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天文圖片精選
1月23日、2月2日和16日,第54支遠征隊的宇航員分三次進入太空執行國際空間站的維護工作,創下了太空行走的新紀錄。這張圖攝於1月23日,斯科特·廷格爾正在空間站外工作。
2月2日,宇航員亞歷山大·米索金和安東·施卡普列羅夫拆除了一個老舊的電子盒,這個電子盒漂向了太空,註定將在地球大氣層中焚毀。
1989年,NASA的航海者2號探測器經過海王星時觀測到大氣層中的巨大黑暗風暴。自從那時起,科學家們就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持續觀察這個遙遠星球,發現新的風暴正在不斷形成。但是不同於至少持續了兩個世紀的木星「大紅斑」,海王星上的風暴會在幾年內從醞釀而成直至消散而去。而NASA首次觀測到一場風暴的消逝過程。這是哈勃在兩年間拍攝的一系列照片,這場風暴的長軸從2015年的5000公里緩慢縮小到現在的3700公里。
地球的本影是圓錐形的。在月食期間從月球表面更容易觀察到地球本影的形態。這張圖合成了三張分別在月全食剛開始、期間以及剛結束時拍攝的月球圖。這次月全食發生在1月31日,持續時間大約76分鐘。圖中地球的陰影呈現暗紅色。大型星團M44,也名蜂巢星團,位於右上角。它距離地球近600光年,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團之一,在食甚期間,更容易觀察到M44。
這張圖經過電腦處理,極富創意地把月食(1月31日)和日食(去年8月21日)同時呈現在一張圖中。左圖月食期間,月球表面的地球陰影出現微淡的暗紅色。日食期間,月球在太陽的明亮盤面下留下了自己的剪影。其它能夠看到月面形態的時候唯有地球反照之時。在太陽周邊可以看到日珥和冕流。8月21日的全美日全食(Great American Eclipse)持續了不足2分鐘。1月31日的超級藍血月持續時間遠超過1小時。
NGC 474星系的多層放射物質構成了一種奇詭的複雜結構,目前人類還不了解這種外層結構的起因。這可能是潮汐尾造成的——潮汐尾由過去數十億年間無數小星系留下的碎片形成。另一種可能的理論是:NGC 474上方螺旋星系的持續碰撞引發的密度波就像池塘中的漣漪一樣盪過太空。無論真正成因是什麼,這張圖表明,由於與附近小星系產生的頻繁互動,大多數大型星系的外層結構並不是平順的,而是複雜的。
NC 7635,也稱氣泡星雲,位於仙后座中。它正被大質量恆星BD+602522產生的恆星風向外擠推。這場恆星風位於星雲內右側,呈現為藍色。而該星雲外部的外側有一團巨大的分子雲,經圖像處理展現為紅色。一股無法抵抗的力量遭遇不易移動的天體時,會發生什麼有趣的結果呢?在這裡,BD+602522的熾熱輻射讓分子雲中的稠密區域升溫並發出光芒。
2012年發生了一次非同尋常的日食。通常,日食是由於月球遮擋了太陽。那一年,金星取代了月球上演了一場神奇的日食——金星凌日。隨著地球、金星和太陽越來越接近連成一線的位置,金星的相位發生著持續變化,金星就像一個不斷變細的月牙。最終,金星化身一個黑點划過太陽盤面。確切地講,這是一次日環食,只不過太陽被金星遮住的面積很小。太陽動力學天文台以三種紫外線的色彩繪製了這張圖。右側的暗色區域實際上是一個日冕洞。幾小時後,金星繼續環繞太陽行進,月牙相位又出現了,只不過這次月牙越變越胖。下一次金星凌日將發生在2117年。
NGC 7331是一個龐大而美麗的漩渦星系,經常被類比成銀河系。它位於北方的飛馬星座中,距離地球大約5000萬光年。最初,NGC 7331被認為是一個漩渦星雲,但實際上它是一個星系,比星雲更明亮,而且被著名的梅西耶星團星雲列表所遺漏。這張哈勃望遠鏡拍攝的「特寫」圖中,NGC 7331的巨大旋臂由暗色模糊的塵埃帶構成。年輕的大質量恆星組成了明亮的微藍星團。活躍的恆星形成區散發著紅光。亮黃的中央區域存在大量年歲更老、溫度較低的恆星。同銀河系類似,一個超大質量黑洞位於NGC 7331的核心。
NGC 7252星系類似一個被電子環繞的原子核,因此被昵稱為「和平原子能星系(Atoms for Peace)」。美國第三十四任總統艾森豪威爾在1953年的一次演講也名為《和平利用原子能》。
2月6日,SpaceX的獵鷹重型火箭首飛成功,發射後不久,兩個位於側邊的一級助推器同時在卡納維拉爾角著陸,實現回收。
1月31日,許多人欣賞到了「超級藍血月」這一奇觀。這張攝於河北省的延時照片記錄了3個多小時內月亮划過晴朗夜空的軌跡。軌跡兩端是在月食開始前和結束後的月亮,亮度極亮。隨後在月全食期間,軌跡變窄。軌跡在中端變紅,由於那夜的血月呈現微微的紅色。日全食階段持續了1小時16分鐘。布滿夜空的一道道星跡是地球自轉的結果,這些星跡是同心弧,一些位於天球赤道的上方,一些則位於下方。
歐洲航天局的哨兵-3A衛星以800公里的高度環繞地球。在葡萄牙沿岸的大西洋上空,這枚衛星拍攝到了一些船舶尾跡,但這些尾跡並不是船隻在海面上的尾波,而是大氣層中的凝結尾跡,是由船舶廢氣中的水蒸氣凝結而成。
這裡是南太平洋島國斐濟的最大島嶼——維提島,珊瑚礁遍布該島的周邊。地質活動和地震塑造了島嶼現在的形狀,島嶼中央是森林和山脈。其中的最高峰——托曼尼威山(Mount Tomanivi)海拔超過了1320米,位於圖中偏右的位置。山脈以東的區域降雨量極大。山脈阻擋了積雨雲,導致以西區域降水少、比東邊乾燥,成為了雨影區。
來源:網易科技
中國航天基金會已與眾多企業達成戰略合作
如有合作意向,請直接在微信留言
或聯繫合作郵箱:
※帶你走進世界上最大的火箭——土星五號
※當年,聯盟號飛船緣何意外連連?
TAG:中國航天基金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