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捏好這個點心,他花了整整40年
關於和果子的風情,在日本的每一寸土地似乎都能感受到。
你或許會因為它過於精美而不忍入口,或許會因為不喜愛甜味而難以下咽。和果子的奧妙就在於,食之味未必食真味,知其形未必曉之情。每一顆和果子都有別樣的表現力,每個人在每一瞬間都會有所體味。
可以說,這個點心與和食、和紙一樣代表著日本文化的精神與力量。
但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將和食與和紙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後,和果子並沒有隨之鯤鵬展翅、扶搖直上,反而在價格戰激烈的大環境中,機械生產逐漸取代了手工制果在消費者群體中的地位,變得越來越多元化。
而手工制果職人擔心的,正是這種現象背後價值觀的改變。
無法被取代的才是傳統的精髓,數字化與機械化可以讓生活變得舒適便利,但無法傳承傳統賦予我們的精神力量。因此,每一位職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水上力,便是和果子職人中的一位。
「和果子職人:水上力」
水上力出生於和果子之家,在京都和名古屋修行後,於東京小石川創立了一幸庵,兢兢業業約40年,一幸庵已經成為東京和果子的代名詞。他手中製作出的和果子不僅再現了栩栩如生的花鳥魚蟲,也表現出大自然蓬勃頑強的生命力。
「水上力與他的和果子」
「和果子:雞始乳。母雞在冬天會積蓄營養,以備春天產卵,把果子用茶巾塑形,加上紅色雞冠,以表現母雞的豐腴體態。」
「和果子:腐草為螢。以夏夜河川邊的螢火蟲為靈感,河流用錦玉羹表現,河底用大納言的小倉羹表現,錦玉羹上的金箔代表螢火蟲。」
「一幸庵」
不僅如此,他還歷時5 年創作了和果子店鋪同名圖冊《一幸庵》,用自己獨到的見解詮釋出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物語,精湛的工藝塑造出來的每一件作品都惟妙惟肖,令人嘆為觀止。
「圖冊《一幸庵》」
水上力,這位年近七旬的職人,堅持手工制果是對文化的尊重,對傳統的執著,對技藝的肯定,以及對人生的態度。
本文節選自《知日?不朽的匠人》特集,
水上力
1948年出生於東京,在和果子之家長大的制果職人,被英國權威美食評鑒指南《WHERE CHEFS EAT》評為全世界最好的五名廚師之一。在京都和名古屋修行後,1977年於東京小石川創立了一幸庵,在這裡一做就是40年。他所作的《一幸庵》被譯成三國語言的《一幸庵》,不僅再次感動了日本國民,也為世界人民再一次揭開了大和文化的面紗。
「正在製作和果子的水上」
知日:你自己最喜歡的和果子是哪一種?
水上:我愛和果子的所有,所以喜歡所有種類的和果子。雖然和果子的做法和材料並沒有很多種類,不同節氣時令收割的食物也有不一樣的味道,但是構成和果子的最基本材料還是柔軟絲滑的豆餡。很多人認為豆餡都是一樣的,無非就是豆子磨出來的豆沙。其實不一樣,會吃的人會在入口的瞬間就感受到豆餡的存在感。
「一幸庵的和果子」
「和果子職人水上力的手」
每一位和果子職人都有自己獨自的喜好和工藝,所以同樣的產地、同樣的豆子經過不同職人之手,也會有截然不同的味道。我不會為了別人所謂的好吃製作和果子,我只有自己滿意了才會擺到店鋪,不但自己滿意而且自己也要想吃。我和我的家人每天都食用自家產的和果子,如果自己都不願意吃的話,又怎麼能讓顧客喜歡吃呢?
「水上老師為《知日》演示製作和果子過程」
「水上力和妻子」
知日:日本的和食文化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之後,世界各地的人漸漸地了解到和食。同時,很遺憾的是,和果子並沒有與和食並肩前行,能感覺得到你對此有些許的焦慮。這或許是你創作《一幸庵》的初衷。為什麼你的目光轉向了世界這個大舞台,而不是從日本國內日漸衰退的潮流著手呢?
水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和果子的地位是非常分裂的。它與和食不同,沒有辦法順利融入其他文化當中。這可謂是和果子的優點,同時也是缺點。它保留了原始狀態,卻沒辦法與時俱進。從古至今,正因為有這樣或那樣的不可能,才導致我們沒有辦法將和果子推向世界舞台。因為和果子有很多局限性,它的材料產地必須是日本才叫作「 和」,必須在鮮度剛剛好的時候食用才能體會到美味。
「和果子之美」
「以不同季節的花朵為主題,呈現著自然之美」
「貼在牆上的和果子配方」
正是因為和果子這一領域一直有所缺失,所以在打算出《一幸庵》的時候,很多在日本學過和果子的國外職人主動找到我,想要幫助我將和果子推向世界。這並不是插畫詩集,也不是有注釋畫本,而是蘊藏了和果子的文學。這兩種美之間本沒有交叉點,但是用和果子表達文學,用文學襯托和果子,卻恰到好處,讓人耳目一新。
「水上力所作《一幸庵》」
知日:你提到和果子在日本國內處在一種全球化侵蝕下的分裂狀態,這其中想必有很多理由,包括日本社會的老齡化、年輕人意識形態的改變以及外國文化的衝擊等,從水上老師的角度來看,什麼是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
水上:和果子不好吃是根本原因!日本國內好吃的和果子越來越少。以前,一杯好茶,一份和果子,一間榻榻米房間,就是傳統,就是生活。現在好茶變成了簡易的瓶裝,榻榻米也變成了地板。傳統文化已經沒辦法完全依靠形式化的手段立足。「 二戰」 以後,日本人對甜點的需求,從植物性的和果子轉變成動物性的西點。價格戰越來越激烈,光是注重傳統已經沒有辦法立足,所以好吃的和果子變得越來越珍貴。
「和果子的名之美」
「製作和果子的原料」
「和果子染色劑」
知日:你之前提到,「二戰」以後和果子受到很多衝擊,和果子的定義也有了多樣化的注釋。相信每一位和果子職人對和果子都有獨到的見地,不知道在水上老師心裡和果子有著怎樣的定義?
水上:「 和」 這個字本身就有很多層面,溫和、和氣是一層,與自然的融合是一層,混合、攪拌又是一層意思。「 和」 字寫成疊詞(和和,ニコニコ)又有使人微笑的意思。所以在我心中,以融合大自然為本,用心經營創作為輔,最後能夠使人微笑,才是和果子的真正意義。和果子雖然不能像和食那樣作為世界遺產傳承給下一代,但是在我心中,和果子是一種資產,從更大層面來講是連接人與人之間的資源。
「稱量原料的分量」
「飽含文化底蘊的和果子」
「和果子的意義,就是使人微笑」
和果子是與日本茶共存的,它永遠不是主角,但卻是不可或缺的配角。和果子本身的味道可以不被世人記住,因為與和果子共食的茶變得更加潤口,就足以證明和果子的意義。
「和果子文化」
亞洲國家的茶文化本身根深蒂固,比較容易接受和果子,但是在以咖啡文化為主的西方國家存在的和果子,也不會為了融入世界而改變它原有的樣子。因為和果子就算改變了原本的樣子,也不會像西點一樣在世界範圍內家喻戶曉,反而會丟失了自己本身的品味,得不償失。和果子只為一杯好茶而存在。
「茶與和果子」
「和果子,為一杯好茶而存在」
「堅持手工制果是對文化的尊重,就是對傳統的執著,對技藝的肯定,以及對人生的態度。」
saki / edit
戴寧/ interview & text
※這本號稱「扒光」所有偶像的日本女性雜誌,尺度到底有多大?
※知日ZHIJAPAN 2018年新年招募!
TAG:知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