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心靈之「真」——?中國畫的藝術追求

心靈之「真」——?中國畫的藝術追求

中國畫在藝術追求上獨樹一幟:既表現客觀存在,更表現主觀感受;既追求物質層面的真,更追求藝術層面的真。具有很高的美學品格。

蘇東坡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千古名句;李白有「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七言絕句;李煜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詠嘆。同樣是江水,但在不同的語境中,有著不同的含意,寄託著人們不同的情懷。這叫「托物言志」。

心靈之「真」——?中國畫的藝術追求

這種表現手法同樣體現在中國繪畫中。如徐悲鴻以馬為題材的《群奔》,畫面中一群昂首賓士著的駿馬,以一種「所向無空闊,萬里可馳騁」的豪情壯志躍然紙上。徐悲鴻藉以抒發情感、信仰和追求,來寄託情思,表露他的精神與氣質。同時,還以象徵手法表達了時在抗日戰爭年代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抗日精神,和畫家期以祖國雄強的願望。

「托物言志」是藉助自然物的物理、生態特性來抒發人的情感。另外,在表達人的主觀感受方面,中國繪畫也是很有獨到之處的。現代畫家傅抱石的《不辯風聲抑雨聲》便是一例。

心靈之「真」——?中國畫的藝術追求

山澗之旁有一茅亭,亭內有位士人正在聽泉。風雨驟至,山泉成洪濤,遠處的大山被煙雨所籠罩,近處的樹石也成了渾茫一片。濤聲、雨聲、風聲,世界就剩下大自然的咆哮和迴響了。聽泉者卻靜伏欄杆,凝視水浪山色,傾聽著濤鳴風嘯,陷入了沉思。是自然的生命力激發了他的詩興,還是被這壯觀的景緻感動了?

在這裡,山水已不是原來的山水,「我」亦不是原來的我。客觀存在與主觀世界統一在一種共鳴之中,這是中國藝術家審美體驗的高峰,是「物」「我」渾然一體的「物化階段」,是一種「不知有我,也不知有物」的「物我合一」的超然境界。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一句膾炙人口的藝術名言。《不辯泉聲抑雨聲》是這樣的作品,黃賓虹更是追求「造化」與「心源」相統一的現代大家。他的山水作品,無一不是他對山川的真切感受。自然界草木豐盛、渾厚華滋的繁盛氣象,在他心中演變成色調濃黑、深厚沉積的筆墨世界。用他自己的話講就是「黑團團里墨團團,黑墨團里天地寬」。很能說明問題的是這樣一個現象:畫家最具藝術品味的作品多在晚年所作!而此時他的視力已經弱到只能感受光亮的地步了!這同時讓人想起晚年耳朵失聰的貝多芬還創作了那麼多震撼人心的不朽音樂作品的藝術典故來。

心靈之「真」——?中國畫的藝術追求

心畫!這就是以一顆博大之心去包容天地萬象,化物為「靈」的一種崇高的藝術境界!

張大千曾在巴黎會見了西方現代藝術大師畢加索,畢加索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我最不懂的,就是你們中國人為什麼要到巴黎來學藝術。……這個世界上說到藝術,首先是你們中國有藝術,……」

是的,西方藝術走出寫實的框框只不過是近一二百年的事。而中國藝術幾千年來,一直以自己特有的高品格作為標準,在這塊神奇的領域裡不斷地探索和發展著。中國繪畫藝術以中華民族所特有的東方式的智慧,一直在追求著本質之「真」、藝術之「真」,和心靈之「真」,在多元的世界藝術樣式中亮出了它獨特的光輝,顯現出博大精深、溫文爾雅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美不勝收!

心靈之「真」——?中國畫的藝術追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