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耄耋之年,依然成長

耄耋之年,依然成長

Feel Like Children

 I"ll Be A Virgin I"ll Be A Mountain

Maximilian Hecker 

00:00/06:27

童年的稚弱、青年的激情、中年的穩健、老年的睿智,都有某種自然優勢,人們應當適合時宜的享用這種優勢。

——(古希臘)西塞羅

今年的元宵節很特別,媽媽連著兩天給我打來電話。

元宵節中午,養老中心吃餃子,一般每個老人15個餃子,但媽媽所在的12樓享受特殊待遇,每人多給了2個餃子,媽媽一口氣全部吃完。然後她打電話告訴我,餃子特別香。

元宵節的第二天,市老年科技協會的老同志來養老中心演出。演出從下午兩點半到四點半,整整兩個小時,節目豐富而精彩。演出一結束,媽媽就和我打電話,興奮地說了老半天,心花怒放。

她說印象最為深刻的有兩個節目:一個是96歲的老人,上台表演京劇,雖然並不是科班出身,演的卻很專業,有板有眼;另一個是市老年科技協會的會長,也是一位女同志,和媽媽同歲,上台表演《回娘家》,一邊唱一跳。「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身上還背著個胖娃娃」,媽媽在電話里也是邊說還唱。

她說會長還發表了講話,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要獨立、自愛,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樣晚年生活才不會寂寞、無聊。媽媽聽完佩服的不得了。

雖然我和媽媽相隔幾千公里,但在電話的那頭,是媽媽興奮的話語和歡快的笑聲,可以想像她笑容是多麼的燦爛。而在電話的這頭,我一邊聽著她的描述,一邊不停地回應著「太好啦」,眼眶不知不覺已濕潤。電話結束時我和媽媽說:「其實老年人和年輕人一樣,可以活出了自己的風采。」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以前我和她打電話時反覆說過這句話,她一直不認同,極為頑固的堅持「老年人的生活就是可憐」,這次她居然也開始認同我說的話了。萬分感慨媽媽的巨大變化,打心底里為她高興,已經好幾年沒看見媽媽如此激動興奮了。

從去年10月開始,80歲的媽媽住在位於市中心的一家醫養結合的養老中心。養老中心離家近,媽媽隨時能回家,白天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晚上住在那裡,有專人看護,這樣有什麼情況的話可以隨時知曉。

將近半年的時間,媽媽在不斷地適應,學著調整自己。幸運的是,養老中心的生活為她開了一扇窗戶,讓她了解到一個人的老年生活居然可以和她原來想像的大為不同。耄耋之年的媽媽似乎像孩子般實現了一次新的成長,讓大家刮目相看:

性格更加開朗。爸爸走了5年,媽媽一直不適應,說起什麼事來,說著說著就掉眼淚,認為自己命苦,身邊沒有一個陪伴的人。而現在卻經常能聽見她爽朗的笑聲。

心情更加寧靜。以前媽媽一個人住在家裡,有時自己上街逛逛,有時參加單位的活動,晚上吃完飯後只能看電視然後睡覺。她總有一種恐懼和不安全的感覺,害怕萬一晚上發生了什麼事,連一個幫忙的人都沒有。住在養老中心以後,心裡踏實了,吃飯更香了,人也長胖了。

重新找回自信。原來的媽媽把自己住養老中心看作是一樣羞於見人的事,不敢告訴別人,別人問起她的事情,她總是支支吾吾的回答。現在卻是主動邀請老同事和老鄰居到養老中心來玩,大方而自信。

眼界更加開闊。有些人的年齡比媽媽大,其中最年長的106歲,媽媽通過和他們接觸,聊時事、聊過去、聊家庭、聊孩子、聊健康……學到了許多。他們之間會經常開導,有些人身體不如媽媽但很樂觀,養老中心也會經常開展一些活動,這些正能量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媽媽。

幫助別人讓自己更加快樂。和媽媽同住一個房間的老人比媽媽大好幾歲,媽媽經常幫助她,兩人相處得愉快。以前媽媽總是自怨自艾,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而現在媽媽通過幫助別人,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成為了一個有用之人。快樂的心情自然不言而喻。

中國有句俗語:活到老,學到老。古希臘哲學家西賽羅說過:「凡力求保持青春活力的人,雖然他的身體也許會老,但他的心靈是永遠不會老的。」

成長,是個漫長的過程。

每個人都在成長,每個人都需要成長,不管是嬰兒,還是老人。

成長,不僅包括身體,而且包括心靈。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有幸活到耄耋之年,也要像孩子一樣不斷成長,接觸新事物,學習新知識,尋找新樂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滿心田 的精彩文章:

TAG:月滿心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