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carotidynia頸動脈痛

carotidynia頸動脈痛

1988年HIS對Carotidynia提出的定義是

(1)頸動脈上至少有以下癥狀之一:壓痛、腫脹和搏動增加;(2)通過適當的方法排除頸動脈結構損害;(3)14天內頸部和頭部神經痛;(4)頸部和頸部疼痛,可能放射至頭部。

但2004年去除了這個概念後,直至2018最新的更新,都沒有再使用這個概念。也就是認為該類疾病不會引起頭疼,所以有學者提出了新的概念和定義:

TIPIC syndrome:一過性頸動脈外周炎症

1) Presence of acute pain overlying thecarotid artery, which may or may not radiate to the head;

2) Eccentric PVI on imaging;

3) Exclusion of another vascular ornonvascular diagnosis with imaging;

4) Improvement within 14 days eitherspontaneously or with anti-inflammatory treatment.

1)頸動脈上有急性疼痛,這種疼痛可能或不輻射到頭部;

2)影像學上顯示偏心PVI;

3)影像學檢查排除其他血管或非血管疾病,;

4)在14天內自發或經抗炎治療後改善。

但目前可以檢索到的文獻仍然都是使用carotidynia這個關鍵詞和概念。

(A)和後(B)對比劑抑制脂肪抑制的3D T1和3D T2加權(C)軸位MR圖像顯示T1低信號和T2高信號血管周圍浸潤(箭頭)在頸動脈分叉的水平,注射釓後增強。頸動脈後部可見明顯的軟內膜斑塊(箭頭)。右側頸內動脈在對比後T1加權成像上的矢狀曲線重建。(D)顯示以右頸動脈分叉為中心的PVI(箭頭),並延伸至頸總動脈遠端和頸內動脈近端。注意,在頸總動脈或頸內動脈的其他部位沒有血管或血管周圍異常。

為什麼這種局灶性增厚不只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有學者研究發現了幾個重要的頸動脈痛的區別:(1)患者的年齡更小--6名患者中有3名年齡小於50歲,Burton等人12名患者中的5名患者中有4名年齡小於50歲;(2)血管壁外向膨脹,與動脈粥樣硬化不同,動脈粥樣硬化通常出現在血管壁內膜層;(3)病變內無鈣化;(4)病變迅速消退(通常在NSAID或皮質類固醇治療後),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往往是長期存在的。

參考文獻: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Headache Disorders,3rd edition.Cephalalgia 2018.

Ultrasound for the Diagnosis ofCarotidynia. J UltrasoundMed 2017.

TIPIC Syndrome: Beyond the Myth ofCarotidynia, a New Distinct Unclassified Entity.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1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血管超聲頭腦風暴 的精彩文章:

進行性四肢乏力麻木:輾轉4省歷經4年終確診

TAG:血管超聲頭腦風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