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打贛州失敗就可以看出,為什麼歷史選擇了他,而沒有選擇別人

從打贛州失敗就可以看出,為什麼歷史選擇了他,而沒有選擇別人

打贛州犯了兩個錯誤,第一是軍事教條主義,第二是冒險主義。

教條主義是什麼意思呢?因為蘇聯革命是先在城市發動,然後席捲全國,這條道路是當時全世界唯一成功的革命道路,所以也被視為唯一正確的革命道路。

而當時的中央掌控在教條主義者手裡,一切以蘇聯道路為圭臬,認為蘇聯是怎麼做的,我們就得怎麼做,中國必須照葫蘆畫瓢,沿著蘇聯走過的路再走一遍。只有這樣,革命才能成功。

所以當時的中央提出的革命路線是,佔領中心城市,製造政治影響,來帶動全國革命,從而必其功於一役。而全國革命也就是當時的教條主義者所說的,中國革命的總高潮。在這個高潮到來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迎接這個高潮。

在這個指導思想的影響下,當時的中央提出,在軍事上就是要進攻中心城市, 比如武漢和長沙。所以,彭德懷率領三軍團,按照中央的要求,進攻了長沙,並且一舉成功,攻進了長沙。但在敵人迅速組織的援軍到來後,紅軍退出了長沙。

贛州是當時敵人釘在中央根據地的一顆釘子,地形上依山阻水,有利於堅守,而不利於進攻。如果能夠打掉這個釘子,中央根據地就可以連成一片,所以客觀上確實也有這個需要。之前中央紅軍也打過兩次,都未能成功。

這也是中央紅軍的高級領導人和高級將領在得到中央命令後,願意執行這個命令的原因。因為他們從軍事上也認為確實有打掉贛州的必要。

而毛主席認為,贛州城防堅固,紅軍缺乏攻堅必須得重武器,而且紅軍規模小,不應該個敵人在堅城之下死拼,而應該避開敵人的主力,進攻敵人力量薄弱的地區。所以,毛主席反對進攻贛州。

這樣,在中央紅軍召開的高級將領會議上,毛主席就成了少數,而且是絕對少數,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應該執行命令,進攻贛州,只有毛主席一個人堅持反對。最後,毛主席被迫脫離軍隊,去休養。

一軍團的大多數高級將領雖然也認為應該打下贛州,但是礙於毛主席在紅軍中的威信,所以還是保持了沉默。而三軍團的彭德懷則認為,軍事上是可行的,所以接受了中央的命令,擔任前敵總指揮,去進攻贛州。

中央當時獲得的情報也不準確,對敵情判斷不準,以為敵人在贛州的防禦力量不強,人數少,而且戰鬥力不強,是可以很快就打下來的。結果打起來以後才發現,城裡的敵人不僅數量遠多於事先的估計,而且戰鬥力並不弱,一時半會兒攻不下來。

之後,紅軍在遭受了比較大損失的情況下,仍然未能突破敵人的防禦,而且,敵人調集的增援部隊正在趕來,紅軍為了避免被趕來增援的敵人內外夾擊,被迫撤出了戰鬥。而中央和紅軍在這種情況下,也不得不承認毛主席的先見之明,重新請回了毛主席,接受他的領導。

以現在的角度來看,在當時的情況下,贛州既是安插在中央根據地的一顆釘子,更是一個誘餌。當時敵人一直在尋找機會與紅軍主力進行決戰,但是始終找不到。而贛州這個誘餌則是誘導紅軍以主力圍攻,再集中主力合圍,一舉消滅紅軍主力部隊。

在這一點上,毛主席確實認識比其他人都高明,看得也更清楚。而紅軍在當時缺乏攻城所必須的重武器的情況下,和敵人在不利地形下進行艱苦的消耗戰,這是敵人所希望看到但做不到的,而紅軍則是應該盡量避免這種戰鬥。

不過,這次失敗並沒有讓教條主義者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沒有徹底認識到毛主席的高明之處,一直到長徵結束,這個問題還是沒有解決。真正徹底解決,其實是在整風運動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武彈史 的精彩文章:

日軍進攻關中的路線選擇錯誤,連李宗仁都看不下去了
段祺瑞有袁世凱的野心,卻沒有袁世凱的手腕和實力

TAG:蕭武彈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