或是煩惱,用這些簡單的辦法調整大腦的運轉方式,為生活注入意義,變得心存感激。這種練習不僅有助於緩解眼前不佳的情緒,還能慢慢培養快樂的習慣,乃至在職業上獲得成功。
米歇爾·葛蘭|文
米歇爾·葛蘭曾是CBS國際新聞主播,後來轉行去賓州大學做積極心理學研究員。著有暢銷書《傳播幸福》(Broadcasting Happiness)。
時青靖 | 編輯
※學會批判性思考,你才不會受「聰明的騙術」擺布
※你不用做太多,只需要路走對
TAG:哈佛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