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極端天氣襲歐美,每個寒夜都是生死考驗

極端天氣襲歐美,每個寒夜都是生死考驗

3月中旬,天氣開始轉暖,歐美終於在暴雪嚴寒的陰影中鬆了一口氣。但英國《衛報》警告,如果不採取行動阻止全球變暖,極端天氣將來得更加頻繁。

「這是保暖,更是保命」

美國得克薩斯州達拉斯市的人行道上堆滿了舊被褥,每條毯子下都縮著一個人,試圖在這個7年來最寒冷的冬季中熬過夜晚。對無處容身的流浪者來說,這不只是在保暖,更是在保命。

冷風過境,氣溫一夜之間驟降13度,寒風讓人骨頭酸痛、皮膚凍傷,達拉斯至少有兩人死於零度以下的嚴寒。20歲的雷蒙德和4個夥伴蜷縮在一條毯子下,依靠彼此的體溫取暖。他本想投奔避難所,但因為空間不足而被拒絕了。這個高中時成績優異的男孩因厭倦母親的嘮叨離家出走,直到此時才明白自己付出了什麼樣的代價。「那會兒真是又年輕又愚蠢。」他顫抖著拍了拍手,戴著手套的雙手早已凍得麻木。

住在橋洞里的愛德華·金瑞努力用睡袋緊緊裹住自己,但寒意還是侵入了每一個毛孔。「真的很冷,」他忍不住抽泣起來,「我每天晚上都凍得半死。」

「可悲的是床位不夠,所以即使無家可歸者想進收容所,也沒有足夠的空間給他們。」非營利組織「SoupMobile」的創始人戴維·蒂莫西告訴達拉斯新聞網。

就在離雷蒙德3公里遠的地方,一位58歲的女性在公共汽車站附近被凍死。在潮濕的空氣和冰冷的雨點中,67歲的流浪漢柯蒂斯·埃奇在距離百老匯僅50步的黑色金屬長椅上咽下了最後一口氣。驗屍官沃利稱,他死於體溫過低導致的心律失常。當時氣溫僅有幾度。

跨年那天,堪薩斯城的流浪漢詹姆斯·麥克格洛德永遠告別了相識20多年的朋友雷吉·格倫。當時他們躲在一間廢棄的棚屋裡,擠在成堆的毯子下取暖,突然,麥克格洛德發現格倫一隻眼睜著、一隻眼閉著。他踢了踢格倫的腳,沒有反應,他已經被凍僵了。

波士頓、紐約、巴爾的摩、休斯敦等城市相繼發出低溫藍色預警,交通管理局禁止人們在地鐵站台或車廂里過夜。25歲的羅德里格斯原本在地鐵上容身,但被警察趕了出來,他的雙手在寒風中凍得又紅又腫,緊緊握著一隻粉紅色打火機,以備不時之需。

無論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對於難民、非法移民和無家可歸的流浪者來說,每一個寒冷的夜晚都是生死考驗。

據《瑞典晚報》報道,在2月28日零下10攝氏度的天氣里,一名「衣著寒酸」的女性帶著8歲的女兒和9歲的兒子離開避難所後,在南部森林裡被凍死,她的女兒因凍傷被送進了重症監護室。

自今年1月1日以來,法國巴黎地區至少有13名無家可歸者身亡;去年11月到今年3月2日之間,波蘭已有55人被凍死。非營利機構「國家能源行動組織」政策主任彼得·史密斯告訴英國《每日電訊》報,政府今年的死亡人口統計數據預計將有「大幅增長」,這個冬天該國在寒冷的居所中死去的人數可能達到每天100人。

丹麥警方稱,3月1日,一名84歲女性的遺體在哥本哈根西部一座公園裡被發現,患有痴呆症的她在前一晚離開了家。在羅馬尼亞,一名65歲男子和一名74歲女子在家中被凍得失去知覺後,於2月27日死於體溫過低;一名84歲女性昏倒在街上並被積雪覆蓋,送醫搶救無效去世。

巴黎東北部一條運河邊的臨時營地里,一群阿富汗移民點燃篝火,烤火取暖。27歲的薩拉傑告訴美聯社,晚上他冷得根本無法入眠。一名41歲的利比亞人因體溫過低死亡,人們在火車的空車廂里發現了他的遺體。

歐洲人的日常生活陷入癱瘓

這股讓歐洲人聞之色變的寒潮,在英國被稱為「東方野獸」,荷蘭人稱之為「西伯利亞熊」,瑞典人叫它「雪炮」。英國氣象局一個月前就向政府各機構發出警告,稱大寒潮導致的死亡人數可能超過2000人。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暴雪嚴寒讓歐洲人的日常生活陷入癱瘓。

荷蘭的運河結了冰,人們在河道上滑冰嬉戲。持續低溫讓向來氣候適宜的地中海島嶼科西嘉島和卡普里島驚現降雪,棕櫚樹林立的海灘上覆蓋了一層雪。

威爾士部分地區的降雪警報達到了最高的紅色級別,上千所學校停課,醫院取消門診預約,政府敦促人們除非必要避免出行。居民被告知「做好準備但不要恐慌」,慈善機構提醒老年人外出時穿暖,並確保住房供暖設施狀態良好。

因冰雪天氣影響交通,英國很多被延誤了送貨的超市貨架空空,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沒能囤夠生活必需品的人們在暴雪過後一窩蜂地出來採購,加劇了超市供不應求的緊張情況。

法國部分地區出現罕見的強降雪,導致航班中斷、公路交通停滯。在羅馬尼亞東部和南部,數十條道路被大雪封鎖。英國氣象局警告稱,一些農村地區可能遭遇斷電、手機信號減弱甚至消失。愛爾蘭的航空公司一度暫停運營,鐵路公司也暫時關門。瑞典交通管理部門稱,該國小型道路交通事故的數量達到往年冬天的兩倍之多。

「惡劣氣候下,不應該低估生命面臨的危險。」愛爾蘭總理里奧·瓦拉達卡爾說。他敦促人們在下午4點前就趕回家,在暴風雪離去前盡量別出門。

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主任蘇薩娜·賈卡布告訴《紐約時報》,嚴寒在諸多方面威脅人們的健康,不但能加重已有的病症,還可能導致心臟病、中風等。貧困家庭受到嚴重打擊,因為他們無力承擔取暖費用;非法移民、難民、無家可歸者等弱勢人群缺乏服裝、食品和醫療服務,風險更大。世衛組織呼籲受影響國家保持警惕,採取措施保護處於危險中的人們。

馬其頓政府發布了一份建議,呼籲建築公司減少工作時間、為戶外工人提供安全的取暖場所,並允許他們每工作兩小時就休息30分鐘。該國還敦促僱主允許孕婦和60歲以上老人暫時不上班。

據《每日電訊》報道,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社區工作負責人要求不能歸家的人們自2月27日起,在晚8點至早7點之間進避難所取暖,除非天氣好轉。在比利時的多個城鎮,政府不得不派警員將不肯進避難所的流浪者扣押起來,以免他們被凍死。波蘭當局則在街道上放置煤炭加熱器幫助人們取暖。

與歐洲的嚴寒不同,3月初,北極迎來的卻是創紀錄的高溫:氣溫達到冰點以上。科學家認為,正是全球氣候變暖造成了這一輪天氣異常。英國《衛報》指出,不管這一觀點正確與否,如今都必須採取行動阻止全球變暖,否則異常天氣將來得更加頻繁。

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道,新的研究表明,高溫、寒潮、暴雨、乾旱等極端天氣情況將在全球範圍內頻繁發生;如果全球氣溫比工業化之前的水平高出3攝氏度,部分地區遭遇極端天氣的風險就會增長5倍;在北美、歐洲、東亞和南美洲南部地區,多達60%的地區被各種極端天氣造訪的頻率將增加至少3倍。

「我們不想讓任何人死在街頭」

美國波士頓的收容所「松樹街客棧」的公共休息室里,幾十個藍色塑料墊和摺疊小床已經準備妥當,無家可歸者可以暫時逃離室外致命的冷空氣,在這裡度過一個溫暖的夜晚。這座4層小樓里床位充足,能容納近500人,但人們擔心在嚴寒侵襲下這還不夠多。

松樹街客棧的員工通常要求健康的客人在白天離開,但波士頓的氣溫已連續11天保持在零度以下,有時甚至低至零下十七八攝氏度。暴風雪在門外呼嘯,人們不得不蜷縮在室內。

想起過去住的那頂單薄的帳篷,55歲的湯姆·史密斯有些後怕。雪下得太大,帳篷隨時可能坍塌,他也無法在帳篷里生火取暖。在這種極端天氣中,松樹街客棧成了他的救命稻草。

這裡每天供應2500份食物,比平時多出500份。經理喬希·奧布萊恩告訴英國路透社,他有25年沒經歷過這麼漫長的極寒天氣了。這段時間,松樹街客棧額外的伙食費和員工數量增加了一倍,還得派出人手去搜羅露宿街頭者,導致運營預算超了25%。

「我們不想讓任何人死在街頭。」這家收容所的發言人芭芭拉·特維桑說,「這是生死攸關的問題。」

波士頓、紐約等主要城市的政府正鼓勵流浪者向避難所求助。紐約無家可歸者服務部門的發言人艾薩克·麥金恩稱,政府加大了應對力度,並且計劃在私人和公共避難所為流浪者再增加450張床位。

巴爾的摩的一家收容所表示,無論天氣狀況如何,他們都會像往常那樣提供床鋪、食物和水,寒冷的天氣里,沒有誰會被拒之門外。在法國,國際紅十字會呼籲公眾捐出一萬條毛毯,幫助無家可歸者度過困境。

一輛汽車開上達拉斯街頭,詹姆斯在車窗內喊道:「你們想要一些咖啡嗎?不過沒有奶油和糖。」這位老兵退伍後曾在當地流浪數年,如今專門開著車四處跑,在寒冷的夜晚給無家可歸者送上熱咖啡,夏天則送瓶裝的冰水。

雷蒙德從路邊跳起來歡呼:「太好了!不管怎麼樣,喝點東西就能暖和起來了。」確保街道上其他人都喝到了熱乎乎的咖啡後,他給自己搶了一個杯子。

喝完咖啡,雷蒙德對詹姆斯表示感謝,然後鑽回裝著自己所有家當的袋子里,指望能睡個好覺。「在大街上入睡沒問題,但風一吹就醒了。」他邊說邊將針織毛線帽緊緊捂在頭上。

帽子上帶著一個標籤,寫著「這頂帽子是帶著愛意為你而做」,落款是查理·岡薩雷斯。雷蒙德說,岡薩雷斯是個91歲老人,親手編織了很多毛線帽,分發給這裡的流浪漢,每個人都有一頂。

在岡薩雷斯、詹姆斯和那些送來毯子的人們幫助下,雷蒙德和夥伴們熬過了又一個寒冷的夜晚,但每一天都可能有新的挑戰。

「我們不是『生活』在這裡,只能算勉強生存。」39歲的瑞安·魯茲告訴達拉斯新聞網。他鼻子紅通通的,語速慢了下來:「我真想再活一次。」

本文刊載於《青年參考》報3月15日A4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年參考 的精彩文章:

70多年後,二戰老兵「回家了」
那些「存在感極低」的美國名校

TAG:青年參考 |