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短短四十天李自成為何兵敗如山倒?僅僅是因為吳三桂「沖關一怒」?

短短四十天李自成為何兵敗如山倒?僅僅是因為吳三桂「沖關一怒」?

作者:林小靜,復旦大學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發生在崇禎十七年(1644年)四月的山海關之役,可以說是李自成建立的農民政權從勝利走向衰亡的轉折點,同時也是清朝定鼎中原的決定性一戰。山海關一戰雙方都投入了眾多兵力,據考證清軍共有13萬精銳對戰李自成軍20萬,最終結果是李自成農民軍慘敗,被迫撤離北京後輾轉山西、陝西等地,起義軍力量遭到削弱,其後李自成也在混亂中被殺。從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建立大順政權,到這一年的四月二十六日率部倉皇逃離北京,短短四十餘天為何會經歷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呢?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關鍵性人物——吳三桂。

吳三桂

明朝滅亡後,舊將吳三桂仍率領三萬重兵鎮守山海關要塞,崇禎十七年明廷因寄希望於吳三桂救援京師,於是這年的三月封吳三桂為平西伯,並升任其父吳襄為提督京營。沒想到的是,吳三桂在帶兵進京的途中卻得知明朝覆亡的消息,因此帶兵重回山海關。當時李自成軍剛入京城建立農民政權,為了鞏固政權,於是對吳三桂採取了招撫策略,李自成曾派唐通帶著40000兩白銀前往犒師,但吳三桂並不領情。此後吳三桂與李自成軍發生了衝突,雙方一度交戰。早前清軍就對吳三桂就動了招降的心思,曾多次派明降將祖可法前去招降吳三桂,但吳三桂仍舉棋不定。吳三桂與李自成軍交戰後,擔心山海關遲早不保,於是派人秘密聯繫多爾袞,希望向後者借兵對付李自成,並表示願意歸附。雙方達成協商後,多爾袞派軍與吳三桂軍隊李自成軍形成了「首尾夾攻」之勢,四月二十二日,清軍正式加入戰鬥。此時吳三桂與李自成軍已交戰了一段時間,雙方均損失慘重,清軍以逸擊勞,最終大敗李自成軍,取得了山海關戰役大捷。

山海關之戰作戰經過圖

山海關一戰,清軍勝而李自成軍敗,吳三桂最終倒向清軍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更深遠的原因還在於李自成政權自身的腐化與不堪一擊。李自成的農民軍進入京城後,不僅沒有穩定民心,鞏固統治基礎,反而四處掠奪錢財,引起普通民眾紛紛不滿。農民軍沒有嚴明的紀律,他們入城後貪於享樂,不僅軍心渙散,戰鬥力減弱,而且出現了畏戰的心理。與此同時,清軍在松錦決戰後,搬師回瀋陽修整的同時招降了不少明將,為攻打京城作了充足的準備。本來吳三桂在與哪邊合作的問題上一直舉棋不定,李自成並沒有看到山海關一線防禦的重要性,在招降吳三桂不成後便與之交戰,導致吳三桂轉而降清,反過來對付李自成軍。

李自成

郭沫若曾在《甲申三百年祭》中認為山海關一戰李自成軍失敗的原因在於上層的腐敗墮落,他列舉了大量史料說明大順軍日夜搜刮金銀、沉迷於嬉戲淫樂中,因而對當時全國的局勢沒有充分的了解,也沒有預先制定措施預防清軍的入關,同時對十幾萬清軍兼程入關毫無防備,最終貽誤了戰機。可以說,李自成農民軍在山海關戰役中的慘敗是註定的而不可避免。

參考文獻:

王岸茂:《論大順政權在軍事方面的嚴重失誤——兼論山海關之戰的重大戰略意義》,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第2期。

馬社香:《山海關之戰雙方兵力考》,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1999年。

陳涴:《第十四講:清定鼎中原的決定性戰役——山海關大戰》,《遼寧省社會科學普及系列叢書7——遼海講壇》,2009年。

張曉波:《山海關之戰與清王朝的建立——從「封建制」看明清鼎革及其延續性》,

《社會科學論壇》2013年第11期。

歡迎朋友們訂閱近代中國!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胡一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自成 的精彩文章:

明明有本族統治 為什麼吳三桂投降給了李自成
李自成這樣沒能力沒見識的人為什麼會推翻明王朝的統治?

TAG:李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