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朝真的是不割地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嗎?

明朝真的是不割地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嗎?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這是梁任公先生對明朝皇帝的評價。梁先生是著名的博學之士,而他的這番論斷,也確實是沒有問題的。

天子守國門,說的是朱棣。永樂年間,北元勢力抬頭,對明朝北境構成了極大威脅。在這種情況下,朱棣決定遷都北京。因為他知道,自己就是明朝最牛的武將,只有他自己才能震懾得住蒙古人。這其中當然有很大原因是出於回歸自己老巢的考慮,副作用也很大。但是必須承認,明朝此後十三位皇帝,都堅守在北方邊境,確實是天子親自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明朝建國時定都南京,後來遷都北京,主要的目的就是天子守國門,意即國受侵,天子守在第一線。崇禎在北京危急、兵臨城下時,不遷都、不逃跑,從明英宗到崇禎的幾次北京保衛戰中,都是一股「君王死社稷」的硬頸。雖然大明天子中奇葩不少,但正統被俘不屈、崇禎皇帝殉國,即便是明朝的分支南明的皇帝也是這麼一股氣,隆武帝被俘,絕食自殺,台灣的寧靖王自殺殉國,明朝從創立到終結,沒有與任何國家簽訂任何不平等條約,也絕不屈服,明朝亡國後,抗擊清朝長達38年之久。

不割地,不賠款,在明朝幾百年的歷史上確實也是如此,土木堡之變,松錦之戰等等,雖說明朝軍隊損失慘重,丟失很多領土。但是從來沒有向外族妥協,割地賠款根本不存在。明朝中後期朝廷雖然貪腐黑暗,但是可以說一點都不軟弱呢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正統封建王朝,確實留給了我們很大的精神財富。割地賠款這種喪權辱國得事不能做。守護國門,從天子開始做起!我們要牢記歷史,發揚這種愛過的精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小小的趣聞 的精彩文章:

如果太子朱標沒有那麼早去世,燕王朱棣究竟敢不敢造反?反會贏不?
李鴻章的「淮軍」與曾國藩的「湘軍」是什麼關係?

TAG:歷史小小的趣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