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困難熬?學會這幾個小妙招 能讓你精神颯爽!讓工作學習更有效率!

春困難熬?學會這幾個小妙招 能讓你精神颯爽!讓工作學習更有效率!

春困是人體因氣溫回升而產生的一種生理現象。隨著天氣變暖,新陳代謝逐漸旺盛,耗氧量不斷地加大,大腦的供氧量就顯得不足了。加上暖氣溫的良性刺激,使大腦受到某種抑制。因而人們就會感到睏倦思睡,總覺得睡不夠。

中醫認為「春困」反應了機體內部存在著不能順應自然變化,隱伏著陰陽失和、氣血失調、臟腑虛弱等的亞健康狀態,如不及時調整、糾正則會發展到疾病狀態。所以,通過各種方法對「春困」加以及時調整糾正是必要的。

為什麼會春困!

人體如果冬天沒有養好,或者氣血不足,就容易發生無力,最主要的表現就是「睏倦」,也即「春困」。

現代醫學解釋,冬天天氣寒冷,皮膚毛細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大腦和內髒的血流量就會相對增加,內臟尤其大腦供血充足,即供氧量充足,所以冬天的時候,反而頭腦清醒。進入春天,隨著氣溫的升高,人體皮膚的毛細血管也會隨之舒張,體表的血液循環增多,相應的內臟以及大腦的供血就會減少,大腦的供氧量減少,導致腦神經細胞興奮程度的降低,出現無精打采、昏昏欲睡的「春困」現象。

要緩解「春困」,重要的是要保持氣血充足,流通順暢。中醫認為,肝與春季相應,主藏血,主情志,所以,春天養肝護肝是緩解「春困」的根本。

有人以為多睡就能解決問題,但專家說如果老人貪睡,時間長了情緒變得低落,越睡越懶,越睡越困,最終導致動作笨拙,人更虛弱。

怎麼擺脫春困?

按摩經絡穴位,通過對穴位的刺激,可以便捷有效地緩解春困。

別把經絡按摩想得那麼神秘,人人都可以學,只要找准穴位就會有效果。無論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一次按幾下,每天按幾次,有空都可以揉揉穴位。

頭昏頭痛是春困最顯著的癥狀。督脈主一身之陽、入絡腦,刺激頭部和督脈的穴位,可以緩解頭痛癥狀。印堂穴、百會穴、風池穴、太陽穴這4個穴位在頭部,其中印堂穴、百會穴在督脈上,按摩時用手指揉捏即可。

按摩百會穴

主治:頭痛、頭重腳輕、痔瘡、高血壓、低血壓、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

定位: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

取穴:採用正坐的姿勢,百會穴位於人體的頭部,頭頂正中心,可以通過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來簡易取此穴。

按摩太陽穴

主治:頭痛、偏頭痛、眼睛疲勞、牙痛等疾病。

定位:在顳部,當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

取穴:太陽穴位於頭部側面,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

按摩風池穴

主治:頭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頸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

定位: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取穴:正坐或俯伏,在項後,與風府穴(督脈)相平,當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中取穴。簡言之就是頸後乳突後的凹陷。

按摩印堂穴

主治:頭痛、眩暈、感冒、目痛,鼻衄,失眠高血壓等。腰眼也是春捂的重要部位。

定位:在額部,當兩眉頭之中間。

取穴:可以採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勢,印堂穴位於面部,兩眉頭連線中點即是。

國醫大師解春困養生粥推薦

推薦一道養生粥,系國醫大師朱良春的家傳養生粥,他在90多歲的時候仍然可以出診看病,精神矍鑠,不知疲憊,就是得益於這款粥。

材料:綠豆50克,扁豆50克,蓮子50克,薏米50克,大棗30克,枸杞10克,黃芪150~250克。

做法:先浸黃芪20分鐘,用砂鍋煎15分鐘後將水倒出留用,加一碗水再煎後倒出水,兩次倒出的黃芪水,用做煮粥之水。將前五類食材洗凈入砂鍋,加入黃芪水,急火煮沸後慢火燉40分鐘,加入枸杞一起再煮10分鐘即可,這是5天的量。

用法:每天取1/5,早飯前和晚上各吃一半。

功效:該方補益五臟,甚能緩解疲勞,對緩解「春困」有良效。

為道中醫小編提醒:一些「春困」是疾病的表現。比如:肝炎前期的低熱嗜睡現象;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病因體虛引起的睏乏。有人還發現,高血壓患者在春天嗜睡,哈欠頻頻,很可能是中風的先兆。因此,疾病引起的「春困」,應及時去醫院檢查確診。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為道中醫文化 的精彩文章:

寒冬年末四種「內火」,為道中醫教你這樣滅!
4個湯圓=1碗米飯?專家教您健康吃法,給你的胃腸減減負!

TAG:為道中醫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