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勛:衣食住行,是最重要的美學
點上方藍字免費訂閱
東方。生活。美學。
最美微雜誌
每一個人都拚命地追求物質方面的部分,甚至說生活忙到沒有時間去感覺周遭的事物,你要去領悟,漢語當中『忙』這個字多麼驚人的警告,因為忙是心靈死亡。
你有再多的錢,再多的物質,心靈的死亡,會帶來更大更大的空虛,所以我就希望通過一些簡單的方式,把像莊子天地有大美這樣的觀念,跟所有的朋友來共同勉勵。
穿衣之美:品味不等於品牌
美其實是回來做自己,我能夠不被這個流行所干擾,我知道我自己要什麼。譬如說,那衣服不過就是求保暖,天氣冷了加衣服。人類最早用樹葉、用動物的皮毛來做衣服,可是慢慢地我們會發現衣服這個東西可能會跟他的某一種生命情調有關。我們今天說品味變成說這個人穿衣服很有品味,因為他有他自己的選擇。
品味常常被誤解為品牌。如果問一個朋友說,你喜歡穿好的衣服,那你喜歡什麼品牌,他可能說我喜歡香奈兒,我喜歡皮爾卡丹,我喜歡阿瑪尼,這叫品牌,貴的要死。
可是品牌並不等於品味。品牌的基礎是建立在品味的基礎上,你如果說去盲目的迷信那個品牌,最後就是說,不一定有品味。
所以說品味是回來做自己,選擇自己所要的這個東西,那麼在服裝上,我們可以說這個人他完全可以素樸的完成它自己,這個是從生活里培養自己對美的一個感動。
食物之美:不止於果腹
中國人的飲食常常講色香味俱全。色,視覺;香,嗅覺;味,味覺。已經動用掉三種感覺系統了。那麼因此這個所謂的色香味俱全是說,我在吃飽飯這件事情上是有目的的。
我餓了,我要吃飽,可在過程當中,我已經在做美的功課,我要鍛煉我自己在視覺上對事物的判斷,我也要鍛煉自己在嗅覺上的判斷,以及放到口腔以後,咀嚼它的那個味覺上的一種快樂。
我們會發現漢文明非常有趣,很早就提出一個詞叫「品味」,這個三個口的品,跟味覺的味,都跟吃東西有關,可是品這個字,好像特別複雜的一個對味覺上的提高,所以最後我們發現說,它用來指稱的東西不完全是吃東西。
有一種好貴好貴的茶,非常珍貴的茶,叫雨前龍井,杭州龍井的茶是非常珍貴的,可是還有一個比在龍井裡面特別珍貴的叫雨前龍井,或者叫明前龍井,清明節以前,還沒有下雨以前,採收的龍井,它全部是嫩芽,因為下雨以後,雨水一滋潤,這個茶葉,葉子很快就老了。
所以他要摘那個下雨以前的嫩芽,然後用 80 度的溫水,然後所釋放出來那一片茶葉在陽光雨水土壤裡面所得到的最美的所有的嗅覺跟味覺,所以當在品那個茶的時候,它就決不是口渴的時候一口喝下去,而是品,這個時候我們叫做品茶。因為它有個非常緩慢的過程,好像在品味自己生命裡面一個非常美好的一個記憶。
我想在東方的品茶,他是在講品味的,可是這個是我們剛剛所提到的在日常生活里,可能隨時要做的所謂美的功課,就可以從喝茶,從食物當中,慢慢的為自己準備好非常好的這個敏銳的感覺。
居住之美:找回傳統
房子並不等於家,我忽然想到漢字「家」的意義,一個屋頂下養豬的才叫家。
我想美的基礎其實有一種關係,有一種對生命的愛,一種對生命的關心,它才構成美的條件跟基礎,否則的話,這個美會變得非常虛假。回到生活裡衣食住行這個基礎上,我們在生活里作檢討的時候怎麼去找回我們覺得是基礎,傳統可能就是落後,趕快把它丟掉,不想要的東西,可它裡面其實有很珍貴的東西。
出行之美:駐足觀望
比如說,談到行的部分,很多人覺得行怎麼談美學?
行的文化,從最早人怎麼用腿走路,用腳走路,到騎馬,騎驢子,坐船,在那個速度感里都有很多對於行走的眷戀。我們讀到王維在唐朝的時候跟朋友送別,《陽關三疊》,大家最熟悉的詩句,旁邊種了很多的柳樹,朋友要走了,要出遠門了,送行,喝一點酒,摘柳樹的枝送給朋友,我們現在在飛機場大概就沒有這些儀式了,稱它為儀式是說,因為告別再見面很難,所以有很大的眷戀,不斷的用詩句去表達他對於行這件事情的過程,有一種緩慢,一種緩和的過程。
我常跟朋友提到說,在看宋代的山水畫里,其實後來最感動的是中國園林里最偉大的一個建築,就是忽然出現一個亭子。我到拙政園裡面走,就會看到一個小亭子,就想到亭子不過就是讓你停下來,停一下吧。你走累了,停一下,這邊風景這麼好,為什麼不停一下。
圖片及素材來源網路,版權歸屬原作者
責任編輯:喜雨
-end-
主 編 推 薦
看道
在這裡,遇見美好的靈魂
每早八點,給你講故事
※年後治癒系美味!挑逗味蕾,好吃到飛起的爆汁鮮桃味道,陶醉其中……
※筆尖上的佛國,唐卡
TAG:西風東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