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導讀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防。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畫像
如果我們對這段經文採用直譯的方法,翻譯為五種顏色令人目盲,五種聲音令人耳聾,五種味道令人口傷。那麼這個道理將是無法說通的。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此類經驗,如何能有這些個道理呢?
道德經
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理解這段經文中所包含的道理呢?在我國傳統文化的觀念中,顏色、聲音、味道等最多只有五種,青赤黃白黑、角徵宮商羽、辛酸苦甘咸。這與我們現代的科學觀念並不相同。所以,在古人的觀念中,五色就代表最多種的顏色,五音就代表最多種聲符,五味就代表最多種的味道。這樣,我們將經文翻譯為極盡五色之能就會令人目盲,極盡五音之用就會令人耳聾,極盡五味之功就會令人口不知味。
繪畫
當我們做了如上翻譯之後,道理就可以講得通了。例如,當我們準備使用色彩來表達某一思想時,我們就一定要做到重點突出,在色彩的選擇上就要少而精,從而使人們更容易把握它的主題。但是,如果我們使用色彩時不分主次,配合上又雜亂無章,色彩愈繁,就會越給人以眼花瞭亂,無所適從的感覺。這樣人們就不僅不能通過這些色彩獲得某個思想、得到某個啟示,反而會有視如無視的感覺,所以這裡的「盲」就不是指眼瞎,而是指眼花瞭亂,視如無視的感覺。這就是五色令人目盲。同樣的道理,當我們使用音符來表達某一思想或情感時,我們也應當遵循同樣的原則,為突出主題音符的選擇也要少而精,不能夠為了音樂而音樂,過分追求音符的多而全,旋律的波盪起伏,而忘記和諧統一的原則。這樣,我們製造的樂曲就不僅不能打動聽眾的心靈,還極有可能製造出來只是噪音,讓人一聽就想捂耳朵。這就是五音令人耳聾的意義。同理,豐美的飲食,無疑可以一飽人們的口福,可是過分的膏糧厚味,卻又能傷害人們的脾胃,使人口不知味。這就是五味令人口爽的道理。
音樂
這裡包含的道理實際上就是多則惑、少則得的道理,這與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等道理也都是想通的。根據以前討論我們將這段經文翻譯如下:
美食
鮮明的色彩固然可以取悅人們的眼睛,可是過分炫麗的色彩反而會令人眼花瞭亂,有視如無視的感覺。美妙的音樂無疑可以感動人們的耳朵,可是過分複雜的曲子不僅不能給人以美的感受,還會傷害人們的聽覺,如噪音一般令人生厭。豐美的飲食,無疑可以一飽人們的口福,可是過分的膏糧厚味,卻又能傷害人們的脾胃,使人口不知味。如田獵一般的娛樂活動,固然可以放鬆人們生活中緊張的神經,可是如果人們過分沉溺於其中而不知往返,又能使人的心性變得狂躁而不能腳踏實地。天下誰人不喜愛錢財,可是如果人們身上帶有過多的貴重物品,那麼他走起路來都將不得安生,他要防著別人來偷他搶他。假如他的家裡藏有過多貴重物品,那麼他就連覺都睡不安穩了。金碧輝煌,錦衣玉食,聲色犬馬,這些都是即帝王將相們所追求的高貴而高雅的生活,可是如果人們沉浸於其中,就會使人玩物喪志,好逸惡勞。更重要的是這些生活方式會激發百姓對於統治階層的妒忌和仇恨,產生破壞社會團結的惡果。所以深喑無為而無不為的聖人君王,就不會去追求歌舞昇平、奢靡淫亂的生活方式,來誘惑百姓的耳目,而是甘願與百姓同衣食同作息,從而使人民只知道飽腹為人生之根本要務。人們只要看不到榮華富貴,看不到錦衣玉食和聲色犬馬,也就不會去追求這些生活方式。是故聖人去彼取此。
※從思想和文字作品之間的關係來談讀書和做學問的方法
※經文正義 老子《道德經》第七章
TAG:李紅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