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獨角獸
「獨角獸」(unicorn)一詞源於歐洲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動物,歸為神獸之列,寓意稀有、高貴。2013年,種子輪基金Cowboy Ventures的創始人Aileen Lee首次用「獨角獸」一詞來形容那些具有發展速度快、稀有且被投資者追逐等屬性的、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創業公司。此概念一經提出,便迅速得到全球科技和投資界的認可。相繼有Tech-Crunch、CB Insights、Digi-Capital、《華爾街日報》、《財 富》、SpokeIntelligence & VBProfile、艾瑞諮詢、長城戰略諮詢、胡潤研究院等一批國內外相關機構公布了自己的「獨角獸」榜單,在業界產生了很大影響。但是就管及所見,關於獨角獸公司的研究多是一些新聞報道性文章,那些剖析獨角獸現象背後機理的研究相對較少,還有待補充。
本篇為開篇報告,主要談談近年來全球範圍內勢頭猛烈的獨角獸現象,以及究竟是哪些因素導致了這一現象。是全球新舊經濟增長動能轉換背景下的現象?還是資本追逐下風口浪尖的寵兒?報告最後將從外因與內因兩個角度分析獨角獸現象的成因及其內在機理。
下一期,將進一步從獨角獸公司的行業集中度視角切入,探索究竟怎樣的一個行業集中度才是合理的。如果說獨角獸的出現要歸因於資本的追捧,那麼最終導致的行業壟斷,投資者該如何理性面對?創業者又該如何理性面對資本市場的非理性繁榮?敬請持續關注我們的《獨角獸專題系列報告》。
特別鳴謝鄒之光、曹炳羲對本報告的貢獻。
全球獨角獸概況
根據CB Insights的數據,截至2017年12月1日,全球共有220家獨角獸公司,估值總額達到7630億美元。這220家獨角獸公司分布在全球22個國家,美國、中國、英國在數量佔比上分列1、2、3位。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在全球獨角獸版圖中所佔的比例逐年下降,從2013年的75%下降到2017年12月的49%。
從細分子行業的情況來看,220家獨角獸公司涉及按需服務、電子商務、金融科技、網路安全、互聯網軟體服務以及醫療等多個新興子行業。其中,按需服務有15家,佔比6.8%;電子商務38家,佔比17.3%;金融科技25家,佔比11.4%;網路安全10家,佔比4.5%;互聯網軟體服務29家,佔比13.2%;醫療18家,佔比8.2%;其他子行業,例如大數據、機器人、汽車科技、太空科技等,共有85家,佔比38.6%。從細分行業分布可以看出,各個細分行業都會出現獨角獸,獨角獸並沒有扎堆出現在某一個或某幾個細分行業中。
獨角獸的成長分析
從成立時間上來看,平均成立9.25年。其中,成立時間不足三年的公司有8家,佔比3.6%,最年輕的獨角獸當屬2016年3月成立的智能晶元公司——寒武紀科技;成立時間在三到五年的有62家,佔比28.2%;成立時間在五年以上且不超過十年的有93家,佔比42.3%;成立時間在十年以上的有57家,佔比25.9%,最年長的獨角獸是哥倫比亞航空的LifeMiles和德國的健康康復企業Otto Bock HealthCare,他們均成立於1919年,已經98歲「高齡」了。
從成長的速度來看,220家公司從誕生到晉陞為獨角獸平均用了近8年的時間,這與2016年年初Venturebeat的統計調查結果相當。Venturebeat統計數據顯示,當時有一半的獨角獸公司在成立之後6年成為獨角獸,75%的獨角獸公司在成立以後9年之內成為獨角獸。
另外,經一家矽谷的諮詢公司Play Bigger證實,在2012年~2015年成立的公司的市值(估值)要高於在2000年~2003年成立的公司,且是它們的兩倍。換句話說,現在的初創公司比21世紀初成立的公司成長速度快了兩倍。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是什麼原因導致獨角獸公司的高速成長?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進入下個議題。
獨角獸現象成因解析
造成今時今日出現獨角獸崛起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我們從外因與內因兩個角度切入,探討研究獨角獸現象背後的「推手」。
一、外因
互聯網經濟是催生獨角獸的時代推手
互聯網經濟,是基於互聯網產生的經濟活動的總和,是信息網路化時代產生的一種新的經濟現象。在上榜的獨角獸企業中,90%以上的企業都是基於互聯網平台的創業企業或者直接是互聯網行業的新創企業。即使是高科技製造的小米和大疆也都離不開互聯網的運營和操作平台。互聯網經濟是獨角獸成長、壯大的機會和背景,也是跨界思維落地化實現的現實條件。無論是傳統產業的顛覆性蛻變,還是原創新興產業的爆發,都在「互聯網+」時代下競爭與合作、生存與發展。
蓬勃發展的創業投資是獨角獸高估值的催化劑
近年來全球風險投資業的蓬勃發展,是獨角獸公司高估值現象的催化劑。全球風險投資金額從2012年的453億美元飆升至2017年的1644億美元,年化複合增長率近30%。全球融資企業數也從2012年的6823家增長到2017年的11042家,年化複合增長率超10%,其增長率低於投資金額增長率是因為越來越多的資金流向越來越少的優質獨角獸公司。
另一方面,全球風險投資市場有著同二級市場高度相關的走勢。二級市場高漲時,一級市場的募資和投資立即變得熱鬧起來;一旦二級市場的閘門收緊,一級市場的募資和投資會出現斷崖式下降。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全球經濟開始復甦,美國、歐洲、日本、中國等世界主要經濟體的二級市場走出長達近10年的小牛市,二級市場公司市值的攀升也進一步推動了一級市場獨角獸的估值。
各國近年來的新經濟政策是獨角獸成長的沃土
21世紀的前十年,全球實體經濟在動蕩中起起伏伏,為了刺激經濟增長,各國紛紛制定了新經濟政策,這些政策的落實為獨角獸的誕生提供了沃土。從前文分析中可以了解到,一家公司從創立到晉陞為獨角獸的平均年限為8年,而在2008年以後成立的獨角獸公司佔到所有獨角獸的66.4%,這不是巧合,而是與次貸危機後世界各國開始新一輪的新經濟政策有關。
美國經濟恢復緩慢,新興經濟體受到拖累,歐債危機進一步給恢復中的經濟蒙上陰影。各國都在尋求新的經濟發展突破口,最終瞄準了技術創新,例如環保領域(美國的頁岩氣革命)、工業製造業升級(德國工業4.0,中國的工業製造2025)、3D列印、物聯網、「互聯網+」領域的革新。中國各類促進創業和互聯網產業發展的相關扶持政策出台,激發了全民創業激情,「互聯網+」領域成為創業熱門。在消費升級的推動下,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智能硬體、在線平台交易(旅遊、醫療、直播、教育)等產業,充滿了商機,吸引資本紛紛湧入,成就了中國59家獨角獸。
二、內因
外部環境對於產生獨角獸爆髮式成長這一現象功不可沒,但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內因。內因包含以下六大機制:
01
合夥
機制一是「合夥」,也就是用新的發展方式集聚資源,奠定爆髮式成長的基礎。80年代以前的發展模式我們稱之為「滾動發展」,特點是公司自己逐步積累各種資源,呈現出線性增長的態勢。90年代的主流發展模式是「投資發展」,特點是投資人利用資本幫助公司突破以往的瓶頸,呈現出加速增長的態勢。而今我們進入了新經濟時代,發展模式迭代為「合夥發展」,特點是集合合夥資源、戰略資源,共同解決人才、渠道、資金等多方面瓶頸問題,呈現出指數式增長、跳躍式增長。
新經濟時代的特徵就是創新全球化和社交化,這會加速資源的流動,使公司能夠在短時間內抓住機會,整合資源,爆髮式成長為獨角獸。獨角獸現象是創新全球化和社交化的結果。
02
平台
機制二是「平台」,平台為公司業務的爆髮帶來無限的可能。平台型公司有四點特徵:一是擁有互聯網+跨界的思想;二是「信息經濟」實時協同;三是具有網路聚合效應;四是在行業內最終會形成少數超級企業引領的局面。
例如220家獨角獸名單中的美團點評(china internet plus),是2010年成立的第三方平台企業,成立以來交易額呈指數級增長,2015年與大眾點評合併後,占團購市場份額的80%,估值也達到170億美元,相當於擁有百年歷史的雲南白藥的總市值,平台的力量不可小覷。
03
跨界
機制三是「跨界」,跨界的公司可以集聚多領域的優勢,帶來融合創新。不同產業的跨界結合,可以形成新的業態,新業態則意味著新規則。也就是說,跨界往往是顛覆現有遊戲規則的機會,往往會給公司帶來爆髮式的成長。
例如220家獨角獸名單中的小米,成立於2010年,其打破智能手機傳統模式,與互聯網融合,首創用互聯網模式開發手機操作系統的模式,利用社群、粉絲進行研發創新,2012-2014年間銷售額增長了近8倍。
04
生態圈
機制四是「生態圈」,獨角獸公司往往採取開放協同創新的模式,與眾多企業和其他要素互利共贏。其具體的做法是通過聯盟、外包、合作、嫁接等方式整合資源,進行雙向的、多邊的互動,形成共生共榮的生態圈,目的在於用己所長、集采眾長,實現協同創新和互利共贏。
生態型企業特徵通常有以下特點:
一是注重價值鏈各環節的協同和聚合效應;
二是注重對外部合作夥伴的合作與協同;
三是以為用戶提供價值創新為中心,而不那麼關注競爭本身;
四是自身具備極強的動態平衡能力,因而具有更強的自我調整和修復能力,能夠快速應對變化和挑戰。
與平台型企業能夠形成社群、形成粉絲效應不同,生態型企業往往更能夠引領產業價值創新,制定新的行業規則,更容易出現爆髮式成長。
例如2012年3月成立的資訊分發平台公司—今日頭條,發展到現在已經遠不是一個單純的資訊分發平台了,旗下還擁有火山小視頻、抖音等,還通過內部孵化、投資和併購等方式在日本、印度、東南亞、歐洲、北美和南美等地區完成全方位的海外布局,打造遍布全球的「最懂你」的生態圈。
05
引爆點
機制五是「引爆點」,即獨角獸企業都有一個爆髮式成長的突破點。引爆點的出現需要有兩個核心要素:一是為構建創新生態積累能量,二是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包含技術創新)釋放能量。二者達到吻合即可爆發。要實現這兩個核心要素、要準確尋找並抓住自身企業的引爆點都離不開一個最最關鍵的要素——就是創始人。
一般來說,一家企業的創始人總是擔任CEO的角色。在220家獨角獸中,二次創業的CEO不在少數。他們有異於常人的堅韌、膽魄、自信甚至偏執。作為引領和支撐獨角獸爆髮式成長的CEO,他們眼光獨特,商業嗅覺靈敏,不安於現狀,不囿於常規。同時還有大量CEO是技術出身,他們重視技術創新、聚焦產品研發。豐富的連續創業經歷和敏銳的商業嗅覺讓他們更容易把握住「引爆點」的機會,引領獨角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呈現指數級成長。
例如2013年6月成立的電子商務公司—小紅書, 通過舉辦「6月6日周年慶」活動(活動內容包括6.6元秒殺、新人代金券、帥哥快遞員等),兩周內,百度指數飆升20倍,App Store排名在三天內攀升到總榜第4、生活類第2,一舉超越京東、唯品會等電商巨頭,最後用了不到3年的時間就晉陞獨角獸名錄。這樣的成果還是要歸功於創始人毛文超獨特的眼光和戰略選擇。
創始人毛文超在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後,在貝恩諮詢、貝恩私募先後工作了幾年,而後赴斯坦福念完MBA回國創辦了小紅書。他認為吸引用戶的關鍵,是能夠打動用戶並滿足他們最核心的需求。由於小紅書的用戶90%是女性,其中50%是90後。所以,小紅書堅持在對的時間提供一個對的產品給一個對的人群。在「6月6日周年慶」活動中,很多營銷手段也是針對90後女性用戶來設計的,這也就促成了「6月6日周年慶」成為小紅書的一個引爆點。
06
自成長
機制六是「自成長」,是獨角獸企業爆髮式成長的驅動力。自成長就是行業的用戶能以足夠低的成本,獲得構建自成長商業模式的基礎。自成長的關鍵是要制定新的行業規則,遵循新的進化法則,適者生存,依靠生態力量自發前進。
比如,共享經濟的典型代表Uber,顛覆原有規則,在打車行業中聰明地構建平台,植入盈利模式。抑或是鬥魚TV作為遊戲直播平台,通過網路聚合各種用戶和資源,利用打賞分成這樣的商業模式快速崛起。
附:220家獨角獸公司名單
※養了一個「呱娃子」來寄託我內心的不安與孤獨
※互聯網眾籌養豬,你想參與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