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六出祁山」而不勝,為什麼韓信卻可以一戰定三秦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項羽在巨鹿擊敗秦國主力軍隊後,率軍進入函谷關,駐軍鴻門,上演了著名的「鴻門宴」。項羽在「鴻門宴」雖然沒有殺劉邦,但在分封諸侯時,卻對劉邦倍加防範,將劉邦分封到了比較閉塞的漢中和巴蜀之地。同時,在三秦之地分封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用來封鎖劉邦出入關中,進擊中原的道路。
劉邦對於項羽的分封很不滿意,但是礙於自己實力太弱,只得聽從張良的計策,去漢中上任,並且燒毀了沿途經過的棧道。劉邦的舊部兵士,多為從家鄉帶出來的楚人,因為感覺前途無望,加上思念家鄉,逃散了很多。劉邦此時,可謂是心灰意冷。幸得夏侯嬰、張良和蕭何向劉邦力薦韓信,才有了劉邦和韓信的「漢中對」,讓劉邦重燃了統一天下的壯志,並任命韓信為大將軍,統帥漢軍。
韓信也不負眾望,一招「暗渡陳倉」,讓劉邦率領漢軍奇襲陳倉,最終將章邯逼死在廢丘,同時又降服了司馬欣和董翳,平定了三秦。劉邦得了關中之地,從此既可以憑險要防守,也可以出兵,進擊一馬平川的中原地區,還可以依託巴蜀之地的豐富物產,充實軍需,有了爭霸天下的資本。
這就讓我們想起了比較熟悉的《三國演義》,為什麼諸葛亮「六出祁山」都以失敗告終,而韓信卻可以一擊定關中,然後助劉邦一統天下呢?應該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因素,奇襲,導致章邯倉促應戰,軍心不穩。劉邦剛入漢中幾個月,就突然從故道殺到了陳倉城下,這讓章邯始料未及。章邯在陳倉此時並沒有派重兵把守,讓劉邦佔了先機。趙衍又獻計劉邦,從「他道」繞後,前後夾擊陳倉,導致章邯軍準備不足,士氣低落。
第二個因素,劉邦軍主力齊出,士氣強盛。劉邦這次是率領韓信、樊噲、曹參、周勃、靳歙、灌嬰、酈商等等主力將領齊出,士兵也希望能早日打回舊地(楚地),回歸故鄉,因此,士氣旺盛。結果就是,陳倉城下,樊噲率領先鋒軍大敗章邯,順利佔領陳倉和雍城。
第三個因素,秦人仇恨項羽和三秦王。項羽曾在巨鹿之戰後坑殺秦人降卒二十餘萬,入關後,又搶掠關中之地,讓秦人對項羽恨之入骨。而三秦王又拋棄秦投降項羽,讓三秦王也多為秦人怨恨。劉邦卻在進入關中時,曾約法三章,對秦人秋毫無犯,這樣秦人更容易幫助劉邦,讓劉邦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快速平定三秦有了「人和」基礎。
第四個因素,齊國田榮造反,讓項羽無暇顧及劉邦。劉邦從漢中出兵關中時,田榮認為項羽分封不公,就自立為齊王,聯合趙國陳餘一起反抗項羽。而項羽認為齊國叛亂的危險比劉邦叛亂的危險大,所以率兵前往平叛田榮。田榮被滅後,其弟田橫又接著反抗項羽,讓項羽一直無暇顧及劉邦,才讓劉邦順利得到了關中,又東下直攻彭城。
第五個因素,項羽不善用人,賞罰不公。這就是韓信在「漢中對」中所說,項羽自己很勇猛,可以獨當一面,事必躬親,不能很好的信任和使用自己的部下,比如張良、韓信、英布;項羽還是婦人之仁,不能公平的封賞,比如陳平、彭越,還有前面造反的田榮。這就讓項羽急需用人之時,卻沒人聽他的了。不然,派彭越或者英布去平齊國叛亂,項羽直接率領陳平揮師西進,平滅劉邦,那劉邦很可能會被重新打回漢中去。結果是這些人一起跟劉邦把項羽給打掛了。
現在有句流行語,「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但是項羽果然是劉邦「神一樣的對手」么,感覺不像。也就是太史公比較同情項羽吧,《史記》中才滿是對西楚霸王的褒獎讚美之詞。這才讓韓信獻策劉邦「漢中對」,出兵漢中,一舉定三秦,順勢助劉邦一統天下,建立了立於世界之巔的大漢帝國。
※能說出這4句話的男人,「不值得」女人愛!
※希特勒為什麼那麼仇視猶太人?真相竟是這樣!
TAG:眼鏡叔說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