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國總統霸氣:我們過去、現在、將來都反對美國發動的那場戰爭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名言曾出現在高考的歷史材料分析題中,並註明是英國首相丘吉爾講的。其實,這話並非丘吉爾發明,版權屬於19世紀英國首相帕麥斯頓,丘吉爾引用而已。由於丘吉爾領導英國打贏二戰,名氣比帕麥斯頓更大,所以很多人誤以為這話是丘吉爾說的。
英國首相帕麥斯頓
不管這話誰講的,不得不承認說得很有道理,所以咱們可以看到美國當年和越南打得急眼紅眼,現在卻眉來眼去「搞基」。過去的敵人可以變成現在的朋友,當前的朋友也可能變成日後的敵人,因此美國對法國和德國這樣的朋友,照樣盯著防著。伊拉克戰爭中,美軍攻佔巴格達後,悄悄做了一件對不起法國和德國的事兒。
2003年4月14日
巴格達原伊拉克軍工部,美軍第3步兵師2旅已經佔領這裡,並作為駐地。
軍官們在這棟樓里有一個專門的辦公室,一個少尉正在手提電腦上忙個不停。仗打完了打遊戲消遣?非也,他正在「把收繳到的一些法國和德國武器系統的製圖拍照,然後傳回美國」。
為什麼是法國和德國,而不是其他國家?
法國總統希拉克
請大家注意,法國和德國未參加伊拉克戰爭,沒幫美國大哥就算了,竟然公開反對美國發動這場戰爭。當時的法國總統希拉克不僅自己反對,還威脅支持美國的中歐國家:你們要支持美國,就不要加入歐盟了!後來的法國總統薩科齊更是高調宣布:法國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反對伊拉克戰爭!
法國為什麼這麼做?
原因比較複雜。有人說是經濟原因,因為伊拉克欠法國人20億美元,薩達姆沒了,誰來還這個錢?其實,更重要的原因是法國不想讓美國時時處處都當老大。
歐洲的法國有點兒像亞洲的印度,實力不足但骨子裡充滿驕傲,奉行獨立自主,追求在國際上發揮獨特影響,刷存在感,而不是像英國那樣甘心當美國的小跟班。法國這麼干,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形成了傳統。早在美蘇爭霸時期,法國的立場就比較曖昧,並不是美國的堅定支持者。法國想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國家,在一些重要的國際事務中發揮決定性作用,自然不能對美國亦步亦趨,那樣就失去了自我。
那麼,德國為什麼也不支持美國?
默克爾當年支持美國慘敗給施羅德
原因比法國更簡單和現實:民眾反對伊拉克戰爭,而德國正在競選,需要討好老百姓,自然要說老百姓愛聽的話。默克爾公開支持美國,結果慘敗給施羅德。
不管法國和德國反對美國的原因時啥,事實是確定的——這兩個國家對美國大哥不夠意思,因此被美國記了一筆。為什麼一個旅都要專門搜集在伊拉克的法國和德國武器系統資料,還要傳回美國大本營?顯然是有命令有組織有目的的「統一動作」,回頭就有證據有理由去興師問罪了:為什麼你們的武器會出現在伊拉克?你法國和德國不支持我美國也就算了,支持我們的敵人,這算什麼?
伊拉克戰爭美軍打得很悠閑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其實沒那麼複雜,就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中國女記者:我如何闖入美軍軍事禁區?
※珍珠港事變後,美國人很快報復日本人,把11萬鬼子關進「集中營」
TAG:這才是美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