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代表熱議:吹響實戰化訓練新的時代號角

代表熱議:吹響實戰化訓練新的時代號角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如果說戰場勝負可能只是一朝一夕之間的事,那麼,決定勝負的力量卻消長於朝朝夕夕。連日來,來自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的全國人大代表們紛紛就提升實戰化訓練水平建言獻策,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道——

吹響實戰化訓練新的時代號角

原某試驗訓練基地高級工程師吳穎霞代表——

矢志攻關提升裝備試驗實戰化水平

解放軍報記者 劉建偉

「我一定矢志攻關,努力提升裝備試驗實戰化水平!」12日現場聆聽習主席的重要講話,原某試驗訓練基地高級工程師吳穎霞代表激動不已。一回到房間,她就撥通電話,和基地官兵交流學習體會。

「習主席強調大抓實戰化軍事訓練,加快提高我軍戰鬥力,我們的責任更重了。」談話間,吳穎霞的思緒回到了5年前。

2013年2月2日,習主席視察空軍某基地時,要求大家認清肩負的職責使命,再接再厲,開拓進取,堅決完成以試驗和訓練為中心的各項任務。

「雖然習主席當時視察的不是我們基地,可作為擔負同樣使命的裝備試驗鑒定人,我們倍感責任重大!」吳穎霞和戰友們反覆觀看視頻,目睹統帥風采,聆聽領袖教誨,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湧上心頭。

「我們試驗鑒定的每一型裝備,都關係到未來戰場能否打贏!」吳穎霞告訴記者,這些年來,她和戰友們矢志攻關,填補了我國常規兵器試驗技術領域的多個空白。

在此次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吳穎霞就提升武器裝備試驗實戰化水平談了自己的建議。她堅定地說:「我們一定在提高國防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加大先進科技成果轉化運用力度上貢獻自己的才智,為實現強軍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

海軍陸戰隊司令員孔軍代表——

實戰練兵鍛造全域作戰的尖刀

解放軍報記者 陳國全

「現在,實戰化訓練已經展開,正兵分多路,跨區遠程機動到山地叢林和海邊灘涂,進行全系統、全要素訓練……」15日是代表休息日,記者見到海軍陸戰隊司令員孔軍代表時,他正與所在部隊電話聯繫,了解訓練情況。

「這次跨區機動訓練,是今年系列實戰化訓練的一項內容。」孔軍告訴記者,今年1月3日習主席向全軍發布訓令後,他在海軍野戰分會場指揮陸戰隊員,進行了一場實戰化背景下的聯合裝載登陸兵力演練。

「習主席要求我們發展精銳作戰力量,加強實戰化訓練,增強新質作戰能力,加快向質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轉變,打造堅不可摧的戰鬥集體。」回憶習主席接見新調整組建軍級單位主官並發布訓令時的情景,孔軍說,要時刻牢記習主席囑託,抓緊提升作戰能力,把海軍陸戰隊鍛造成讓習主席放心的尖刀。

孔軍告訴記者,近年來,在島礁灘涂、大漠戈壁、山嶽叢林,海軍陸戰隊多次進行跨區域訓練,持續掀起實戰化練兵熱潮。隨著使命任務拓展,陸戰隊員一次次挺進深藍參與護航任務,彰顯中國力量和責任擔當,成為中國軍隊開放自信的生動縮影。

「我們的步子必須邁得更紮實。」孔軍說,下一步,將突出抓好基礎訓練,抓緊探索適應全域作戰要求的實戰化訓練路子,切實提升部隊的戰鬥力。

空軍某基地政委朱富海代表——

將戰鬥力這個刀刃打磨得更鋒利

姚春明 解放軍報記者 李建文

來北京參會前夕,正是習主席視察空軍某基地5周年的日子。朱富海代表和基地官兵一起學習討論習主席視察基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面向軍旗重溫軍人誓詞,著眼新時代使命任務研究部隊轉型發展措施辦法。

時光回溯到2013年2月2日,習主席一下飛機,就冒著嚴寒參觀了該基地部分裝備,並親切接見基地官兵和技術人員代表。

「來基地任職後,每次重溫視頻里習主席視察基地時的場景,都深受感動、動力倍增。」朱富海告訴記者,基地轉型建設正是按照習主席的重要指示來展開的。

該基地擔負著為空軍部隊打造實戰化訓練戰場的重大使命,每一項任務都處於空軍戰鬥力生成的最前沿。

開展實戰化訓練必須實現訓練場與未來戰場的無縫對接。在朱富海看來,在實戰化環境中練就的硬功夫,才是走向未來戰場的「通行證」。

參會這些天,很多代表常在一起探討如何進一步加強實戰化訓練。朱富海說:「我們就要用實戰化訓練將部隊戰鬥力這個刀刃打磨得更加鋒利!」

這些年來,在基地組織的空軍「紅劍」體系對抗、「金頭盔」自由對抗空戰、「金飛鏢」突防突擊、「藍盾」防空反導演習「四大品牌」,受到各級肯定。「我們就是要把基地打造成空天新武器裝備的『檢驗場』、新質戰鬥力生成的『孵化器』、提高部隊實戰能力的『磨刀石』。」朱富海如是說。

火箭軍某部處長丁國林代表——

用過硬本領回答好「勝戰之問」

解放軍報記者 劉建偉 特約記者 李永飛

「習主席在多個場合、多個時機,囑託最多的是使命擔當,強調最多的是備戰打仗。統帥的號令催征我們執劍前行!」火箭軍某部處長丁國林代表的話語鏗鏘有力。

2015年1月21日,習主席在某基地軍史館內看到一名普通士兵的照片時,立刻說:「這個兵我認識。」這名士兵叫王忠心,曾受到習主席親切接見。

丁國林與王忠心雖未曾謀面,但早聽說他所在的導彈旅敢打硬仗。在一次「紅藍」對抗演練中,丁國林和王忠心所在旅交手過招,他毫不留情、處處設阻,一次次給對手出難題。

官兵把丁國林稱作演兵場的「礪劍石」。丁國林說,這次,習主席再次強調大抓實戰化軍事訓練,統帥之慮,就是軍人之責。

統帥的囑託,樹起真打實備、真訓實抗的鮮明導向,這讓丁國林倍感重任在肩。他說:「『礪劍石』越堅硬,『倚天劍』才越鋒利。」

他帶領團隊日夜攻關,對數十種導彈型號、近百條導調標準、上千個特情現象進行逐個梳理、審定、總結,構設逼真戰場環境,創造性探索形成隨機跟進式「導」、全程清單式「采」、模擬等效式「抗」、復盤檢討式「評」的組訓方法,成為頗具火箭軍特色的「紅藍」對抗訓練模式。

「我們就是要根據對手的思維理念、作戰指導、行動方法制訂訓練方法,盯著導彈部隊的短板弱項出狠招、使重拳,用過硬的本領回答好習主席提出的『勝戰之問』!」丁國林堅定地說。

海軍指揮學院副院長兼教育長魯明委員——

打造提升戰鬥力的「思維引擎」

解放軍報記者 鄒維榮

「我第一次受到習主席接見是2014年9月22日。當時,習主席親切接見全軍參謀長會議代表,並發表重要講話。統帥的話語擲地有聲,大家的掌聲特別熱烈……」時隔4年,魯明委員回想起當時的情景,仍然十分激動。

「在那次會議上,習主席指出要強化善謀打仗,樹立戰鬥力標準,培育戰鬥精神,不斷提高訓練實戰化水平,著力解決戰鬥力建設中的突出問題,一門心思謀打仗、聚精會神抓準備。」魯明說。

「提升戰鬥力的關鍵要素有哪些?」作為海軍指揮學院副院長兼教育長的魯明認為,軍事理論創新是提升戰鬥力的「思維引擎」,是贏得戰爭的利劍。

「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這個道理不用多講。關鍵是,戰爭形態正在加速演變,打仗如何擺脫固有經驗的束縛?」魯明感慨道,軍事變革浪潮洶湧,抓好軍事理論研究創新,就是為實戰化訓練指引正確航向,避免走彎路。

魯明介紹,海軍指揮學院作為海軍中高級指揮參謀人才培養基地和軍事理論創新基地,近年來積極響應習主席的號召,始終集中精力研戰教戰,大興作戰問題研究之風,不斷創新作戰理論,積極服務部隊實戰化軍事訓練。

「實戰煉真金。」為了檢驗軍事理論創新成果,年初習主席向全軍發布訓令後,魯明組織教員全程參加新組建的某新質作戰力量實戰化集訓,在真打實抗中不斷對軍事理論研究成果進行實踐運用、試錯完善。新學年一開始,學院和部隊集智攻關,及時把取得的作戰理論研究成果和新戰法融入課堂教學,受到學員好評。

離實戰越近 離打贏越近

辛士紅

3月12日上午,習主席在出席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指出:「部隊還是要練,要隨時準備打仗,枕戈待旦不是唱歌唱出來的」「堅持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要瞄著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可能的作戰對手,有針對性地去練」。

「枕戈待旦不是唱歌唱出來的」,是擼起袖子干出來的、追趕強敵拼出來的、與高手過招打出來的。

如果說戰場勝負可能只是一朝一夕之間的事,那麼,決定勝負的力量卻消長於朝朝夕夕。

軍事訓練是部隊的經常性中心工作,今天訓練場上的「朝朝夕夕」都連著未來戰爭的「一朝一夕」。唯有按照真難嚴實要求,讓一切不適應戰場的東西從訓練場上消失,才能在未來戰場上贏得勝利。

戰爭從來不會寬恕一支訓練差勁的軍隊。訓練與實戰的差距有多大,戰場上就需要有多少血肉之軀來填平。

離實戰越近,離打贏就越近。對於一支渴望勝利的軍隊來說,最重要的莫過於縮短實戰化與實戰這「一字之距」。

「軍事訓練抓什麼,我想就是實戰化。」習主席堅持把軍事訓練擺在戰略位置,積極推進訓練與實戰一體化,從實戰需要出發從難從嚴訓練部隊。

堅持實戰實訓、聯戰聯訓,堅持按綱施訓、從嚴治訓……5年來,全軍共開展300多場各軍兵種部隊跨區基地化訓練、100多場聯合專項訓練、近百場軍兵種互為條件訓練。全軍上下精武強能的熱潮湧動,鋪展開一幅重心在戰、氣象更新的壯闊畫卷。

從南國叢林到西北大漠,從深海大洋到萬里蒼穹,全軍將士毅然決然投身實戰化訓練大熔爐。陸軍廣泛開展大考核、大比武、大拉動活動,海軍三大艦隊演兵西太平洋,空軍「金頭盔」爭奪戰放開對抗空域,火箭軍組織導彈基地全型號連續發射、整旅導彈火力突擊……真槍實彈、真訓實練、真考實評的溫度不斷提升,熔鑄著一支支勝戰之師。

「練練練,練為戰,練成那精兵才是好漢。」全軍官兵要以真打的決心抓訓練,緊盯作戰對手抓訓練,著眼克敵制勝抓訓練,強化體系練、突出練體系,努力鍛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精兵勁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兩會聞思錄:改革強軍路上,莫因「錯覺」跑偏了
它將是未來無人作戰體系的支柱之一,快來看看吧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