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耳機——我們聽力的殺手

耳機——我們聽力的殺手

「聽見未來,從預防開始」。

如今,個人電子設備的使用都非常普遍,人們隨處可以見到許許多多的人戴著耳機,從學習、步行、打遊戲、煲劇,甚至吃飯、睡覺從不間斷,尤其有不少人就喜歡把音量調大,享受這種被音樂環繞充斥又帶著節奏感的體驗。

殊不知,這些習以為常的習慣,卻可能對你的聽力造成損害。形形色色因為過度使用耳機而致聽力下降的病人越來越多。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球約有11億年輕人在聽音樂時存在聽力損失的風險。

可別讓耳機成為聽力的殺手!

耳機可能導致耳聾嗎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某些人突然耳聾了,到醫院輸了幾天液以後又好了,貌似耳聾沒什麼可怕的。

其實,聽覺系統中傳音、感音及聽覺傳導通路中的聽神經和各級中樞發生病變,引起聽功能障礙,產生不同程度的聽力減退,統稱為耳聾。一般認為語言頻率平均聽閾在26dB以上時稱之為聽力減退或聽力障礙。

因聲波傳導通路上的病變,導致的聽力下降的情況叫傳導性耳聾,常見於耳的畸形、耳道阻塞、炎症或腫瘤等。這些聾相對好處理,解除阻塞、通暢導音是治療原則。

而感受和分析聲波時具有的病變導致的聽力障礙則為感音性耳聾,常見於神經發育異常、老化、創傷、神經病變、感染、中毒等引起。常常帶耳機造成的雜訊性聾就是屬於這種,它是由於長期遭受85dB以上雜訊刺激所引起的一種緩慢進行的感音神經性聾。

可見,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傷的核心是神經方面的損傷。在早期損傷尚能通過隔絕損傷源而緩慢恢復,但重度損傷後則很難復原,有的甚至需要植入人工耳蝸。可見,對於感音性耳聾來說,預防顯得尤為關鍵。

耳機的聽力損害十分隱蔽

正常人耳正常聽力的頻率範圍是20Hz到20000Hz。當開始出現雜訊性聾時,聽覺神經首先對高頻聲音的敏感度出現下降,即下圖右側部分的頻段,這個頻段並不是日常溝通時使用到的頻段,音樂專業的人可能會在聽音樂里的高頻區段時,覺得音量似乎下降了,而大部分人其實難以及時察覺。

但是,這樣的朋友在做聽力檢查時,往往就會主要表現為耳鳴、耳聾。純音測聽表現為4000Hz谷形切跡或高頻衰減型。如果不控制,損傷的範圍就會更擴展、更嚴重。

多大的音量才會造成損傷

高噪音導致聽力損失有兩個主要因素:聲音的強度以及處於這種聲音下的持續時間。那到底音量多高、持續多久才會造成損傷?

目前,WHO還沒有相關的「安全標準」。基於大量研究的結果,國際上比較公認的雜訊控制安全標準是:

1、對於大多數健康成年人,聲音平均音量在85分貝水平時,每天持續接觸時間應不超過8小時。

2、聲音每變化3分貝,可持續接觸的時長相應變化一半。如88分貝環境不應超過4小時,82分貝的聲音不應持續接觸超過16小時。

如何安全戴耳機

1、限制音量:把音量設置在最大播放音量的80%以內。

2、縮短戴耳機時間:試用時間不超過90分鐘。

以上兩點是很要,但有時候我們調節音量並不是嚴格按照音量分貝去設置的,而是根據當下環境調節自己能聽清楚的音量,在公交、地鐵等嘈雜地方,當背景雜訊提高了,我們就會人為提高耳機音量來提高「信噪比」,這種微妙的變化其實很容易被忽略的。

例如,當一路奔波從外面戴著耳機進入房間甚至上床睡覺時,我們常常就會覺得這個音量實在刺耳,不得不降低音量,此時才意識到,剛剛在外面戴著耳機接受的就是這麼強的音量!因此,為了降低背景雜訊,在嘈雜環境中需要使用有降噪功能的耳機來實現。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耳機——我們聽力的殺手------消化病公益科普1276帖

馬醫生推薦其惡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蘭世亭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美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
下雪地滑,小心摔疼「尾巴」

TAG:蘭世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