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格拉底開始聊「聽得懂」的哲學
最近得到專欄上線了《傅佩榮的西方哲學課》,我毫不猶豫的訂閱了。
希望通過這個專欄的學習,我可以建立起哲學思維,學會多角度、多層次,多面向的考慮問題。
傅老師在開篇課中講到:「哲學被視為終極學科,一旦進入哲學的世界,思維的廣度、深度和看待世界的視野都將發生質的變化。」
西方哲學一共有2600多年的歷史,分成四個階段:古代,中世紀,近代和現代哲學。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古代哲學和中世紀哲學的學習感想。
我們從蘇格拉底開始聊「聽得懂」的哲學。
古代哲學又被稱為古希臘哲學,核心就是蘇格拉底。
古希臘哲學在時間維度上,相當於咱們中國的春秋時代中葉到東漢初期;在地理維度上,屬於雅典,蘇格拉底就是雅典人。
為什麼說蘇格拉底是古希臘哲學的核心呢?
我總結了一下,因為蘇格拉底是古代哲學中承上啟下的銜接者。在蘇格拉底之前也有好幾位哲學家,他們分為自然哲學和辯士哲學。
自然哲學研究大自然萬物的來源,但是他們無法得到充分的論證,很難讓大家取得共識。
辯士哲學樂於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風俗、法律和宗教信仰,他們認為天下沒有普遍的、共同的規則,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但是這種觀點也無法給人們的生活做出明確的指導,因此,他們也陷入了一種懷疑論中。
這時,蘇格拉底找出了一條新的方向。
他鼓勵自然哲學派系的人們將注意力轉移到「人」的身上,而非植物等自然萬物;
他鼓勵辯士哲學派系的人們進行自省,由此他說了一句名言:「沒有經過反省檢查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以上是承上。對於啟下,蘇格拉底培養出了一位著名的學生叫做柏拉圖,而柏拉圖又培養出了一名著名的學生叫做亞里士多德。
綜上,所以說蘇格拉底是古希臘哲學的核心。
第二個問題是:古希臘哲學在西方哲學史上留下了什麼寶貴財富呢?
這就要從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兩個人說起,柏拉圖的理性論和亞里士多德的經驗論,形成了後代整個哲學的兩大陣營。
文藝復興時代拉菲爾的《雅典學院》,描述了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哲學思想。
柏拉圖手指向天空討論宇宙是怎麼來的?萬物是怎麼開始的?他偏重理性。
亞里士多德手指著地上,偏重現實人生的問題,他更偏重於經驗。
這也是每一個人在現實人生裡面可能要思考的問題,你究竟是要偏重理性還是經驗呢?又或者你會把兩者各取所長來配合使用呢?
接下來是中世紀哲學,核心是「一教三系」。
中世紀哲學有兩個特色:
一是時間最長,在整個西方哲學史上2600多年中,他就佔了一半,足足有1300多年。
二是創見最少。為什麼創建最少呢?因為他在有關人生的問題、宇宙的問題、價值的問題上,都已經有了答案,這個答案就是上帝。有了答案的話,你當然很難再有什麼樣的個別的特殊看法了。
什麼是一教三系呢?
我們先講三系吧,這三起分別是基督教系,天主教系和東正教系。
基督教相信耶穌是救世主基督,耶穌就是上帝。
在達·芬奇的著作《最後的晚餐》中,耶穌被門徒出賣,判為死刑,當天就死掉了。所以13號星期五,在西方文化中被認為是非常兇險的一天。
耶穌死後,耶穌的大弟子彼得召集所有的門徒,繼續開始宣揚耶穌的宗教,彼得是羅馬教主,最後被稱為教宗。這一派系被稱為羅馬天主教。
1054年,東正教從羅馬天主教中分離出來。
由於這三個宗教同源於一本《聖經》,所以被稱為「一教三系」。
天主教做了什麼呢?
這要從天主教中的兩位傑出代表說起,一位是奧古斯丁,他代表著教父哲學;另一位是阿奎那,他代表經院學派。
教父哲學的學習方法是先學習古希臘哲學,然後再設法把它跟宗教的教育結合起來,他力求證明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思想是找不到出路的,只有上帝才能幫大家解決生前死後的問題。
那麼對於教父哲學來說,哲學的意義又在於哪呢?
經驗學派重視培養傳教士,他們學習哲學和宗教。學習方法有四步:第一,提出問題。比如說:人生下來有沒有罪?或者上帝存在嗎?第二,根據問題提出正方跟反方的各種觀點。第三逐條加以辯論。第四取得結論。
經驗學派的學習過程繁瑣持久,他們進行了非常全面周嚴的思考,力爭做到沒有任何紕漏,但也正是這樣嚴謹的學習方法,牢牢地將學習者的思想捆綁在已有的哲學體系之中,大大禁錮了新思想的產生。
在經院學派中,還有一位代表人物叫做托馬斯,他構建了一部非常全面且嚴謹的神學,為宗教哲學辯護。
我的得到:
在古代哲學和中世紀哲學中,哲學、宗教和統治,三者密切相關。
由於出現了哲學,人們開始思考我們從哪裡來以及大自然的一切問題,思考身邊一切事情的事發生是否合乎情理?為什麼發生?
由於受到認知體系和科學發展程度的束縛,人們並不能對每個問題都做出滿意的回答,這就促使了宗教的產生:上帝是可以回答這一切問題的答案。上帝出現後,人們開始萬能的上帝。
統治者開始使用宗教、上帝來統治人民,禁錮人民的思想,導致中世紀哲學存在1300多年之久。
以上就是關於古代哲學和中世紀哲學的學習小結,歡迎你和我討論。
TAG:穎小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